不同土壤原来差别如此之大:土壤持水量

什么是田间持水量和永久凋萎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这一术语是指在重力水流停止后土壤中保持的水量。用重量百分比表示。作物永久萎蔫后土壤的含水量称作“永久凋萎含水量”。虽然这时仍然有水,但其被土壤紧紧吸持,植物无法利用。对生长中的植物来说,土壤有效水是指土壤在田间持水量与永久凋萎含水量之间所含的水量。下图3表明了土壤有效水随土壤质地的变化。


不同土壤原来差别如此之大:土壤持水量

图1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效水的关系

砂质土壤不能储存象粘质土壤那么多的水分,但其中有效水的百分比较高。因而如图所示,在土壤质地和有效水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关系。

细质地土壤(如粘土)易被压实。这便减少了土壤孔隙空间,限制了空气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这使大量降雨变为径流。即使在高降雨量的情况下,也将出现缺水问题。粘土湿时很粘,干时则形成硬块。因此,耕作时和施用液氨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极为重要。

砂质土壤由于保持水少而天生易旱。砂土结构松散,不象粘土那样易压实,因此易于耕作。但是,含有大量极细砂粒的土壤也易于被压实。

粉粒含量高的土壤通常是土壤结构最差的土壤。粉粒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易被压实。

良好的管理能保持或改善良好的土壤结构。土壤团粒的大小和形状决定土壤结构的质量。最好的土壤结构是具有团聚颗粒的块状和粒状结构,这样空气和水分能够自由移动。

土壤结构强烈地影响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当土壤较紧实时,大孔隙比例下降,根系生长停顿,产量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