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疫情衝擊哪些中國產業鏈?進出口風險敞口有多大?

中國疫情防控進入“下半場”,經濟恢復路上的第一道關卡——國內供給側衝擊已得到極大緩解。然而,新冠肺炎從中國的“黑天鵝”演變為全球的“灰犀牛”,全球疫情大流行下,中國經濟面臨的第二道關卡——外部供需衝擊不斷凸顯。本次疫情導致海外需求側和供給側對我國的產業鏈衝擊已引起廣泛關注,中國進出口的整體敞口有多大?各個產業面臨的進出口衝擊大小如何?

文 | 沈建光、朱太輝、徐天辰

中國疫情防控進入“下半場”,以暫停經濟活動為代價的“抗疫”行動取得成效,大多數省市免於大範圍疫情,目前工作重點已經轉為復工復產和防範疫情復發。一季度中國GDP同比下降6.8%,但3月零售、投資、工業增加值等指標已經較1-2月顯著反彈。從高頻數據看,挖掘機銷售、發電耗煤等與經濟活躍程度密切相關的指標已經接近往年可比時期水平。經濟恢復路上的第一道關卡——國內供給側衝擊已得到極大緩解。

然而,新冠肺炎從中國的“黑天鵝”演變為全球的“灰犀牛”,全球疫情大流行下,中國經濟面臨的第二道關卡——外部供需衝擊不斷凸顯。截至4月19日,全球確診數已超210萬人,各國升級防控措施導致經濟暫停,貿易活動萎縮,失業大幅上升。在2020年4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IMF預計全球GDP全年將下降3%;世貿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貿易最多可能下滑32%。

一季度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金額下降13.3%,更是為外貿敲響警鐘。外貿提供了大量的中國就業崗位,穩貿易是穩就業的關鍵途徑,貿易萎縮衝擊中國經濟、進而波及就業的後果值得警惕。商務部2018年《全球價值鏈與中國貿易增加值核算研究報告》測算,2018年貨物出口拉動的就業達到9988.3萬人次,估計佔到了全部就業的12.87%。

本次疫情導致海外需求側和供給側對我國的產業鏈衝擊已引起廣泛關注,但少有研究綜合分析各個產業面臨的進、出口衝擊大小。本報告將在分析中國進、出口整體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規模基礎上,將2019年進口的8000多種商品,特別5800多種資本品和中間品(HS8位碼口徑)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下製造業31個行業逐一映射匹配,設計產業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指標,綜合利用UN Comtrade的數據與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的數據,評估中國各個產業的進、出口風險敞口。

一、中國進出口的整體敞口多大?

中國在全球貿易中仍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近幾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之下,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國際分工與合作。中國在此過程中受益頗多,形成了相對齊全的工業生產體系和相對完成獨立的產業鏈條,並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佔全球製造業附加值近30%。

根據世行數據,中國進出口佔世界貿易的比例從2000年的3.8%上升到2018年的23.3%,除卻“去產能”啟動的2016年,其餘年份呈現單邊上升。在中國率先遏制疫情、海外經濟仍然接近停擺的2020年,估計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將進一步上升。

疫情衝擊哪些中國產業鏈?進出口風險敞口有多大?

中國對亞太和美洲經濟體的出口依存度更高,在我們統計的全球的135個經濟體中,46個經濟體從中國的進口占比超過了15%(即自中國進口/全部進口比例)。其中,在32個重要經濟體(不含中國香港)中,有15個從中國進口的佔比超過了15%,主要是亞太、美洲地區經濟體。此外,如剔除歐盟內部之間的貿易,則歐盟國家從中國進口的佔比會大幅提升。

疫情衝擊哪些中國產業鏈?進出口風險敞口有多大?

伴隨著貿易地位的提升,中國貿易格局從消費品加工出口為主轉變為出口消費品和資本品、進口中間品並舉,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向中上游遷移。我們根據聯合國廣泛經濟分類(BEC)口徑,對1998年至2018年期間的中國貿易結構變化進行了測算:出口層面,從中國佔各國進口的比重來看,海外對中國資本品出口的依賴甚至超過了消費品;進口層面,2018年中國中間品進口達8311億美元,是資本品(2903億)和消費品(1262億)進口總和的兩倍。因此,從疫情對產業鏈的衝擊出發,中國在外貿需求端應主要關注消費品和資本品出口依賴較高的行業,在供給端應重點關注原材料和中間品進口依賴程度較高的行業。

疫情衝擊哪些中國產業鏈?進出口風險敞口有多大?

疫情衝擊哪些中國產業鏈?進出口風險敞口有多大?

當前國內疫情防控下企業停工停產造成的供給側衝擊已經明顯緩解。中國已經進入以防控境外輸入疫情為主的下半場,生產能力已在較大程度上恢復。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數據,3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員工復崗率接近100%和90%。在企業復工復產的帶動下,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為-1.1%,較1-2月大幅躍升12.4個百分點,第一道關卡——國內供給側壓力已經大幅緩解。

然而,海外疫情防控導致的外部需求衝擊不斷升級。由於先期防控鬆弛導致疫情快速傳染,大多數國家自3月起升級防控措施,包括頒佈“禁足令”、實施邊境管控、要求非生活必需的商戶停業等等。疫情防控措施導致經濟活動大幅走弱,從全球景氣情況變化看,與2月份相比,3月份33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PMI有31個環比走弱,大多數進入收縮區間(50以下),服務業收縮幅度更加劇烈。中國一季度出口出現兩位數下降,無疑也受此拖累。

疫情衝擊哪些中國產業鏈?進出口風險敞口有多大?

二季度的海外需求衝擊將進一步加大。以新增確診病例來看,儘管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呈現拐點,但美國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疫情仍未出現明顯好轉。更何況,疫情緩解並不意味著經濟壓力緩解:結合中國先前經驗,疫情拐點出現後仍需數月才能恢復正常經濟活動,而過早復工復產很可能導致疫情重新惡化。因此,二季度海外經濟必然面臨更大程度的下滑,海外經濟惡化造成的外需大幅萎縮反饋至國內,中國經濟恢復面臨的第二道關卡將更嚴峻。

二、哪些產業的進出口敞口較大?

結合各國經濟形勢和中國防疫經驗,我們預計中國二季度海外需求將面臨兩位數下滑,甚至達到20%,海外訂單收縮將持續一、兩個季度乃至更長時間。一方面,通過需求渠道影響出口。海外疫情防控導致需求下滑,外貿訂單減少,進而對出口企業的營收和就業產生衝擊,目前“無工可復”的現象已經出現。另一方面,通過供給渠道影響生產所需的進口物資,上游關鍵的原材料、生產設備或中間品斷供,可能導致中下游企業無法生產。

1、需求側:產業出口依存度評估

一個產業的出口依存度主要看該產業的出口額佔行業產值的百分比。我們計算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下製造業31個行業(我們合併了三個行業,即紡織業、紡織服裝和服飾業以及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作為“紡織、服裝、皮革、鞋類”統一處理)的外需敞口。由於行業總產值數據不再公佈,我們將行業的營業收入作為行業規模的代理指標,將“出口交貨值/營業收入之比”作為出口佔比的代理指標。

疫情衝擊哪些中國產業鏈?進出口風險敞口有多大?

電子設備製造業和紡織、服裝、皮革、鞋類行業的外需敞口較大。從圖中可以看出,2019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行業規模達到11372億元,出口依賴程度為49.3%,外需敞口最大,均遠超其他各個行業。在海關總署公佈的2019年HS8位碼商品貿易數據中,出口金額前十大商品中有九項屬於該行業,合計佔據中國全年出口的16.2%。紡織、服裝、皮革、鞋類儘管較早經歷產業外遷,但敞口同樣較高,2019年行業規模達到5172億元,出口佔比為18.6%。其他敞口較高的行業包括通用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和器材、橡膠和塑料製品。

疫情衝擊哪些中國產業鏈?進出口風險敞口有多大?

2、供給側:行業進口依存度評估

考慮到原材料、資本品、零件的供應中斷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推進和生產成本,我們將行業“進口依存度”定義為“行業的資本品、中間品進口/行業營業成本”。為了比較準確地測算各個行業的進口依存度,我們將中國2019年進口的5831種資本品和中間品(HS8位碼口徑)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下31個製造業行業逐個匹配,計算每個行業的進口金額,再將其除以統計局公佈的工業企業營業成本,從而估算出行業的進口依存度。需要注意,部分資本品和中間品的需求行業不易區分,故將“通用裝備製造業”和“專用裝備製造業”合併為“裝備製造”,將“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造業”和“傢俱製造業”合併為“木材加工和傢俱”。

我們的估算結果顯示,對海外供給敞口較高的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51.1%)、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36.3%)以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36.8%);其他對中間品和資本品進口依存度較高的重要行業包括橡膠和塑料製品(25.8%)、設備製造(20.5%)、木材加工和傢俱(21.2%)。

疫情衝擊哪些中國產業鏈?進出口風險敞口有多大?

綜合各個產業的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我們可以對製造業各個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位置作出更加準確全面的判斷:

  •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出口、進口依存度都非常高,表明該產業已經深刻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

  • 高出口依存度產業包括紡織、服裝、皮革、鞋類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這也表明,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從消費品延伸至部分資本品。

  • 高進口依存度產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黑色、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木材加工和傢俱製造業。這也表明,中國對能源、金屬、木材等上游原材料依賴程度較大。

疫情衝擊哪些中國產業鏈?進出口風險敞口有多大?

如果剔除大宗商品的影響,那麼外部供給側的衝擊將顯著小於外部需求側的衝擊。當然,基於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的分析並不能反映中國對部分絕對需求小、附加值高、技術精密的商品(如光刻機)存在的依賴,一些領域被“卡脖子”的風險需要重視。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以防控境外輸入疫情為主的下半場,生產能力已在較大程度上恢復,第一道關卡——國內供給側壓力已經明顯緩解。然而,海外疫情防控導致的外部需求衝擊不斷升級,二季度海外經濟必然面臨更大程度的下滑,海外經濟惡化造成的外需大幅萎縮反饋至國內,中國經濟恢復面臨的第二道關卡將更嚴峻。

總的來說,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分量並未因經濟增速放緩而下降,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佔比高達25%左右,對亞太和美洲經濟體的出口依存度更高(超過15%)。海外疫情大流行對中國外貿的衝擊在需求端應主要關注消費品和資本品出口依賴較高的行業,在供給端應重點關注原材料和中間品進口依賴程度較高的行業。

從產業層面看,基於“出口交貨值/營業收入之比”和“行業的資本品、中間品進口/行業營業成本”的評估發現:電子信息的進、出口的敞口都非常高;紡織、服裝、皮革、鞋類製造業、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等出口敞口較高,易受疫情期間外需下降的影響;油氣、黑色、有色、木材傢俱等的進口敞口較高,對國外上游產品的依賴較強,同時一些高技術附加值的產品也存在供應風險

一些行業的風險已在暴露。美國紡織服裝零售3月環比下降五成,遠超零售總體降幅。在疫情引發的經濟壓力下,作為可選消費品的服裝是消費者首先削減開支的對象,因此出口敞口較高的紡織、服裝、皮革、鞋類面臨寒冬。電子產品是產業鏈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業,疫情引發產業鏈受阻以及需求下降,無疑將影響整個行業的景氣恢復。一季度手機出口下降12.8%,計算機出口下降22.6%,說明這一行業風險仍然較大。

從政策應對來看,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應對疫情政策做出部署。我們認為,應對短期供給側衝擊,需要通過經濟託底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避免大面積失業,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動復工復產達產。

應對外部需求側的衝擊,充分激發內部市場活力是關鍵。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提高赤字率,發行2-3萬億的抗疫特別國債,支持發放消費券甚至是現金引導消費,做好中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支持中小微企業、加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把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對於外需敞口較大的製造業行業,如紡織服裝、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等,可考慮出臺針對具體行業的支持政策,維持企業的存續能力和就業。面對外部供給側的影響,重點應當保障中國依賴度較強的大宗商品供應,建立充足的戰略儲備。

產業鏈轉移在疫情衝擊下有可能加快,我們在《沈建光評GDP-6.8%:經濟回暖需跨過三道關卡》中,將其稱為中國經濟恢復面臨的第三道關卡。疫情期間,歐美國家保證自身產業鏈完整性、擺脫對他國尤其是中國市場依賴的呼聲愈來愈強。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羅近日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並建議“對於美國企業從中國遷回美國的所有支出,美國政府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設備、知識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4月7日,日本政府通過了近1萬億美元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專門撥出22億美元,鼓勵日本企業將製造生產能力遷移出中國,以避免日本企業過於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產業鏈轉移的第三道關卡可能提前到來。

應對產業鏈轉移的風險,關鍵在於堅定改革、擴大開放,全面放開外資和民營企業准入限制,釋放要素尤其是農村土地市場改革、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的改革紅利,以不變應萬變,藉助改革的力量創造後疫情時代的新機遇。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