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南三島消失的非遺民俗文化舞二真,坡頭吳川民俗文化一脈相承

明清時期,南三島屬於吳川縣南三都。坡頭區南三島與吳川民俗文化一脈相承,南三島傳承了吳川八音,吳川飄色,遊神文化,年例文化,請神文化,醒獅文化等。

湛江南三島消失的非遺民俗文化舞二真,坡頭吳川民俗文化一脈相承

田頭康皇廟

在湛江南三島田頭康皇廟康皇神臺兩邊柱子上看到車元帥和麥元帥的面。這是吳川舞二真的面具,只有舞二真才做車元帥和麥元帥的面具。身為田頭人的我從小到大沒見過舞二真,整個南三島也沒見過舞二真。田頭敕封廣福康皇烈天仁恩大帝有幾百年歷史了,可能以前田頭有舞二真儺祭活動,具體原因可能只有田頭先輩知道。

湛江南三島消失的非遺民俗文化舞二真,坡頭吳川民俗文化一脈相承

車元帥


湛江南三島消失的非遺民俗文化舞二真,坡頭吳川民俗文化一脈相承

麥元帥


據資料記載,舞二真舞蹈由車、麥兩元帥表演。車元帥君頭戴紅色黑鬚面具,身穿紅色繡圖元帥服,手執道。麥元帥頭戴黑色黑鬚面具,身穿著黑色修圖元帥服,手執鉞。表演時舞者二人動作和道具執法完全相同。面對面所做相對稱動作。舞蹈動作有基本步“提右腿左移步”和“左右轉身步”。基本動作有“轉身亮鉞”和“轉身端鉞。做動作之前,要做一次“轉身亮鉞”。動作過程中要邊念口訣邊舞蹈。每口訣均為七字,並附有一個不同動作來表示。每做完一個口訣後,均接做“轉身端鉞”、“轉身亮鉞”依次進行,一貫到底。其表面程序套路和特點大略如下:先在真君廟內設醮堂,壇前置一八仙桌。由道士進行祭祀,敬請康皇和二真君到壇,以示神靈降凡接受鄉民的朝拜,然後車真君從左,麥真君從右登上桌,面向祭壇。在樂隊演奏的《洛神調》聲中,邊默唸口訣邊按七十二個口訣動作順序起舞,舞畢下桌,然後鄉民抬著康皇神像,車、麥二真君伴隨左右,圍繞真君廟走三圈,再繼續出遊到各村“蠱位”後按上述方法依次舞一遍。出遊後,回到真君廟,在廟前再舞一遍,整個活動即告結束。

相傳,北宋時期河南洛陽人康保裔,自幼喪父,家道貧寒,自小忠勇孝義,胸懷救民於水火,以身報國之抱負。後別母投師學法 。某日康遊春訪才,巧遇力大非凡的車,麥二人搬石欄路,使來往行人無法通行。此時,康使出“銅錘千斤法”,令車、麥二人扛銅錘,二人使盡招數無法扛動,惱羞成怒,揮刀、鉞 直取康。康用定身法將二人定住,並使出“遁石法”將大石移開,遊山而去。直到康遊山歸來,才施法使二人復原。車、麥醒,不見大石,只見康與大銅錘。二人上前搬銅錘,用盡力氣也搬不動,由於用力過猛,臉漲得一紅一白也沒法搬動銅錘,這才明白康王是他兩要尋找的德高武強的主帥。於是,二人跪地求饒,願意為康執鞭隨安,通效救國之勞。此後三人攜手結義,在中原大地行使除邪護正,救民於水火之道。宋時契丹入侵,真宗皇帝得知康保裔之法力,便招封為三軍之師。車、麥二人為其部下大將,揮戈抗擊入侵之敵,他們百戰百勝,屢立奇功,後不幸與戰鬥中壯烈犧牲,為國捐軀。他們殉身為國的精神,不僅在人們心中銘記,而且感動上天,玉皇大帝即封康保裔為“主帥道果無漏真君烈天福德真衣康皇仁恩大帝”、車真君為“地祗承天車元帥”、麥真君為“地祗副司麥元帥”。從此,車、麥二帥執刀鉞跟隨康皇,時常降臨人間,救民於水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