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業的購物中心要保持樂觀,我們這樣思考

疫情發展至今,國內外逐漸意識到長期“抗疫”的可能性。這使得一些面臨開業的項目陷入擔憂:人們的消費信心受挫、品牌拓展意願降低,是否意味著項目初期已經身處十分不利的環境中?


RET睿意德近期就即將開業的新項目進行了諸多探討,考慮到許多商業人正在思考同樣的話題,因此我們想重點針對明年將開業的項目,從目標客群消費、選擇合作品牌與面向未來的數字化3個角度探討疫情帶來的限制與機遇;對於2020年內即將開業的項目,其方向已基本確定,現階段更偏重考慮具體招商方案,我們此次不做重點討論。

毋庸置疑,疫情確實帶來了多方面波動,然而我們認為,越是在波動時期,越是要關注不變,從具有確定性的事物入手,會發現諸多樂觀的未來機遇。

實體商業受影響程度不一

恢復週期主要看客群定位

雖然疫情使得整體消費信心受影響,然而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恢復時會呈現出差異,且購物中心各個業態的恢復週期也不盡相同,我們依然能從中找到突破口。

根據目前全國各城市實體商業恢復運營後的狀況來看,到訪實體商業並消費的,以19-30歲的年輕客群為主。這部分最早“迴歸”的客群在美妝、餐飲等業態均呈現了較好的恢復態勢。同時,35歲以上客群的迴歸速度較慢,目前大都還停留在超市等剛需業態上。老人與兒童作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群體,恢復消費的速度也較慢。

雖然報復性消費不一定會出現,但我們現階段已經觀察到了消費反彈。實體商業應感到信心的是,疫情並未對大眾消費需求的層次和本質施加影響,國內的消費狀態一直呈現出穩定狀態。

針對不同業態,我們也對其恢復的先後順序做出了一些預判:餐飲在復工的拉動下最先反彈;生活必需品、生鮮品類由於是剛需,則會一直保持恆定的高需求;零售業態中服裝類恢復將較為緩慢,且以換季類的產品優先;娛樂業態等非剛性需求,如美容、電影、KTV等恢復也將較為緩慢。

可以看出

,疫情對消費的抑制作用在不同客群和業態上都表現出差異,商業運營人應從目標客群出發,尋找對應的突破口,並保持一定程度的樂觀心態。


2021年開業的購物中心要保持樂觀,我們這樣思考

品牌不僅“求新”

更看重運營能力、篩選更謹慎

經過去年“首店”風潮後,新奇的品牌帶來的聚客效應一時間使得實體商業招商有了更多“求新”傾向。然而,疫情期間品牌經營受限,拓店意願有所降低,對於面臨開業的購物中心來說,難免對最終招商結果感到擔憂。

相比“求新”,我們認為在危機之中,突出的運營能力、強大的品牌創新力才是實體商業招商應更為看重的方面。而具備這些特質的品牌,經過疫情的衝擊依然能夠存活,對於還未開業的項目來說未嘗不是一種篩選機制,從一定程度上保證後期整體招商質量。

海底撈近日推出了以藕片、八角、香菇等火鍋食材為原型的飾品,在海底撈微商城售賣。上架後,這一系列周邊產品迅速受到歡迎,以“藕片”耳環為代表獲得了大量出售和討論。

2021年開業的購物中心要保持樂觀,我們這樣思考


實際上,這並非海底撈首次發佈文創周邊。過往的海底撈周邊產品主要涉及環保袋、便利貼、手賬本等。但此次上架的耳飾周邊是海底撈充分聽取用戶反饋的結果。根據海底撈客戶對火鍋掛飾的需求,海底撈做出了回應,此舉也大幅提升了用戶粘性,保持大眾對品牌新鮮度的要求。

麥當勞在此次疫情期間也“獨出心裁”,沒有選擇抖音、快手等平臺,而是選擇在B站展開直播,觸及大量有消費主見的年輕消費者,並與之進行深度互動。麥當勞此次連續直播了24小時,內容豐富、互動時間更長,其線下一些門店也因直播獲得了更多流量。

2021年開業的購物中心要保持樂觀,我們這樣思考

可以看出,疫情期間得以繼續運營存活的品牌,都在創新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主觀能動性,並且不乏強大的供應鏈、渠道和佈局o2o商業的能力以及應變能力。

這部分商戶展現出的穩定性對於實體商業來說是積極的信號,因為其有助於實體商業在疫情過後對品牌進行更加嚴格的篩選。對於品牌方來說,其追求的是進駐購物中心並在短時間內盈利;而對於購物中心來說,資產升值是其追求的終極目標,疫情帶來的消費動盪和品牌經營困難不會永遠持續,“低谷”時期的購物中心也應秉持長期主義。

除此之外,國內大多數商業地產屬於屬地市場,主要滿足的是周圍區域人群的消費,雖然有外來連鎖品牌的入駐,但也都是基於總體發展和屬地經濟來看未來發展。在國內疫情趨緩的情況下,購物中心對品牌也應秉持信心。


2021年開業的購物中心要保持樂觀,我們這樣思考

新項目運營機會提示:

及早入手數字化合作機制

即將開業的購物中心現階段除了關注招商之外,更需要對未來購物中心與商戶的關係作出更多思考。我們認為,購物中心的未來是在與商戶建立合作機制中實現的,而這個合作機制,則越來越多地表現在數據層面。

相比購物中心,品牌更能直接與消費者建立聯繫,同時品牌也掌握著更多的貨品畫像。對於難以觸及到貨品的購物中心來說,通過與商戶的數據共享和打通,由商戶利用場內的消費者數據與貨品數據進行匹配,是從“人店匹配”到“人貨匹配”的關鍵。

疫情期間,許多購物中心開始利用直播方式提升銷售額,則是向“觸及到貨”邁進的一大步。基於會員數據的挖掘和分析,購物中心對品牌線上直播做出指導,此時,購物中心從原來的“空間運營者”角色,轉變成為對人貨匹配效率的“賦能者”角色。

例如,在疫情初期,大悅城通過會員數據發現,在零售業態銷售大規模下降的時候,母嬰品類不降反升,並隨後以此為指導進行線上營銷,最終獲取了不錯的收益。

這樣的成功源於大悅城有著良好的數據平臺基礎設施,其通過app為會員提供停車優惠、積分、專享特價等有實用價值的利好,積累了線上客戶的數量,維持會員活躍度,所以才在後續的線上營銷中展現出極強的效率。

因此,提前為數據基礎設施的搭建,以及數據的收集分析做準備,是未來開業的新項目需要及時思考的命題。


2021年開業的購物中心要保持樂觀,我們這樣思考

疫情發生以來,市場隨著防控工作的成效不斷變化,我們關於消費、品牌與數字化的思考,也無不基於當下的現實狀況。

基於當下的疫情控制狀況和國內生活秩序的恢復情況,我們看到疫情確實對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但大眾消費需求並沒有發現本質變化。購物中心的運營是長期規劃,首要考慮的是資產的長週期變化。對於未來即將開業的項目來說,在維持長期定位不變的情況下,運營能力的提升是主要任務。挑戰會隨時產生,但緊盯長遠目標才會走向終極的成功,在這條道路上,數字化是當下最有力的工具。

如丘吉爾所說,“不要浪費任何一次危機”。從危機中找到機會,看清變與不變,著眼長遠的同時維持謹慎樂觀。


對於面臨開業的項目受到的挑戰和機遇,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