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進士孫之獬做了什麼醜事?最後全身被錐孔插豬毛,肢解而死!

舉頭三尺有神明,常懷敬畏一生平。

許多歷史瞬間還是能印證這句話的,史上絕無僅有的無恥漢奸孫之獬的最終下場就是個極鮮明的例證。

明末進士孫之獬做了什麼醜事?最後全身被錐孔插豬毛,肢解而死!


孫之獬這個名字,乍看起來有禽獸之感,其實不然。“獬”為古代傳說中的異獸,能辨曲直,見有善惡爭鬥就用硬角去頂惡人,可見孫家在此子降生後曾對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成人之後能做一名揚善懲惡的鬥士,只是命運弄人,人性無常,到最後孫之獬非但沒做成鬥士,相反成了無恥敗類。

孫之獬是山東淄川縣人,生於萬曆十九年,萬曆四十三年,二十四歲時高中舉人,天啟二年,三十一歲時又中進士,先授翰林院庶吉士,後任職翰林院檢討。從這段科舉求仕的經歷看,孫之獬當是讀書的好材料,命運待他也不薄,過萬人難過一人的獨木橋,不早不晚,正經得意。

只是從官場發跡的第一天起,孫之獬就充分暴露了他卑劣的品性,聖賢書在他那裡不過是拾階而上的墊腳石。見閹黨魏忠賢權勢正盛,他無視正邪兩立,很快就投靠過去,做了其門下的走狗,並因此撇到了官場的第一層油水。

如果說魏忠賢當權時,天下讀書人已無真正的正道君子,要麼惡劣,要麼虛偽,孫之獬不過是同流合汙罷了。這麼講或許不錯,但隨後的孫之獬所展現出來的東西就不同了,這個人品性不僅惡劣,而且極度偏執,好譁眾取寵,大有非抓住一事鑽營下去,登堂入室的可怕野心。

崇禎帝即位後,孫之獬就上演了這樣一出惡劣的鬧劇。

魏忠賢上吊自殺後,朝中官員紛紛上疏,要求崇禎帝下旨,焚燬由魏忠賢主持編撰的《三朝要典》,但孫之獬卻在這個時候逆流而上,上疏要求崇禎帝為《三朝要典》作序。此舉,孫之獬不是不識時務,而是譁眾取寵地豪賭,他想以所謂對故主的忠誠(天啟也是崇禎的故主)來換取在新朝的官位。

但這樣的大是大非是不容崇禎帝含糊的,最終《三朝要典》被烈火焚燬。

換是一般的惡劣小人,可能因此就作罷了,但孫之獬不同,他投機鑽營頗有孤注一擲的“氣概”,之後他竟闖跪到崇禎帝面前,痛哭流涕地高喊“要典必不可毀”,並上疏立陳他那些邪理正說的一大堆道理。

如果遇到閱歷深厚,手段霹靂的帝王,對待這樣是非不分,偏執瘋狂的小人多半會選擇手起刀落,因此此種人很危險,很容易幹出突破常規常理的邪惡之事。

明末進士孫之獬做了什麼醜事?最後全身被錐孔插豬毛,肢解而死!


孫之獬隨後做出的一系列卑劣之事即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遭崇禎帝罷官回到山東老家後,孫之獬沒有改正反省,而是在寂寞中不甘寂寞,在等待報復、鑽營的新機會。

滿清入關後,孫之獬期待的機會終於出現了,沒有任何思想上的鬥爭,他近乎是第一時間就投降了清廷,並因此撈到了禮部右侍郎的二品官位。

重回官場後,孫之獬的獻媚投機鑽營之舉接二連三,而且是一如既往地厚顏無恥、孤注一擲。

為了向清廷表忠心,他不但第一個帶頭剃髮易服,而且命令府中一切人等全部效仿他,相比在崇禎面前高喊,這一次孫之獬是徹底地賣了自己的祖宗,所以在他心中哪來的忠,有的只是鑽營之機。

人厚顏無恥到一定程度是沒有情商的。

自認為忠心可嘉的孫之獬隨後做了一件極其愚蠢丟醜的事,清廷上朝是滿漢分班站立,率先剃頭易服的孫之獬自認為已有了入列滿班的資格,但滿班官員的內心向來厭惡貳臣,因而將他踢了出來。

無奈之下孫之獬只好重入漢班,但漢班官員卻認為他連最起碼的虛掩都不要了,因而也不接納他。

投機不成,反落個裡外不是人,深受刺激的孫之獬終於幹出了人神共憤之事,他乾脆上疏清廷——“陛下平定中國,萬里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在當時,雖說清廷已實際取得統治地位,但公然下令華夏剃髮易服,卻也不敢冒然行之,一則,華夏民心讓清廷懼怕,二則,歸順清廷的漢臣們因為內心殘存著羞愧,都不願站出來冒此天下之大不韙。

孫之獬的公然上奏,給了多爾袞一個順勢而行的理由,於是清廷頒發剃髮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此令一出,中原大地血流成河,而造成這痛苦慘景的首惡就是毫無廉恥的孫之獬。

明末進士孫之獬做了什麼醜事?最後全身被錐孔插豬毛,肢解而死!


孫之獬註定萬劫不復的可恥命運正是從此時開始轉折的,他有所不知,當他做完這史上罕見的漢奸事時,對清廷而言,他能帶來的只剩汙垢,再無可以利用的價值。

歷朝歷代,誰會重用一個人神共憤的敗類了。

果然,順治三年,孫之獬在招撫江西時遭到棄用,被貶回了淄川老家。

大快人心事就在這時發生了,孫之獬回家不久,高苑人謝遷率千餘眾組成義軍,舉起大旗反清,並一舉攻破了淄川縣城。

有一種說法,孫之獬被抓獲後,起義軍曾勸他投降,但遭到了孫之獬的破口大罵,依在下看,孫之獬破口大罵可能是真,但起義軍要勸他投降卻不足為信,還是那句話,利用此種敗類都是一種恥辱。

孫之獬破口大罵了什麼,已很難考證,因為起義軍不但很快將他的嘴縫死了,而且特意為他準備了羞辱致死的刑罰。

據談遷的《北遊錄》記載,起義軍用錐子遍刺其身,然後在每一個血窟窿裡插滿了豬毛,意為“為汝種發”,以報復他那一道“剃髮易服”的奏疏。

待此番羞辱完成,孫之獬遭梟首肢解,徹底散落在了歷史的垃圾場。

而清廷對慘死之後的孫之獬也足夠冷漠,沒有撫卹,編入《貳臣傳》。

聊完這一段歷史,很想重複一句:舉頭三尺有神明,常懷敬畏一生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