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草聖”張芝的影響力

淺論“草聖”張芝的影響力


淺論“草聖”張芝的影響力

——張芝是誰?

——張芝的草書藝術代表著漢代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

——張芝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書法藝術流派——西州草書流派的領袖級人物!

總之翻閱自古以來的書法典籍,均把張芝列為第一。這就是草聖張芝在書法藝術的地位,所以瞭解書法藝術,“草聖”張芝不得不瞭解。

漢末書法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草書的演進性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草書的特點是“神行,運規矩於無形,任精神為變化”。

書法史上的第一個流派叫做“西州草書流派”。而張芝顯然是草書領域的傑出代表人物,毅然也是他們的領袖人物。像張昶(張芝兄弟)、姜孟穎、梁孔達、田彥等無不是張芝的追隨者和繼承者。更甚者梁武帝更是將漢朝以來一直到魏晉時期的草書納入到張芝的門下,而且還有了譜系。

《草書狀》這樣表述:“昔秦之時,諸侯爭長,簡檄相傳,望峰走驛,以篆、隸之難不能救速,遂做赴急之書,蓋今草書是也。其先出自杜氏,以張為祖,以衛為父,索、範者,伯叔也,二王父子可為兄弟,薄為庶息,羊為僕隸者。”意思是說:草書最先出自杜度,從張芝開始,便以張芝為祖輩,以衛凱為父輩,索靖、範懷約二人,算是叔伯兄弟,二王父子可為兄弟,薄紹之可為庶子,羊欣為僕隸。


孫過庭《書譜》上開篇也說“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雲:“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鍾、張雲沒,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慚於即事。”


意思說關於古代以來擅長書法的人,在漢、魏時期,有鍾繇和張芝的卓絕書藝,在晉代末期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墨品精妙。王羲之說:“我近來研究各位名家的書法,鍾繇、張芝確實超群絕倫,其餘的不值得觀賞。”可以說,鍾繇和張芝之後,王羲之、王獻之繼承了他們。王羲之又說:“我的書法與鍾繇、張芝相比,與鍾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過他。對張芝的草書,可與他前後相列;因為張芝精研熟練,臨池學書,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樣下工夫刻苦專習,未必趕不過他。”這是推舉張芝、自認超越鍾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父子書法的專精擅長,雖然還未完全實現前人法規,但能博採兼通各種書體,也是無愧於書法這項事業的。


通過以上《草書狀》、《書譜》記載,張芝可謂是書法界老大之老大,連王羲之都說:“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與“張草猶當雁行”,連一代書聖都如此佩服。足以說明張芝在書法界的地位。


張芝到底何許人也?

“唐代張懷瓘《書斷》——張芝字伯英,敦煌人,父煥,為太常,徙居弘農華陰。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學好古,經明行修,朝廷以有道徵,不就,故時稱“張有道”,實避世潔白之士也。好書,凡家之衣帛,皆書而後練。尤善章草書,出諸杜度。”

從《書斷》看出,這位一直沒有就職的“張有道”,個性鮮明,其父親雖然身居高位,但是張芝視官位為糞土,壓根兒就不想做官,一門心思研習書法,終成一代草書大家,亦成為書法界的祖師爺。


由於我們這位不仕的“張有道”不好做官,所以正史裡幾乎沒有關於他的記載,也為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位草書大家帶來了難度。幸虧他的父親張奐身為朝廷名將,又是知名學者,所以也看出,張芝出身比較好,有這個條件研習書法。在《後漢書·張奐傳》裡這樣記載:“長子芝,字伯英,最知名。芝之弟昶,字文舒,並善草書,至今稱傳之”。西晉書法家衛恆《四體書勢》記載:弘農張伯英者,而轉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書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下筆必為楷則,常曰:“匆匆不暇草書”。寸紙不見遺,至今世尤寶其書,韋仲將謂之“草聖”。查遍正史,合計共有88個字的記載。

由於正史的記載少之又少,對於張芝的生平只能推算。張芝大概生於漢順帝永建年間,卒於漢靈帝中平三年(192年),再具體的資料恐怕還要再費一番周折。至於籍貫,按照史料記載和推論,張芝籍貫應該是“敦煌淵泉”,今天的酒泉市瓜州縣。在張芝籍貫和年齡上會在日後詳論。

張芝為何能取得草書藝術的領袖地位?需要了解張芝當時的的生活環境。我們常說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在書法領域裡,亦是三代才能培養出一位傑出的書法領袖。

張芝的祖父張惇,漢陽郡太守,相當於今天的省轄市市長,而張芝的父親張奐一開始就有好出身,所以才能是從太尉朱壟學習《歐陽尚書》,而且還得到漢桓帝的賞識,能進入宮中從事貯藏檔案,典籍,校書,著述的工作。後來有負責專門針對匈奴的中郎將,後又為武威郡太守,度遼將軍,最後升為九卿之一的大司農,掌管糧食、貨幣。後來張奐罷官回鄉,收納弟子千人,講儒經。

有這樣一個家庭背景出身,張芝可謂是書香世家,能接觸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張芝雖然生長於顯貴之門,但並無紈絝之氣,年少時就很有操節,並且超俗絕世,還很勤奮好學。如趙壹所說“超俗絕世之才”,但是張芝可能深受其祖父、父親為官的影響,竟然屢召不仕,同時也有當時“黨錮之爭”的社會激烈矛盾所影響以及當時文人士子的思想從儒家到道家思想的轉變。道家思想讓張芝和當時的文人士子們從中得到慰藉,他們更喜歡自由,淡泊的生活節奏,於是乎書法便成為精神的棲居之地。

張芝之刻苦,少有人能比肩。衛恆《四體書勢》裡:“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看來天才與勤奮也十分相關,特別是書法。

張芝之後影響到多少書法藝術家?

上文寫到,西州流派的誕生,張芝作為領袖級人物,功不可沒。也是書法藝術上升到書法自覺期的開始,書法的自覺意味著書法藝術不帶有功利性,並不是因為寫好書法可以博取功名利祿,也不是為了宣揚某一種思想,而是為了純粹的書寫藝術而寫。

首先第一位便是張芝的弟弟張昶,號稱亞聖。王羲之在其兄長王洽處見到張昶的《華嶽碑》而大悟,於是改變書法的取向,改為向前人名碑學習。

這其中還有幾位狂熱的追隨者,他們是漢陽郡裡的梁宣,梁孔達,姜詡姜孟穎,在趙壹《非草書》中,他們不但繼承了張芝書法藝術的精髓,還帶動了學習草書風氣。痴迷到十幾天就謝寫壞一支毛筆,一月用盡數丸墨,衣服袖口全是墨跡,甚至嘴巴里牙齒也是黑的,衣服臂肘磨出了洞,皮膚磨破,指甲折斷,兩腮凹陷,讓吾輩情何以堪!

還有兩位狂熱的追隨者羅暉、趙襲。羅暉字叔景,官至羽林監(相當於中央警衛團兼皇家儀仗隊頭兒),趙襲字元嗣,官至敦煌太守。還有張芝弟子田彥、仲將。直至西晉,影響久遠。而索靖,衛瓘更是其中優秀的代表。一個得伯英筋、一個得伯英肉,而衛恆得伯英骨(下文有介紹衛恆)。

對東晉名門望族的家族式影響巨大。魏晉時期士族門閥的形成,也為書法傳承奠定了基礎。像東晉的王氏一門,郗氏一門,謝氏一門,庾氏一門也都是張芝一脈的傳遞者。

東晉王氏一門指的是琅琊王氏,始於王詳(臥冰求魚)、王覽兄弟一代。後來王曠、王敦、王導共同輔佐司馬睿坐鎮江東,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王氏一門除了政治上主導時局,更是在書法上引領潮流,而且還出了書聖王羲之。

衛氏一門,河東安邑的望族,漢末名門大族。就是王羲之老師之一的衛夫人那一家族。衛夫人是衛瓘侄女,衛恆堂妹,深得鍾繇筆法。衛恆《四體書勢》的作者,衛瓘之子。衛恆兒子衛璪、衛玠均是著名書法家。而衛恆更是得其伯英骨。

高平郗氏為東晉名門望族,王羲之是人家的女婿,成語“東床快婿”就是郗氏招親時候誕生的,而且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也取了郗曇之女。郗氏一門最有名的當屬王羲之的妻弟郗愔,其名可與當時王羲之齊名。王僧虔《論書》:“郗愔章草,亞於右軍”。

潁川庾氏是繼琅琊王氏之後顯赫的士族,併成長為江南僑姓第一流望族。在庾氏一門中,庾亮和庾翼刷成就最高。庾翼甚至於王羲之齊名。

陳郡謝氏為東晉立下大功。著名的淝水之戰,謝安臨危不懼,把苻堅百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其超級的指揮藝術和淡定節操奠定了其在歷史上的超高地位。那次王羲之著急的蘭亭雅集活動,謝安和他弟弟謝萬均在其列。

通過以上幾家名門望族的介紹,可以清楚地看到由張芝引發的書法家形成了書法發展主流,引領著時代的書風,對於歷史上登峰造極的“二王”書法藝術培養了豐沃的土壤和良好的藝術環境,在這個基礎上,中國書法自覺期的第一個高峰到來了。

西晉書法師承關係大體在張芝、鍾繇、衛瓘、索靖四家範疇。而衛瓘、索靖都師法張芝。

張芝作為開山祖師,影響了魏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自隋唐以後,智永(王羲之七世孫)、孫過庭、張旭、懷素均是在張芝、二王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將草書推向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而

宋代的黃山谷、陸放翁;直至明清的祝枝山、王鐸,其在草書上明確取法張芝之法。

王朝的江山更迭起伏,而書法的王國裡,一脈相承,傳承是最好延續與文明發展的基石!

書法成為一門藝術,是思想自覺的開始也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活著的文明延續!無論科技的發達,書寫作為一門工具後上升為一門藝術,都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文化核心組成部分。

張有道就是這麼牛!!!

寫下此文的同時,一併致敬李斯、程邈、劉德升、鍾繇等秦漢之際的偉大書法藝術大家”,是他們為中華人類的書法藝術奠定了千年基礎。

淺論“草聖”張芝的影響力


淺論“草聖”張芝的影響力


注:參考資料

《漢末草書研究》,谷元江

《中國書法簡史》,王鏞主編

《張芝》,劉雲鵬

《中國古代書論類編》,毛萬寶,黃君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