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讀武穴:唐皇賜名稱“廣濟”,“武穴”地名有來由


簡讀武穴:唐皇賜名稱“廣濟”,“武穴”地名有來由

武穴新貌

唐皇賜名稱“廣濟”

武穴乃美麗江城,地扼吳頭楚尾,素有“三省七縣通衢”、“鄂東門戶”和“入楚第一港”之稱。前身為廣濟縣,古稱“佛國”,取“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

武穴歷史悠久,夏商周隸屬荊州,春秋屬楚,秦屬九江郡,漢屬江夏郡,三國屬吳,隸屬蘄春郡。

西晉時期,廣濟分屬蘄春、尋陽二縣。東晉改蘄春為蘄陽,後改為齊昌。北周佔齊昌將廣濟境地劃出,立為永寧縣。

唐時,因與河南一縣重名,玄宗乃親取佛語“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賜名廣濟縣,隸蘄州郡;宋代以後,廣濟歸屬多變,但縣名未再更改。

廣濟,自古享有“千佛之國”、“千廟之縣”之盛名。

簡讀武穴:唐皇賜名稱“廣濟”,“武穴”地名有來由

沒落的名寺:廣濟大藏菊

廣濟古有大藏寺,與白馬寺,靈隱寺、少林寺、隆興寺、大相國寺、法門寺齊名。傳聞系唐代蔣祖師自暹羅來此建在餘川鎮砌石村後峰山處。寺院氣勢磅礴,光藏經閣就藏有凡文本經書萬卷,乃唐朝大乘佛教八大寺之一。

廣濟有橫崗山,茂林修竹,鬱鬱蔥蔥,自隋唐開山,寺廟林立。境內有黃牙寺,為東晉古寺。景區著名的景點有龜馱經書、龍頭石雕、捨身崖、太陽神廟、雲界寺、真武殿、聖母殿、祖爺殿、玉皇殿、龍松等。

簡讀武穴:唐皇賜名稱“廣濟”,“武穴”地名有來由

廣濟橫崗山:東晉古寺

廣濟梅川有 ”浴佛井” ,1400多年過去,無論乾旱或多雨之年,井水始終充盈,冬暖夏涼,清冽甘甜。

簡讀武穴:唐皇賜名稱“廣濟”,“武穴”地名有來由

廣濟:梅川 ”浴佛井”

簡讀武穴:唐皇賜名稱“廣濟”,“武穴”地名有來由

梅川古街石板路

廣濟,縣治原乃梅川鎮,1953年遷往武穴鎮。時值1987年10月23日,廣濟縣撤縣建市,更名為武穴。

傳聞,撤縣建市籌備初叫廣濟市,未覺不雅。然廣濟方言乃特殊“楚語”,“寺”和“市”不分,叫廣濟市,與“廣濟寺”無異。城市名成寺廟名,況京城有廣濟寺,蕪湖、衡山、五臺山、天津寶坻、四川綿竹、遼寧錦州亦有廣濟寺。

市名與寺名同音,誰能拿捏區分?於是,廣濟縣領導班子議定:以城關武穴鎮為城市名稱。

“武穴”地名有來由

簡讀武穴:唐皇賜名稱“廣濟”,“武穴”地名有來由

武穴:曾經的江邊水門 

聽說過古長江荊江河段之“九穴十三口”麼?

九穴即採穴、楊林穴、宋穴、調絃穴、獐卜穴、郝穴、小嶽穴、里社穴、赤剝穴;十三口為虎渡口、油河口、柳子口、羅堰口、松滋、太平、藕池、調絃等。九穴十三口,是古長江保持生態平衡的天然分蓄洪水通道。武穴雖不在列,然自古便是青林湖注江之口,謂青林口。青林口江段古稱利水,《寰宇記》誤注作“刊水”傳之後世,故武穴亦有“刊江”之稱。

武穴之境,《康熙丁未志》載:“或雲漢以前為鄔家閱,人極悍,有精兵,唐號武家閱”。

知道麼,明代即在此設巡檢司,元設武家穴水站驛傳機構,擁戰船16只,站戶28家,這便是武穴百姓至今耳熟能詳的“二十八家”之起源。

傳聞武穴最早有24戶鄔姓船民於烏石磯江釁定居,靠江吃江,故漢代稱為“鄔家閱”,後演變成“武家閱”、“武家穴”再成“武穴”。


簡讀武穴:唐皇賜名稱“廣濟”,“武穴”地名有來由

武穴老城街景

武家閱之“閱”,含有兵營、檢閱、閱兵、巡閱之意。武穴之“穴”,即長江與青林湖相交之口矣。

傳聞:漢時大將英布、樊噲曾屯紮於武穴,三國時大將甘寧投吳前乃武穴與富池江段扯錦帆集眾為盜之“錦帆賊”。

武穴之“穴”有佐證:史載咸豐三年“穴下青林堤潰,冬月興修,改真居殿故堤舊址,自西官壩經江防府署,穿正街,築月塘口,直接下港大堤,將彎月堤裁直”。

武穴以港而立,以港而興,清末民初乃湖北省七大商埠之一,幾與宜昌、沙市齊名,聲譽遠在上游黃石港、石灰窯之前,地位甚為特殊:

清咸豐年間,設武穴厘金局,後又設江漢關武穴總卡,武穴上關下關地名由此而來。同治年在武穴設掣驗局,定江蘇儀徵鹽船(淮鹽)在此驗票,亦總領鄂東數縣鹽務,銷量與漢口總局不相上下。光緒年設武穴郵政局,民圍設湖北省國稅廳武穴支廳,同年設武穴稽查徵稅專局。1915年設湖北省民政廳直接管轄的武穴特種公安局;1930年設武穴度量衡檢定所管蘄黃廣三縣;1932年設黃岡地方法院武穴分院;同年設武穴營業稅務局轄浠水、蘄春、廣濟、黃梅、羅田、陽新縣稅務分支機構;1937年設湖北省銀行武穴支行行政管轄石灰窯、鄂城、孔壟、陽新、浠水辦事處。

武穴由穴成名,因港而興。廣濟成就武穴,文化底蘊存焉!

簡讀武穴:唐皇賜名稱“廣濟”,“武穴”地名有來由

#解鎖周邊遊# #喚醒好春光# #我眼中的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