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大学教师杀害19岁女学生|揭开分手变杀手背后的心理机制

01

他是某工程大学第二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始终坚信,倘若做老师的一身正气,光风霁月,则其言行必能如春风化雨般感染学生。之所以如此笃定,乃是因为我相信总有一些东西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33岁大学教师杀害19岁女学生|揭开分手变杀手背后的心理机制

这是这样一位笃定每个人心中都有柔软的“好老师”,却成为了对花季少女痛下杀手、手起刀落的杀人犯。

33岁的郭某与该校19岁女学生涵涵相恋,在一起后,女孩及其母亲发现郭某控制欲很强,且有暴力倾向,于是女孩向男方提出分手。

然而郭某不愿意并多次威胁女孩:“你分手,就让你拿不到毕业证明,考试肯定让你挂科。”

因被威胁而没能分手的涵涵又因被郭某殴打而进了派出所,在派出所调解下,两人达成和平分手协议。然而不到一天,男方又发来消息:“你不跟我好我就去死。”之后一个多月,涵涵不断收到各种关于郭某要自杀的消息。

33岁大学教师杀害19岁女学生|揭开分手变杀手背后的心理机制

谁也没想到的是,2019年9月19日,郭某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持匕首向女孩的颈部、胸部腹部、背臀部、四肢等各位共捅数十刀。女孩在送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让一个人在分手后想的不是毁灭自己就是毁灭别人?

02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全能自恋,最初是用来描述刚出生的婴儿的心理状态。

6个月以前的婴儿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我怎么想这个世界就会怎么运转。

与全能自恋相伴随的是无助,当个体陷入无助的状态里同时会引发自恋性暴怒——我恨不得毁了这个世界。

33岁大学教师杀害19岁女学生|揭开分手变杀手背后的心理机制

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慢慢经历失望,最终发展出健康自恋。

如婴儿在6个月后发现妈妈并不能完全的满足自己,还有一个爸爸要和我抢夺妈妈的爱,周围还有很多人都不可能会满足我的需求等等。

这时婴儿会生出一种无助感和挫败感。如果妈妈能够帮助孩子去帮助他接纳这些挫败感,慢慢的他会打破全能自恋的状态,知道这世界有些是他可以掌控的,有些是他无法掌控的。

在健康的养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不会要求别人一定要满足他的需求,也不会要求自己一定要满足别人的需求,他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里面。

33岁大学教师杀害19岁女学生|揭开分手变杀手背后的心理机制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有一个自认为“无所不能”,可以满足婴儿任何要求的妈妈,或是特别焦虑,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对孩子保护得很好的妈妈,孩子将无法进入外面的世界,除妈妈之外的“第三者”也无法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会始终处在我一动念头,世界就应该满足我的状态里面。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从小在严重缺乏爱和照顾的环境下长大,只能让自己停留在全能自恋的心理状态里,才能保持内部世界不崩溃,否则婴儿就只能面临自己没有人爱没人照顾的危险之中。

孩子虽然长大了,但他的心理状态逐渐固化,全能自恋也留在了躯体里面。

03

全能自恋的人通常特别吸引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无所不能”的一面会让他们看起来非常优秀。

北大弑母案的吴谢宇,在学业上一帆风顺、所向披靡,受到大量的赞美和极度的推崇;

江歌案凶手陈世峰,有心机、爱装、喜欢端着,看起来很潇洒,讲话也很有腔调;

而在本案中的郭某,从学生时代起便顺风顺水,一路读到博士,并顺利在某工程大学工作。

他的工作也可谓是极为顺利,曾被评为该校第二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一些同学在下面留言,郭老师的课很受欢迎。

这他的全能自恋也体现在对涵涵身上,如在考试中徇私舞弊:“其他同学我都只给了70多分,给你打了90多分。”

33岁大学教师杀害19岁女学生|揭开分手变杀手背后的心理机制

这种自恋通常缺乏理性,非常脆弱,一旦出现一个关键挫折,他们就发现自己的全能神是个幻觉,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也会表现得非常糟糕。

04

全能自恋的人通常认为世界应该围绕着他而转动,因此通常伴随着绝对的控制。

如郭某给涵涵发消息:“你妈妈很强势,你要她划清界限。”

涵涵因为四六级考试的一些事情向同在高校的表姐夫咨询,郭某知道后发火道:“他什么都好,你怎么不嫁给他?”

有一次班上一位男生和涵说话,结果被郭某训了一顿。

郭某妻子想要公布他出轨的事,但郭某到厨房拿刀试图自残以保住自己的名声。

当涵涵想要分手时,郭某说:“我错了,你回来我们还能好。你不跟我好我就去死。”

33岁大学教师杀害19岁女学生|揭开分手变杀手背后的心理机制

全能自恋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失控,失控他们来说意味着死亡,那不如用死亡来避免失控。因此他们通常以死来要挟他人。

05

全能自恋的背后的“无助”一旦被激发,伴随而来的便是自恋性暴怒。

吴谢宇在母亲阻止他与“女友”在一起时,母亲的强势激发了他“无助”的感受,他觉得只有杀了母亲才能达成他的需求,于是他选择残忍的杀害了母亲;

江歌阻止陈世峰骚扰刘鑫,就是破坏他继续“体验美好的感受”,于是起了杀意;

涵涵提出分手郭某先是威胁分手就不让涵涵毕业,考试让你挂科;然后用死亡威胁涵涵复合,当死亡也不能达成他的需求后,他选择了毁灭他人也毁灭自己,向涵举起了屠刀。

他们看起来各不相同,但实际上他们都有本质上的一样。他们处理问题的模式与他们的心态都在两个极端,要么我是无所不能的,别人都按我的意志行事;要么我是完全无助和挫败的,所有人都和我一起毁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