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華科技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恆華科技(300365)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2019年度,公司以轉型升級成為一家領先的能源互聯網綜合服務供應商的戰略目標為引領,圍繞董事會制定的年度經營目標,在經營管理層的帶領下,順利開展各項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12,317.24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13%;利潤總額為32,757.5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58%;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29,505.6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6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27,232.5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1%。

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主要是配售電業務版塊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程影響,業務進展緩慢;但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版塊之間的業務佈局,在設計業務版塊,公司抓住了國網在新建35kV及以上輸變電工程全面應用三維設計的行業趨勢,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拓展三維設計軟件市場,產品化的三維設計軟件銷售量持續增加,設計版塊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持續增長;在基建管理業務版塊,隨著公司承接的項目規模逐步擴大、項目執行週期變長,公司更加重視項目的質量並加大對項目執行風險的管控,報告期內基建管理業務發展平穩。

報告期內,公司在營業收入略有下降情況下,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主要是設計版塊業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提高,作為公司傳統優勢的設計版塊業務毛利水平較高,綜合使得公司在營業收入略有下降的情況下,保持了淨利潤的持續增長。另外,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對BIM相關技術及產品的研發投入力度,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2,883.25萬元,增長39.28%;以及報告期內股權激勵費用攤銷金額為3,470.70萬元,在短期內影響了公司淨利潤的增速。

報告期內公司具體經營情況如下:

1、繼續深化全面互聯網服務轉型戰略,不斷提升能源互聯網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能力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深化全面互聯網服務轉型戰略,持續加大BIM、物聯網、大數據等雲業務相關關鍵技術及產品的研發投入力度,對已上線SaaS產品進行迭代更新,設計、基建管理、配售電三大版塊產品功能不斷完善。同時,公司基於三維設計領域良好的市場佔有率和市場知名度,大力佈局技經相關業務,率先提出設計造價一體化解決方案,並於2020年1月正式發佈電力工程全過程數字化造價軟件產品,公司雲服務產品體系得到進一步擴充。報告期內,公司基於雲平臺的產品和服務增長迅速,在2019年度總營收中佔比達到三成以上,特別是在本次疫情下,在線設計院、智慧工地、遙知等SaaS產品通過雲端為用戶提供服務,促進了公司雲產品的推廣,體現了公司線上服務優勢。

線下技術服務方面,公司電力行業規劃設計、基建管控、運行維護等配套服務穩步開展。報告期內,公司新增取得工程諮詢電力(含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甲級等資質,為公司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拓展相關服務領域、擴大市場份額創造了有利條件。

2、加大以BIM為核心的底層平臺研發投入,進一步提升跨行業服務支撐水平

當前,公司基於自主可控BIM平臺核心技術,構建了服務於電網資產全生命週期的產品和服務,核心產品包括三維設計、工程造價、項目評審、智慧基建、智慧運維、電力大數據等系列SaaS產品及服務,可實現電網工程規劃設計、採購施工、運維檢修、退役報廢等全生命週期業務的數字化管理及運營,在電力行業內已取得明顯先發優勢。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優化底層技術路線和產品架構體系,持續加大對BIM相關技術及產品的研發投入力度,先後發佈了BIM引擎1.0版本及Fweb3.0應用快速開發平臺,進一步提升了產品快速開發、關鍵技術組件複用、低成本實施運維能力,為公司產品在交通、水利等領域跨行業深入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截至目前,公司BIM相關技術及產品在交通的施工領域多個項目中已得到初步應用。

報告期內,公司憑藉深厚的BIM相關技術儲備及豐富的產品研發經驗,先後參與了國家電網《輸變電工程三維設計模型交互規範》、《輸變電工程三維設計軟件基本功能規範》、《輸變電工程三維設計建模規範第2部分:架空輸電線路》、《輸變電工程三維設計技術導則第2部分:架空輸電線路》、《輸變電工程數字化移交技術導則第1部分:變電站(換流站)》、《輸變電工程數字化移交技術導則第2部分:架空輸電線路》共6項技術標準的編制。2019年1月15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關於印發等7項技術標準的通知》(國家電網企管〔2019〕63號),將上述技術標準批准為國家電網公司標準,並正式發佈。

3、積極引入國資股東,助推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9年9月27日,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江春華先生、方文先生、羅新偉先生及陳顯龍先生與中國交通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中國交通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江春華、方文、羅新偉、陳顯龍關於北京恆華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合作協議》等協議。首次股份轉讓、表決權放棄、轉讓方解除一致行動關係及根據本次交易安排完成公司董事會改選後,信科集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在信科集團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後,將充分發揮其在國內外多年積累的資源和經驗,進一步幫助公司拓展相關產品及服務的國內外銷售渠道,創新業務模式,最大化產生協同效應。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致力於將公司未來打造為擁有自主可控BIM技術的服務商。

截至本報告提交披露日,本次交易尚處於國資委審批環節,公司將按照相關事項的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該事項能否最終實施完成及實施結果尚存在不確定性,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4、配售電公司業務穩步推進,不斷延伸公司電力垂直行業產業鏈

公司積極把握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大力推進、售電側市場放開等良好市場機遇,自2016年起,先後面向擁有豐富用戶資源和配網資產的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園區,充分整合各投資方的資源、技術、市場等多方優勢,合作投資設立配售電公司,並依託自身的技術優勢,積極推動各配售電公司業務的開展。報告期內,中山翠亨、長沙振望、咸陽經發三家配售電公司一方面繼續有序推進售電、綜合能源規劃等主業的開展,另一方面立足自身優勢,積極拓展服務範圍,不斷優化經營模式,努力提升盈利水平。公司面向電力現貨交易的雲售電產品也在中山翠亨試運行,為其現貨交易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為公司後續現貨交易雲售電產品的推廣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貴陽高科已經各方股東協商後擬辦理註銷,當前處於清算階段。

5、持續深化公司治理體系建設,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

報告期內,公司嚴格按照《公司法》、《證券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等法律、法規要求,持續深化公司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公司內部管理和控制制度,在重大事項決策上嚴格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履行審議程序,充分發揮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獨立董事、內審部門的重要作用,促進公司規範運作,不斷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同時,在經營管理層的帶領下,公司系統推行了組織管理提升工作,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精益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一體化管理水平,為公司實現互聯網型、平臺型、綜合型企業轉型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組織保障。

二、主營業務分析

1、概述

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2,317.24萬元,較上年同期降低5.13%。其中,設計版塊實現營業收入62,552.2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52%;基建管理版塊實現營業收入26,314.8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08%;配售電版塊實現營業收入17,975.01萬元,較上年同期降低54.70%;海外及其他行業實現營業收入5,475.14萬元,較上年同期降低0.56%。公司各業務版塊的具體收入情況如下表所示:

1、設計版塊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集中優勢資源重點開展三維設計相關業務,對已上線輸電線路、變電、電纜以及配網等系列三維設計產品進行實用化迭代升級,並不斷提升產品性能;持續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產品化的三維設計軟件銷售量持續增加,保持了公司傳統二維設計產品的市場領先地位。本次疫情防控期間,公司聯合中電聯電力發展研究院推出“電+智慧設計服務免費活動”,帶動公司在線設計院相關SaaS產品用戶需求增長迅速,用戶轉化率顯著提升。

報告期內,基於三維設計軟件銷售收入的大幅增長,以及線下規劃設計等技術服務的穩步提升,設計版塊實現營業收入62,552.2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52%。

2、基建管理版塊業務

公司基於為電網公司及其下屬單位提供基建管理信息化系統的項目經驗,持續迭代更新已上線SaaS產品,基建管理業務平臺、智慧工地系列產品在世界最高電壓等級特高壓直流換流站、世界首個多能互補綠色工程等電網公司重大工程中得到應用,產品功能及運行效率不斷提升;本次疫情防控期間,公司智慧工地SaaS產品迅速上線紅外測溫、人員健康監測與大數據分析等模塊,為疫情下施工企業復工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產品實用性進一步增強;結合泛在電力物聯網發展的新趨勢,在智慧建設、工程現場智能管控方面,與電網體系客戶合作,開展了基建領域電力泛在物聯網方向的技術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線下基建管控技術服務方面,隨著公司承接的項目規模逐步擴大、項目執行週期變長,公司更加重視項目的質量並加大對項目執行風險的管控。報告期內基建管理業務版塊發展平穩,實現營業收入26,314.8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08%。

3、配售電版塊業務

公司面向地方電力公司的配售電一體化管理平臺繼續深化應用,結合地方電力公司實際業務管理需求,持續完善產品功能,不斷豐富產品種類;依託公司興義地電、山西地電等項目實施經驗,繼續開拓地方電力市場,提升公司配售電相關產品在地方電力公司的競爭力及市場佔有率;面向電力現貨交易的雲售電產品已發佈第一版本並在中山翠亨試運行,產品運行效果良好,為公司後續的市場化推廣奠定了基礎。

報告期內,電力體制改革逐步進入各方博弈階段,售電公司業務收益收窄,相關服務投資延遲,增量配電網試點項目推進不及預期。受此影響,公司配售電版塊業務進展緩慢,2019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7,975.0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4.70%。

4、海外及其他行業業務

海外業務方面,報告期內,公司主要面向非洲、東南亞、歐美等區域,繼續向海外推廣智能電網信息化產品和服務,同時有序推進海外職業教育與培訓業務,在盧旺達當地已初步建立起恆華職教品牌。在交通和水利方面,公司基於BIM技術在電力行業全業務流程信息化應用的技術積累,積極佈局交通、水利相關業務,不斷提升信息化產品的競爭優勢,同時不斷提升線下服務水平,在維護原有客戶基礎上積極擴大客戶範圍,相關業務在報告期內平穩發展。

當前,公司海外及交通、水利行業業務尚處於各項投入和市場佈局的前期階段,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相對較小,2019年度,海外及其他行業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475.14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0.56%。

5、電+智聯服務雲平臺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探索電+智聯服務雲平臺的經濟創新運營模式,積極推出線上、線下配套活動,不斷增強用戶粘性,逐步培養用戶訂閱付費的使用習慣,提高線上用戶的銷售轉化率,促進公司能源互聯網價值鏈協同發展。報告期內,電+智聯服務雲平臺聯合中電聯電力發展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組織了2019輸變電工程三維設計發展論壇,並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開展電+智慧設計服務免費活動、電+公益雲直播課程等系列活動,電+智聯服務雲平臺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

報告期內,公司雲服務平臺體系(包含電+智聯服務雲平臺以及各SaaS產品線用戶數量)註冊用戶數量持續增長,截至報告期末,雲服務平臺註冊用戶數64,022個,較上年同期增長20.84%。其中,電+智聯服務雲平臺註冊用戶數34,830個,較上年同期增長11.68%,月均瀏覽量(PV)33,841次,月均訪客量(UV)10,907個,日均活躍用戶379個。具體情況如下: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本公司立足於電力行業,目前已成長為一家能源互聯網綜合服務供應商。在多年的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集中體現在產品平臺優勢、創新的服務模式、成熟高效的研發創新體系、齊備的資質認證、品牌優勢以及人才優勢等方面。

1、雲服務平臺產品體系逐步完善,線上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在國家大力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以及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本公司積極佈局電力能源互聯網建設,構建了面向電力行業的雲服務平臺,全面推進公司互聯網服務轉型的發展戰略。公司憑藉多年來服務智能電網全生命週期信息化經驗和技術的積累,構建了面向電力行業完善的雲服務產品體系,將原有項目服務模式轉向提供標準化的SaaS軟件產品,採用私有云或公有云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便捷、高效的整體信息化服務;通過打造電+智聯服務雲平臺,進一步整合行業資源,匯聚產業鏈上下游服務供應商,構建了多方共贏的能源互聯網生態圈。恆華雲服務平臺的研發符合未來電力行業信息化發展趨勢,為公司逐步轉型升級為一家能源互聯網綜合服務供應商提供了有力保障。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雲業務關鍵技術及產品的研發投入力度,整合後的電+智聯服務雲平臺上線運行良好,設計版塊、基建管理版塊和配售電版塊三大業務體系SaaS產品不斷迭代更新,產品功能日益完善,公司線上的雲服務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尤其在設計版塊,公司抓住了國網在新建35kV及以上輸變電工程全面應用三維設計的行業趨勢,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拓展三維設計軟件市場,電網三維設計系列軟件佔據了領先的市場地位。

2、線上、線下服務模式相結合,實現電力行業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

本公司積極探索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及公司優勢的經營模式,制定了全面互聯網服務轉型的發展戰略,將現有業務體系進行全面整合,通過設計、基建管理、配售電三大業務版塊,實現電力行業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全產業鏈服務模式。一方面,公司依託雲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全套的信息化服務,通過優質、高效的線上服務吸引用戶;另一方面,公司利用完善的資質體系及電+智聯服務雲平臺構建的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資源,為用戶配套提供規劃設計、諮詢、基建管控、配網代運維、綜合能源管理等線下技術服務。

線上、線下相結合、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模式符合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配售電側放開的市場機遇,能夠滿足新增入場者的多樣需求,有利於形成規模效應,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3、成熟高效的研發創新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源動力

本公司自成立以來將研發和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源動力。公司先後成立了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發中心,不斷完善科技創新管理機制,建立了一支專業、相當數量、穩定的研發團隊;公司逐年增加研發資金的投入,其中本報告期內研發投入為10,980.66萬元,主要投入方向為自主可控的BIM關鍵技術及雲業務相關產品研發;管理層持續關注研發規劃制定、研發項目管理、研發資金投入、研發團隊建設及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工作。通過多年的系統建設,本公司核心技術產品研發取得階段成果,並已形成了一套成熟高效的研發和創新體系,從多個方面保證了本公司能夠持續的創新,不斷加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2019年度,公司研發成果顯著,新增授權專利16件,其中發明專利12件;新增專利申請15件,其中發明專利13件;新增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3件。截至目前,公司共擁有授權專利66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51件;在審核專利122件,其中發明專利122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76件。

4、齊備的資質認證,構造行業壁壘

經過多年的積累,公司現已具備行業內齊備的資質認證體系,資質認證範圍覆蓋工程諮詢、工程設計、建設施工以及信息化等相關領域,能夠滿足公司為行業管理部門及客戶提供主要產品和服務的要求,為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向客戶提供一體化、全方位的服務構造了較深的行業壁壘。報告期內,公司新增取得工程諮詢電力(含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甲級、信息系統安全集成服務二級等多項資質,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全產業鏈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公司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證、軟件企業認證、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企業貳級資質、信息系統安全集成服務二級資質、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IEC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CMMIL3認證;工程設計電力行業(送電工程、變電工程)專業甲級、電力行業(新能源發電、風力發電)專業乙級、水利行業(水庫樞紐)專業丙級、公路行業(公路)專業丙級資質;工程諮詢電力(含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甲級資質;測繪(互聯網地圖服務、工程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專業)甲級資質;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專業甲級;建築業企業資質(輸變電工程專業承包三級、消防設施工程專業承包二級、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二級)等多項資質和認證。

5、專注電力行業,品牌價值日益凸顯

公司專注電力行業近二十年,憑藉深度契合客戶需求的產品設計、優質可靠的技術服務以及獨特的商業模式,獲得了客戶的廣泛認可,客戶粘性較高,相關研發成果曾榮獲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重點新產品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省部級榮譽,形成了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優勢。報告期內,公司“基於三維地理信息輸電網智能化設計平臺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榮獲中國測繪學會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運用BIM技術完成的“湖南株洲白關220kV智慧能源站”和“山東煙臺雁嶺(口子)220kV線路”獲國家電網基建部輸變電工程設計競賽二等獎;公司全資子公司道亨科技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華中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入合作研發的“輸電數字化設計平臺”榮獲中國電建(601669)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雲售電平臺V2.1.1”、“恆華龍信大數據平臺(PDP)V1.0”等多款產品榮獲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服務)證書。

6、優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團隊,支撐公司業務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BIM、人工智能等技術日新月異,作為一家軟件企業,優秀的人才已成為公司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公司具有穩定的核心管理團隊,具有豐富的智能電網信息化項目經驗,從中總結、深刻領會了電力行業需求,並時刻關注行業變化,可以確保公司發展戰略的制定符合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通過不斷完善的培訓體系、豐富的培訓課程以及公平、競爭、激勵、擇優的人才資源管理模式,組建了富有競爭力和凝聚力的恆華技術團隊;先後組織並實施了2015年及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現已逐步建立起以股權激勵為核心的長短期結合、多層級的激勵機制,為公司保有優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團隊提供了保障。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公司所處行業格局和發展趨勢

1、在電源供給側方面

根據中電聯發佈的《2019-2020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2019年,全國電力生產運行平穩,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全年全社會用電量7.23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貢獻率為51%。2019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0.1億千瓦,電力延續綠色低碳發展態勢,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佔比繼續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保持快速增長;跨區、跨省送電量實現兩位數增長。預計2020年,電力消費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5%;預計年底發電裝機容量21.3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繼續上升;預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偏緊。

2、在電網側方面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2019年國家電網發展總投入4652億元,其中電網投資4473億元;計劃2020年發展總投入4973億元,其中電網投資4080億元。

2019年度,國家電網公司先後發佈《關於新時代改革“再出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意見》、《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等多個文件,將“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作為戰略目標,計劃:2020年至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2026年至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2020年初,國家電網公司先後印發了《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安排》、《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深入貫徹電力改革部署,積極支持增量配電試點項目落地;全力推進電網高質量發展,推動特高壓交流、直流相關工程建設;加強配電網建設改造,推進新一代配電自動化主站建設等方面。

2019年8月,南方電網公司發佈《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南網建設行動方案(2019年版)》,提出數字化轉型是實現數字南網的必由之路,明確了工作思路和轉型路徑。實施“4321”建設方案,即建設電網管理平臺、客戶服務平臺、調度運行平臺、企業級運營管控平臺四大業務平臺,建設南網雲平臺、數字電網和物聯網三大基礎平臺,實現與國家工業互聯網、數字政府及粵港澳大灣區利益相關方的兩個對接,建設完善公司統一的數據中心,最終實現“電網狀態全感知、企業管理全在線、運營數據全管控、客戶服務全新體驗、能源發展合作共贏”的數字南網。

20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新基建”是與傳統的“鐵公基”相對應,結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特徵,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為經濟社會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提供底層支撐的具有乘數效應的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新基建中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相關建設,將為電力行業發展帶來直接動力。同時,電力作為新基建的共同上游,5G基建、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其他新基建的實施,也為相關電網建設及運維帶來了新的市場需求。

3、在配售電側

2019年度,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的指導下,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化。2019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深化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發改辦能源規〔2019〕828號),2019年9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加強電力中長期交易監管的意見》(國能發監管〔2019〕70號),對建立中長期交易為主、現貨交易為補充的電力市場提出了明確部署;2019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發改價格規〔2019〕897號),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發佈《區域電網輸電價格定價辦法》(發改價格規〔2020〕100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發改價格規〔2020〕101號),深入推進輸配電價改革,進一步提升了輸配電價核定的規範性、合理性,為促進電力市場化交易奠定了制度基礎;201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確定甘肅酒泉核技術產業園等84個項目作為第四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並於2019年10月啟動了第五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報送工作,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穩步推進。

(二)公司發展戰略

未來電力行業的發展將以“加快推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為目標。在電源供給側,要不斷提升水電、光伏、風電等非化石能源發電在電源結構中的佔比。在電網側,推動電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著力構建以“承載電力流的堅強智能電網與承載數據流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為核心的能源互聯網成為電網側發展的目標。在配售電側,將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推動增量配電試點項目落地,促進市場主體直接交易,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逐步落地。面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將轉型升級成為一家領先的能源互聯網綜合服務供應商作為戰略目標,致力於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BIM、人工智能等技術和理念,為能源互聯網建設提供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同時,在鞏固現有業務市場地位的基礎上,依託公司在電網行業信息化領域積累的技術、產品與服務經驗,結合其他行業的業務需求,推出符合其他行業的產品解決方案,積極地向交通、水利等領域適度延伸和拓展;並緊跟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將公司的產品及服務拓展至海外市場。

(三)2020年度經營計劃

1、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提升雲服務能力

持續加強線上SaaS軟件產品和軟件服務體系建設。一方面,快速進行底層基礎平臺的迭代與版本發佈,完成物聯網接入、BIM引擎、WebGlobe、應用快速開發平臺等技術組件在產品中的應用打磨,形成基於公共組件的產品研發模式。另一方面,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BIM、人工智能等技術和理念,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智能化、專業化、實用化水平,不斷豐富設計版塊、基建管理版塊、配售電版塊SaaS軟件產品體系,不斷完善已上線SaaS軟件產品功能,輸出週期性版本,最大限度滿足用戶使用需求,提升用戶體驗。

在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持續開展BIM平臺研發,對標全球領先的競爭對手打造自主可控的BIM平臺,並面向多業務領域客戶實現跨行業應用,特別是在交通領域,打造涵蓋規劃設計、基建施工、運維管養的全生命週期信息化產品,服務交通行業數字化、一體化、智能化建設;持續開展物聯網接入平臺研發,加強軟硬件結合產品研發,提高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分析能力;持續開展應用快速開發平臺研發,通過模塊化、標準化組件設計,提高軟件產品開發效率。

2、加快公司線下業務升級,提升全產業鏈服務水平

首先,充分發揮公司自有軟件產品、齊備的資質體系以及專家和技術團隊優勢,繼續深入開展電力行業規劃設計、基建管控、運行維護等線下服務,不斷提升資質體系建設、人員服務能力及質量管控等線下綜合服務水平,並積極拓寬業務範圍,全面服務電力、交通及水利市場。其次,繼續深入探索BIM技術在電網資產建設和管理全生命週期的應用,設計是工程數據的重要源頭,以三維設計為手段構建數字化、結構化的輸變電工程設計成果,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實現規劃、設計、物資、施工、運行等各階段數據協同共享,實現電網工程三維設計、三維評審、三維移交、工程建設過程管控以及資產運行維護的三維可視化管理。同時,繼續推進軟件產品與業務專業協同發展,業務部門高度參與軟件產品策劃,提高信息化系統的專業水平;產品研發部門繼續加強對業務生產流程的信息化支撐,規範化業務流程,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公司線下業務高質量提升;線上線下相互支撐,全面提升公司能源互聯網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水平。

3、加快大市場拓展模式升級,激發市場開拓活力

2020年,公司大市場拓展模式升級,建立公司層面統一的市場管理模式,強化一體化市場管理,落實專業縱向管理、業務橫向協同、分子公司屬地化管理三者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加強統一管理,實現市場一體化、銷售一體化、經營一體化、採購一體化;統籌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統籌好電力、交通和水利三個行業市場,統籌好軟件和技術服務市場,在一體化市場管理模式下促進各子市場協同發展;規範營銷隊伍建設,建立市場營銷規範標準,加強專業培訓,提高營銷團隊實力,補充市場領軍人才,健全區域市場拓展團隊,提高市場拓展的攻堅能力;加強優質客戶挖掘,以電網側客戶為主,加快發展發電側、用戶側客戶,重點開拓校園、醫院、交通、園區等場景的電力業務客戶;建立科學合理的市場營銷獎勵機制,制定項目引入激勵機制,研究制定業務人員參與市場開拓獎勵辦法,樹立全員市場理念,充分發揮市場營銷積極性,激發市場開拓活力。

4、提高經營管理質量,保障公司穩健運營

深入推行管理提升工作,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機制,全面提升管理能力。進一步完善公司中長期發展規劃體系建設,健全規劃的實施保障措施,用規劃指導計劃,加強規劃的宣貫、執行力度,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快落實一體化管理機制,加強職能管理;加強全面制度建設,持續優化制度管理體系,完善制度質量管控,加強制度建設與信息化建設協同,通過信息化固化管理流程;加強全面計劃管理,進一步落實工作計劃管理、經營計劃管理、預算管理制度,加強計劃的監督和考核,通過計劃管理實現過程管控,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加強風險管控建設,針對市場經營、生產安全、項目管理、公司治理、分子公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風險,做出提前預判,明確風險管控措施,保障公司的穩健經營。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機遇與挑戰並存,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依舊面臨諸多風險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特此提示廣大投資者重點關注:

1、互聯網服務轉型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全面推進互聯網服務轉型的發展戰略,依託自主研發的雲服務平臺,逐步將原有智能電網全生命週期信息化項目服務模式轉向提供標準化的SaaS軟件產品,為行業用戶提供線上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務。公司互聯網服務轉型能否成功,關鍵取決於公司互聯網發展戰略是否符合行業發展趨勢以及雲服務產品能否滿足用戶需求。如在轉型過程中,公司技術開發方向決策失誤或新產品、新的服務模式不被市場認可,將可能致使公司喪失技術和市場的領先地位。

本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電力信息化領域,具有豐富的智能電網信息化服務經驗,從中總結、深刻領會了電力行業需求,並時刻關注行業變化,可以確保公司發展戰略的制定符合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公司嚴格按照新產品研發流程,對目標用戶進行深度調研,並組織目標用戶進行新產品試用及評審,保證產品契合用戶需求,能夠解決用戶的難點及痛點。

2、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

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頒佈以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市場化改革方向更加明確,各類參與主體明顯增加,行業競爭加劇。

如果本公司不能繼續保持現有的競爭優勢和品牌效應,不能順應市場變化持續研發新產品和提供優質的服務,則有可能喪失搶佔市場的先機,導致本公司的市場地位下降。

本公司時刻關注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憑藉對電力行業的深刻理解,大力推進戰略轉型。一方面持續進行技術創新,保持公司領先的技術優勢;另一方面對外積極尋求戰略合作,整合多方資源,實現共贏。

同時,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及其他領域市場,目前已能夠持續獲得電網系統之外的客戶訂單及部分海外訂單。

3、營業收入季節性波動相關的風險

本公司當前客戶主要為電網公司及其下屬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在會計年度內的分佈受到電網公司內部投資審批決策、管理流程及慣例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季節性。依照電網公司的慣例,在每年的第一季度電力系統對電網軟件及硬件配套生產企業進行集中規模框架資格文件預審、招投標工作;在每年第二季度進行技術協商,並啟動執行項目;在每年的第三、第四季度是電網行業集中採購、需求供應的高峰期。受客戶需求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本公司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上半年較少,下半年較多,呈現一定的季節性波動。

儘管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拓,本公司承接的大型項目數量持續增加,公司主營業務保持良好快速增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但季節性波動因素仍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帶來風險。

對此,公司將在保持主營業務優勢的同時,不斷開拓電網領域之外的市場;通過技術的持續創新實現公司商業模式的轉型,提升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同時,公司將不斷加強財務管理力度,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不斷強化公司和部門預算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4、應收賬款餘額增加及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風險

報告期內,隨著公司業務領域和規模快速擴大,公司應收賬款餘額隨之增長。雖然當前公司主要客戶是電網公司及電網相關企業,該類客戶實力雄厚,信譽良好,應收賬款的收回有可靠保障,且從歷史經驗看相關應收賬款回收良好。但是大額應收賬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目前現金流狀況產生了影響,牽制了公司業務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如果出現應收賬款不能按期或無法回收發生壞賬的情況,公司將面臨流動資金短缺的風險。

針對現有規模較大的應收賬款,公司將進行實時跟蹤,定期進行彙總分析,確保每筆應收款項有跟蹤、有反饋,從而降低應收款項回收風險。未來,伴隨著公司互聯網化戰略轉型的推進,業務收入將由低頻大額轉為高頻小額,並且與供應商採用收益分成等合作模式,公司現金流狀況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5、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導致的管理風險

隨著公司收購整合的推進、投資項目逐步增加、新業務的拓展以及募投項目的實施,公司的經營規模、資產規模將會不斷擴張。如果公司不能及時根據實際情況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起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不能充分發揮投資併購的協同效應,將可能削弱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影響公司的長遠發展。

公司將持續完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內部控制體系及規範運作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及風險防範機制,提高核心管理團隊的管理素質和決策能力,聘請專業的管理諮詢公司和行業專家協助公司進一步完善管理體系,以滿足公司快速發展的需要。

6、專業技術人才流失的風險

軟件與信息化服務行業具有技術密集型的特點,企業需具備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但隨著進入本行業企業的增多,市場競爭的加劇,公司存在人才流失的風險。如果不能吸引、培養和儲備充足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則公司未來將失去持久發展的重要基礎。

公司將通過建立完善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採用包括不限於基本薪酬、績效獎勵、股權激勵等多種激勵方式激勵員工,並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