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平臺:從網絡化到智能化,網貸服務進化論

“互聯網下半場”的概念是由美團點評CEO王興在2016年8月提出的,他還順便指出了下半場的三大路徑:高科技、“互聯網+”和國際化。其中,高科技尤為重要,可以說是後兩者的前提。

在互聯網下半場的另一巨頭今日頭條身上,我們能看到“下半場”和“上半場”的明顯區別:從內容方面看,今日頭條也是分發新聞資訊,但張一鳴認為今日頭條是一款個性化推薦引擎產品,“算法”,經常被當作是今日頭條的核心競爭力。

再聯繫9月以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更名潮:京東金融改名為京東數科、螞蟻金融雲升級為螞蟻金融科技,百融金服將官方微信、微博等平臺更名為“百融大數據”。

我們會發現,互聯網帶來的變革,已經明確地從網絡化過渡到了智能化。具體到互聯網金融服務行業,也可以看到從網絡化到智能化的進化過程。

所謂網絡化,僅僅是將貸款業務從線下搬到了線上,營銷傳播速度更快,業務增長速度更快,且用戶辦理業務可以在線上進行,省去了來回跑腿的時間,其改變更多地發生在表面。

智能化,則是核心層面的變化。以榕樹智慧金融服務平臺為例,我們會看到智能化給貸款各個環節帶來的改造:

榕樹平臺:從網絡化到智能化,網貸服務進化論

1、營銷:風控前置

營銷和風控其實是一對矛盾體。傳統貸款時代和網絡化時代,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想要更多人看到,相應的不良用戶數量就會增多;剋制營銷的話,觸達的優質用戶數量也會減少。

智能化則解決了這一難題。基於強大的技術能力和百融深厚的數據分析能力支持,榕樹平臺對原有風控手段進行了改造升級。從用戶進入榕樹開始,平臺就已開始解讀用戶需求,通過多渠道的數據分析來為用戶畫像,全面評估不同用戶的違約概率,給出不同的風險定價和預授信。

也就是說,償還能力差、信審不過關的高風險用戶,在定向評估這一部分,就已經被榕樹平臺打上標籤。榕樹的營銷推廣模式是一種逆向選擇,即風控前置。

此外,榕樹平臺除了能夠基於用戶提交的基本信息資料進行第一輪徵信預審評級,還可以同時輔助數據分析、模型搭建等,實現多維度、更加客觀地對進入榕樹的用戶給予信用預判。風控環節上,用戶畫像的真實度越高,越有利於為平臺上各大金融機構資金提供保障。目前,榕樹平臺觸達的優質用戶比例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2、匹配:千人千面

用戶對於紛繁多樣的貸款平臺和貸款產品不夠了解,因此很難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產品,但其又有獨特的個性與偏好,每個用戶的需求可能都有差異。

傳統貸款模式和網絡化貸款模式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用戶需要“貨比三家”,最後才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貸款產品。

人工智能技術下的匹配模式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榕樹推出了“千人千面”精選服務,通過人工智能有效地分配適合的用戶和金融產品對接,提高信貸核准的效率。現在具備這個能力的第三方平臺還不多,榕樹在這方面已經做到了業內前列。

千人千面,相當於為用戶提供了私人定製服務,每個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進入榕樹平臺後,被推薦的貸款產品都是不一樣的,個性化的推薦服務,恰好擊中了用戶的痛點。這就相當於榕樹運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前一步給用戶提供了參考建議,避免了部分用戶面對海量產品無從下手的選擇困境,同時也避免一些不具備某產品申請資格的用戶,反覆申請所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未來,我們相信,更多類似的智能算法將會應用於互聯網金融服務中,越來越多人將會智能化帶來的便捷和高效。

事實上,除了浸潤其中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政府主管部門也敏銳得覺察到了行業發展方向。2018年10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簡稱“通知”)刊發,要求央行、銀保監會提升消費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其中,更是提到了“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

可見,無論是市場動向還是政策方向,都在指向質量和效率的問題,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正是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法寶。同時,其也是互聯網金融服務蛻變和進化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