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神奇的省城,市裡竟然有九座山: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福州“因州北有福山”,故而得名。“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是福州最獨特的地方,福州民間長期以來流傳著“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的民謠,其中“三山現”指屏山、于山、烏山,因此,“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別稱(另外六座山下次再介紹)。很遺憾,三山中我們只去了于山,在山腳下,我們看見一尊雄偉的毛主席雕像,他老人家背靠著巍峨的于山,面向寬闊的五一廣場,遙望著一海之隔的寶島臺灣,神情肅穆。

一個神奇的省城,市裡竟然有九座山: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福州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樹,“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的美稱。福州的街道兩旁都生長著生命力極強的榕樹。與榕樹一樣隨處可見的,是福州的古蹟、老街,大都很小、不起眼,卻又十分自我的矗立在現代建築之間。我看到一座古塔,孤獨而又倔強地立在那裡,任街道上來往車輛、人群如何嘈雜,它都不慌不忙地滲出靜溢和神秘。廈門也有榕樹,但是鳳凰更多些,鳳凰裝點出廈門的輕盈和浪漫,而榕樹則突顯著福州的凝重與滄桑。

一個神奇的省城,市裡竟然有九座山: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福州作為一座擁有兩千年曆史的古城,給我的印象更像是一個往事滄桑的中年人,作為自古以來的沿海城市,他有他曾經繁華和光榮的歷史,而現在他彷彿因為某種心事的牽連而放慢了前進的腳步,到處是老房子和老街,而這種老又不是歷史遺蹟的那種,好像是耽於十幾年前建設起來的安逸,而現在又因為全盤否定之太困難,所以只能暫時這樣歇著了。而出租車司機解釋說因為福州是大陸對臺作戰的最前沿,出於備戰需要所以發展停滯了。

一個神奇的省城,市裡竟然有九座山: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晚上在街上閒逛,看到路邊狹窄陰暗的舊房子門口總有三五老人在泡茶或打牌,那種從容悠然的神態只有老人才能有,看了甚至讓人羨慕。兩位老太太在自家門口坐著一邊包魚丸(大概是魚丸吧),一邊有一句沒一句得聊天,她們家的門也是那種有些年頭的老木板,門框上吊著一盞最普通不過的燈泡,但那燈泡發出的黃色燈光把她們照的象是一場夢。離老人們不遠處有一條小河,看樣子也是條老河了,潺潺的流水聲在夜晚時分顯得如泣如訴,有些傷感。福州“三坊七巷”的歷史文化地位與江蘇周莊、山西平遙、雲南麗江齊名,在建築界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是福州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這裡人傑地靈,是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裡走向輝煌。

一個神奇的省城,市裡竟然有九座山: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三坊七巷始於西晉末年的衣冠南渡,是中原地區的人為逃避戰亂南遷時選擇的居住地。但一般認為主要是在唐宋時期形成,而現在保存下來的主要是明清建築,夾雜一些民國和建國後的建築,是福建達官顯貴、文士名流的聚居地。三坊七巷經歷明、清兩代,特別是清中葉至晚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士人傳統與近代中國的風雲激盪交融在一起,加上船政學堂、馬尾船廠在福州創辦等種種機緣巧合,這裡湧現出大批近代中國風雲人物。最著名的有林則徐、嚴復、沈葆楨、林旭、林覺民,林徽因,謝冰心等。

一個神奇的省城,市裡竟然有九座山: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三坊七巷以南北走向的南后街為中心,西邊是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東邊是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目前楊橋巷和吉庇巷已拓寬為楊橋路和吉庇路,光祿坊也已變化很大,實際只存在二坊五巷。因為我網名的緣故,我對文儒坊最感興趣,因而在那裡逗留時間最長,我想多感受一下那裡深厚的文化底蘊,沾染上一些文墨靈氣。

文儒坊原名山陰巷,昔時是文人學者匯聚之地,儒士如林,就稱儒林坊。宋代主持國子監的祭酒鄭穆居就住在這裡,他一身正氣,高風亮節,一生多從事教育事業,受到包括神宗皇帝在內很多人的尊敬。為了紀念鄭穆,鄉人將儒林坊改名為文儒坊。此後,文儒坊以名人聚居而著稱。文儒坊出過很多名人,除前述之鄭穆外,清代就有臺灣總兵甘國寶、候選郎中陳承裘、執法不阿的蔡賡良、海軍上將陳季良、近代天文學家高魯、著名文化人陳衍、何振岱等。

一個神奇的省城,市裡竟然有九座山: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幾處畫欄度良夜,誰家玉笛索知音”這是清楊慶琛描寫當時文懦坊裡天心閣的詩對。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是近代詩人陳衍形容文儒坊出名人多的對聯。

“胸懷凌雲志存高遠,腹藏錦繡氣自芳華”這是本人為表達對文儒坊歷代先賢的崇拜而作的對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