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總結,不經意的三個感悟:關於讀書、關於做事、關於做人


2020年中總結,不經意的三個感悟:關於讀書、關於做事、關於做人

前兩天,有位朋友問我,2020年過半了,怎麼不做份年中總結呢?突然發現,6月30日已過去很多天了。

這幾年,年中和年終,習慣於寫一寫總結(這也是上面這位朋友問我的原因),理一理過去的半年或一年的得失,想一想未來的展望,做一做所謂的計劃。聽了朋友的話,我翻看了一些過去的總結,發現絕大部分是關於職場的,關於職場的得失,關於職場的收穫和感悟。

怎麼聊的全是職場呢?作為一個職場人,似乎有一點無奈,當然,還有一絲絲苦笑。

這次年中,總結點什麼呢?坐下來後,一時倒不知如何動筆。

突然想起,前段時間,羅輯思維改成了啟發俱樂部,關鍵詞就是啟發。這倒有點啟發我了,2020的這半年來,多多少少,我似乎也有點啟發。

那麼,就聊聊這半年間我的啟發吧,不,啟發似乎還談不上,那就感悟吧。2020年中總結,我就聊一聊這半年不經意間的三個感悟。

當然,似乎與職場無關,但似乎,又脫不出職場。


2020年中總結,不經意的三個感悟:關於讀書、關於做事、關於做人

一、為了喜歡而讀書,為了讀書而讀書。

前段時間,湖北農民工吳桂春的圖書館留言卡感動了很多人(留言卡如上圖),其中,也包括我。

幾天前,與一位兄弟(以下稱張三)聊到這個事,這一件本來滿滿正能量的事,但被他一說,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張三說:“這老吳(指吳桂春),看了10多年書,貌似也沒啥收穫呀。10多年前是民工,10多年後,還是民工,並且是因無事可做被迫準備回家的民工。後來,儘管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幫助,但仍只是找個綠化養護的工作,還是民工。你說,他這看了10多年書都看的啥呀?”

如果不是對張三非常瞭解,我會衝著他的長臉揍上兩拳,“民工,民工怎麼了,老子就是民工!”

張三慢條斯理的說:“你激動個啥,我又不是說民工怎麼了,我說的是,老吳讀了那麼多年書,怎麼就沒點長進呢?就不能學點什麼進步一下?”

“你這人銅臭味太重。”我一臉鄙視的說:“讀書就讀書,那麼功利幹嗎?讀書是為了明理,為了修身,五柳先生說,好讀書,不求甚解……”

“停,拉到吧你……”我還沒說完,就被張三打斷:“你一副道德說教的樣子真醜。不要扯那麼多沒用的,你倒就說說看,這麼些年來,你讀了那麼多書,你讀的哪本書不是為了長進?你讀的哪本書不是為了以後賺很多的錢?你什麼時候只是單純的為了喜歡而讀書?什麼時候為了欣然忘食而讀書?”

“你……”我一下噎住了,還真沒辦法回答。

細想起來,除了在遙遠的偽文學青年時期,曾經有過為了喜歡而讀書,但這麼些年來,還真如張三所說,幾乎我所讀的每一本書,要麼是為了學點什麼,要麼是為了提升自己哪方面的能力,要麼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或解決什麼具體的問題,還真沒有為了單純的喜歡而讀書。

那一刻,我和張三不約而同的都沒說話,後來,又不約而同的說:“走,整兩瓶!”

2020年上半年的第一個感悟:回到過去,讀書,為了喜歡而讀書,為了讀書而讀書。


2020年中總結,不經意的三個感悟:關於讀書、關於做事、關於做人

二、我們是普通人,就去做那些普通的事吧。

前兩個月,一位朋友(以下稱李四)想開個小飯店,正在做一些前期調查和準備。有一天,我剛好有事找他,到他家時,發現他和他姐夫正在說著開飯店的思路。

李四說:“我這個飯店除了真材實料以外,還要以味道取勝,我要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味道,做出比別人更好的飯菜。”

他姐夫問:“你之前好像沒開過飯店吧?”

李四說:“廢話,我開沒開過飯店你不知道?不過,儘管我沒開過飯店,但我在大大小小很多飯店都吃過。”

他姐夫說:“對啊,你沒開過飯店,貌似也沒學過相關的餐飲知識,那你何德何能,憑什麼能夠做到比別人好?你何德何能,憑能夠做到以味道取勝?你媽和你姐平常誇你聰明,你小子還當真了不成?我告訴你,這世界上是有天才,甚至有不少天才,但你李四肯定不是。”

這兩郎舅平常打鬧取笑慣了,兩人哈哈一笑就繼續扯別的。不過,我聽到這些,倒有些感觸。

是啊,不管是生活上還是職場中,我們都是平常人,我們都是能力一般的普通人(不要說天才,連能力強都有很長一段距離),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拼命做那些只有能力很強的人才能完成的事(甚至是天才才能完成的事,比如李四想做出比別的飯店更好的飯菜)。

李四姐夫說得對,我們何德何能說自己比別人做得好?你說你努力,但這世界上比你努力一千倍卻不成功的大有人在。

想起《窮查理寶典》上的一段話:“我們跨不過七英尺高的欄,我們尋找的是那些一英尺高的、對面有豐厚回報的欄。我們成功率的訣竅是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而不是去解決難題。”

2020年上半年的第二個感悟:我們的能力不強,更不是天才,我們是普通人,就去做那些普通的事吧。


2020年中總結,不經意的三個感悟:關於讀書、關於做事、關於做人

三、不要冒然評價別人,因為,別人的世界我不懂。

年後,因新冠的原因,在老家呆了很長時間,閒著沒事,但聽了一些故事。

一個人(以下稱王五),年齡不算很大(今年不到五十),但典型的重男輕女。在計劃生育特別嚴格的年代,他東躲西藏,一連生了五個女兒,家中被罰得家徒四壁,最終也沒圓他生兒子的夢。

不過,年後的新冠期間,他特別高興,因為,他大女兒生了個男孩。那幾天,他一直在說:我有孫子了,我做爺爺了。

女兒的兒子不是外孫嗎?他自己不是外公嗎?不是,他大女兒招贅了一個上門女婿,所生的兒子跟他姓王。

那些天,我聽到一位朋友講述了王五的心結,講述了王五為什麼要一個兒子的原因。

以前,在中國的民間,或者說在我們鄉下,對一些鬼神、陰間什麼的有一套較嚴謹的邏輯和說法。後來,隨著社會的開放,相信信這些的人很少(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但王五是個例外,他特別相信,並特別虔誠。

按我們那民間的描述,人死後會變成鬼到陰間,到了陰間,也需要吃東西,也需要花錢。這吃的東西、花的錢從哪來呢?來自陽間後人的祭祀(香火)。但是,按那套嚴謹的陰間邏輯,每個鬼只能享受自己後人的祭祀(上供的祭品和燒化的紙錢等),並且自己的後人必須是男性,必須有承繼關係的男性。否則,哪怕血脈再親(比如女兒或外孫),也無法享受他們的祭祀。

王五因為特別相信這個,特別虔誠,他想要個兒子不是因為重男輕女,也不是為了養兒防老,他擔心的是,在他自己死後沒有人給他祭祀,他更擔心他家斷了香火,列祖列宗在那邊都沒有飯吃。

不僅僅自己沒飯吃,列祖列宗都沒有飯吃,這特別無助,更是一種深深的恐懼。

聽完這位朋友的講述,我特別理解王五,理解他的虔誠,理解他那種深深的恐懼。為什麼理解呢?因為一來,我一直為自己沒有信仰而迷失,我特別羨慕那些有信仰並虔誠的人;二來,在職場上,我多次遇到那些明知會有嚴重後果卻無能為力的無助,和恐懼。

有一句流行的話:你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請不要冒然評價我。想來,很多人認同這句話,但是,更多人卻總是做不到。比如,那些對王五的所謂“重男輕女”而指三道四的人,包括曾經的我。

更有一些著名的馳名雙標,他們對基督徒對天主的信仰表達敬意,卻對王五對陰世的虔誠流露不屑。這,是人性的悲哀。

不過,對王五來說,值得欣慰的是,在民間陰世的邏輯中,如果沒有兒子,一般還有兩種方案可以解決:一是在自己的至親同宗中找一個人過繼,二是讓女兒招贅女婿上門所生的孩子跟自己姓。(說明一下,當過繼或招贅上門後,這過繼兒子和上門女婿的祭祀,他的親生父母不能享受,也就是說,他的親生父母沒有了這個兒子。在鄉下,過繼兒子和招贅上門女婿都不容易。)

虔誠的王五找到了解決方案,祝賀他。

2020年上半年的第三個感悟,借用那一句流行的話(雞湯):不要冒然評價別人,因為,別人的世界我不懂。


2020年中總結,不經意的三個感悟:關於讀書、關於做事、關於做人

2020年中總結:三個感悟。

回到過去,希望能夠為了喜歡而讀書,為了讀書而讀書。我們是能力一般的普通人,要做就做那些普通的事。不要冒然評價別人,因為,別人的世界我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