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羅山名人 清代治河名臣---黎世序

  黎世序 (1772—1824年)字景和,號湛溪,初名承德,羅山縣人,清嘉慶、道光年間治河名臣。

  黎世序幼年家貧,嘉慶元年(1796年)中進士,同年任江西星子知縣,不久調任南昌知縣。南昌縣境內彭蠡湖(今鄱陽湖)富倉、安樂等圩連年決口,四鄉農田常常顆粒無收。黎世序到任後微服簡從,實地勘查,瞭解水情,制訂開河、築圩、洩洪、浚淤方案,帶頭捐款築堤。

  嘉慶十三年(1808年)黎世序任鎮江知府。鎮江丹陽練湖(舊名曲阿後湖)年久失修,積淤成田,汛期即成水患。黎世序依據圖籍和民眾意見,制訂浚淤方案,動工建造3座大閘。工程竣工後,練湖通航,水患減少,淹沒區農田開始受益。

  嘉慶十六年(1811年)黎世序任淮海道員。為疏通海口,黎世序力排眾議,改開挖新河與修築長堤為“束水攻沙”,使海口淤積疏浚,河復返故道入海。兩江總督百齡和嘉慶皇帝對此大加讚賞,是年冬黎世序改任淮海道員。

  嘉慶十七年(1812年),黎世序升任南河總督,其在家鄉的兒子和一些親朋故舊聞訊後欲前往南河總督府謀求官職,黎手諭家鄉的兒子:“今黃河水患頻仍,運河急待疏浚,……功以才成,業因才就,爾其能否?”為剔除衙門舊習,黎世序查辦了一批翫忽職守的河務官吏,提拔了一些治河有方的官員。任職內,黎世序勤學博採,運用“分洪治水”理論在徐州城西北十八里屯、苗家山、虎山等地依山建造3座大壩,改“束水攻沙”為“重門鉗束”(用全河之水併力攻沙),改廂埽(用土填壓秸、葦的護堤辦法)為碎石護坡。此舉工期縮短,成效較大,節省白銀二三十萬兩。清河縣境運河,東瀕黃河,汛期僅靠一線單堤防護,兩岸數十萬人民每逢汛期紛紛逃離。為治理運河水患,黎世序在黃河與單堤之間築越堤,以兩道護水堤埂共御黃水。

  道光四年(1824年)一月二十一日黎世序病逝於任,終年52歲。道光皇帝為表其功,加尚書銜,晉太子太保,諡襄勤,入祀賢良祠,並在其家鄉定遠建御碑亭。

  黎世序生前著有《東南河渠提要》一百二十卷、《續行水金鑑》一百五十六卷、《河上易注》十卷及《湛溪文集》多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