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平樂》看宋朝平民崛起,為何名臣扎堆出現,隱藏怎樣風度

撰文|趙超然

《清平樂》​的熱播,再度將北宋推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關於《清平樂》本是詞牌,大體書寫的詞作也都是繁華如夢,又清又明的廣泛內容。

從《清平樂》看宋朝平民崛起,為何名臣扎堆出現,隱藏怎樣風度

清平樂

從《清平樂》​可以看很多角度,就像我們解讀《清明上河圖》一般,每個角度都有意義,每個側面都讓人發出驚訝的讚歎。而這部有關北宋的劇作,似乎也有這樣的美麗面紗。

宋仁宗時代為什麼名臣扎堆出現?背後隱藏怎樣國家風度。

宋仁宗時期的名臣數量和歷史上的知名度都堪稱空前絕後,他們深度的影響了北宋的政治和文化,讓當時的年代燦若星際。范仲淹、韓琦、富弼、王安石 、司馬光、 蘇軾、 蘇轍 、包拯。這些人物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重量級選手,讓人稱奇的是扎堆出現。

從《清平樂》看宋朝平民崛起,為何名臣扎堆出現,隱藏怎樣風度

王安石畫像

這些士大夫,自覺承擔起使命,他們都深刻認為“士之所宜學者,天下國家之用也。”王安石在《取材》一文中,曾經談及理想人才的知識與能力結構,他認為,文吏不僅應該尚文辭,還要通古今、習禮法,曉達天文人事、政教更張,儒生不僅習句讀,也要明悉制度與時政沿襲,以緣分釋治道。”正是這些多種因素,使得宋代士大夫修養達到了空前高度。因此,王安石、歐陽修、范仲淹、蘇軾這些人無不是著作等身。他們都是學者型文學大家,他們的知識結構比前人更為廣博,格局更為宏闊,人格更為恢弘。他們講求操守,個性灑脫而不放浪,對於國家命運的思考也比前人更為深刻。

而讓他們脫穎而出的則是宋代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在宋代,只要不是殘疾之人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甚至是屠牛為業者,也能赴試。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僅進士出身的官員就有四千五百一十七人。可以說,這正是名臣扎堆出現的主要原因。

從《清平樂》看宋朝平民崛起,為何名臣扎堆出現,隱藏怎樣風度

劇照

文人的夢想在宋代,只因遇到了對的人。

錢穆先生說: "論中國古今社會之變,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體可稱為古代中國,宋以後,乃為後代中國。秦前,乃封建貴族會。東漢以下,土族門第興起。魏晉南北朝迄於隋唐, 皆屬門第會,可稱為是古代變相的貴族社會。宋以下,始是純粹的平民社會除卻蒙古滿州異族入主,為特權階級外,其升入政治上層者,皆由衣秀才平地拔起,更無古代封建貴族及此後門第傳統之遺存。故就代言之,政治經濟,社會人生,較之前代,莫不有變。”

從《清平樂》看宋朝平民崛起,為何名臣扎堆出現,隱藏怎樣風度

歐陽修作品

以往任何時代都重視讀書。宋朝兒童啟蒙讀的《神童詩》 ,一開頭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因此,宋朝的識字率、教育普及率大為提高。甚至出現了許多娃娃被吊在樹上學習,培養“神童”的潮流,雖然方式或許有些極端,卻在另一方面體現了教育對百姓的深度影響。

深厚的文化基礎、安定的環境、優厚的待遇,使宋代成為一個文化異常發達的文質彬彬的朝代。明代著名文學家宋濂說: "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 "唐宋八大家”,宋居其六。《全宋詩》的作者近萬人,是《全唐詩》的四倍,宋詞更是宋代文學最輝煌的代表,蘇軾、辛棄疾、姜夔等詞人成為後世不可能超越的頂峰。宋代的哲學、繪畫、雕塑、瓷器等在文化上也都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峰。

從《清平樂》看宋朝平民崛起,為何名臣扎堆出現,隱藏怎樣風度

宋代平民

斯文的宋代,那些文人的生活較為舒適,他們飲酒作詩,甚至頭戴鮮花,穿梭於上河,繁華如夢的北宋,因此成了讓後世最為嚮往的一幅畫卷。

宋代文化與以前歷代最大的不同,是雅文化從俗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營養,中國文化頭一次出現大眾化和世俗化傾向。隨著科舉的普及和文化的繁榮,上層文化擴展到全社會,宋代平民百姓比他朝代的人更為彬彬有禮,連市井小販說起話來,都帶著幾絲文縐,與此同時,隨著底層成員通過科舉不斷湧入上層社會。

以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人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儘管政治主張頗不相同,在變法運動中的態度更非一致;卻都執著地致力於道義德操的完善,都“以興起斯文為己任”,都追求學業境界的廣大精微,都具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與膽魄。即便是曾經作為政敵的王安石與司馬光,就其對於國家的責任感、對於道德的孜孜追求、對於學術的不倦探討而言,其共同之處較其不同之處也更多且更為深刻。

從《清平樂》看宋朝平民崛起,為何名臣扎堆出現,隱藏怎樣風度

劇照

因此,宋代確實是一個“平民崛起”的時代,正是因為相對寬鬆的讀書學習環境,讓一些讀書人徹底改變了命運和參與宋代的文化建設。宋仁宗個人風度來看,是非常具有風度的一位皇帝,對待臣下頗為寬厚,對於臣下的諫言都能很好的包容和聽取,正因為這樣的君臣和諧的大環境下,他的臣子們彼此互為切磋,對宋朝的自覺使命也是空前絕後。

從《清平樂》看宋朝平民崛起,為何名臣扎堆出現,隱藏怎樣風度

劇照

因此,從影視劇《清平樂》來看,也是從藝術的一個角度對北宋皇帝和生活進行解讀,當然這其中大部分是“戲說”,而非真正的歷史。按照《東京夢華錄》的記載顯示,北宋人的生活方式非常有特點,作者記錄了整個北宋的社會風貌和多重形態,因此,包括《清明上河圖》雖然不是宋仁宗時期的作品,而這些描寫的畫面都是基於傳承的結果,遺憾的是,到了此後,北宋逐漸走向了衰微,令人感到無限遺憾,如同一股嘆息在歷史的書頁裡,久久難以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