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乾貨丨疫情之下,投“基”如何取巧?這份“祕籍”請收下

對話基金經理

直播乾貨丨疫情之下,投“基”如何取巧?這份“秘籍”請收下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持有長期投資心態的基金投資者,應該伴隨基金管理人共同進退,就像基金投資會把資產交給優秀的上市公司一樣,基金投資者亦可以信任之前給投資者帶來相對穩定回報的管理人。

受疫情影響,全球資本市場表現可謂跌宕起伏。隨著避險情緒日漸升溫,從3月份多隻“日光基”輪番亮相,到如今多隻基金無奈延募,A股權益類基金的發行迅速降溫。

不過,前期仍有不少基金公司密集申報新基金,但關注的熱點從年初受追捧的醫藥、科技類基金,轉向了“新基建”概念。在此背景下,投資者該如何正確選擇基金?

本期嘉賓:

中融物聯網主題基金的基金經理吳剛

直播乾貨丨疫情之下,投“基”如何取巧?這份“秘籍”請收下

《國際金融報》:目前,我國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省市正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但海外疫情形勢依舊嚴峻。疫情後續會對全球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吳剛:2020年至今,國內市場經歷了“”復甦-調整-再復甦的過程。對於新冠疫情,目前大家對其嚴重性的判斷是介於1918年大流感和2003年非典之間,對我國的影響應該小於非典。畢竟十幾年前的經驗現在還能用一些,如隔離醫院的建設、數據統計等,但海外已經百年沒有遇到這麼嚴重的疫情,因此波動率比A股更大一些。

回顧2003年可以發現,在非典疫情後期,A股市場經歷了“上漲-下跌”的過程,到2005年下半年才啟動了牛市行情。類似於人體發燒,在發燒過程中,整個環境是呵護你恢復身體機能的,如不論國內國外,流動性都比較寬鬆。

但當經濟復甦確立後,過量的流動性可能刺激通脹,因此央行會吸收流動性,在此過程中,一些資產可能遭受調整。但是,如果長期投資的話,可不必太關注這些宏觀擾動,可以選擇那些耐心尋找優質上市公司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

《國際金融報》:投資者都知道要關注基金的長期業績,但又不可避免地會關注短期市場或基金淨值變化。而美股熔斷、原油價格下跌等,也會給A股市場帶來一定影響。面對當下複雜的市場環境,投資者該該如何應對?

吳剛:如果出現類似疫情的系統性風險,說實話,沒有特別好的方法控制回撤,只能盡力將投資組合的進攻性降低。例如,將倉位從去年市場追逐的“科技”公司,挪一部分到偏“內需”的行業。

應該說,對於此類系統性風險,大家都在不斷學習。持有長期投資心態的基金投資者,應該伴隨基金管理人共同進退,就像基金投資會把資產交給優秀的上市公司一樣,基金投資者亦可以信任之前給投資者帶來相對穩定回報的管理人。

《國際金融報》:對剛入門的基民來說,挑選基金可能是頭號難題。從大數據看,目前選購基金的投資者主要包括大學生、上班族以及中老年人等,您對於不同年齡的基民有何針對性的建議呢?

吳剛:主要還是看風險偏好。如果風險偏好比較高,例如年輕人,可以將資產委託給偏成長風格的基金管理人;如果風險偏好一般或尋求穩健收益,可以找到那些持有績優公司但是成長性沒那麼高的價值型基金。

《國際金融報》:3月上旬出現了39只“日光基”,其中包括日售千億元的網紅基金。您對爆款基金現象怎麼看?“基金抄底”的時機到了嗎?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定投是否是最好的方式?

吳剛:爆款基金類似明星股票,每年都會有。但說到底,投資者尋找的是認真幹活的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則在尋找認真幹活的上市公司。

底部只有在回頭看的時候才是底部,投資的本質是找到具有定價權的公司。如果投資者長期投資的話,可以選擇那些證明過自己投資能力的基金經理。當然,就像歷史上證明過自己的上市公司,這兩類資源都挺稀缺的。

《國際金融報》: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對科技板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如5G、半導體、芯片等子行業。從長週期看,您更看好哪個方向?基金投資者該如何把握這些行業的機會?

吳剛:狹義的科技板塊包括電子、計算機、通信、傳媒,每一塊都有值得配置的細分行業。廣義的科技板塊實際上有很多,30年前港口機械也是高科技,20年前工程機械、家電也是高科技,說到底,還是要尋找在自身賽道具有“護城河”的公司,伴隨他們成長。

這次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改變可人們生產生活方式。一個是發現醫療系統投資的短板,一個是線上生活的滲透率大幅提升,如快遞、外賣、辦公等。這兩個領域加大投資是大概率的,需要尋找在這兩個賽道中具有定價權的公司。

《國際金融報》:您個人最擅長哪個領域的投資,您的投資理念是什麼,在基金投資上還有哪些給投資者的建議?

吳剛:目前全市場配置,比較喜歡從“產能-需求”模型考慮公司。如果公司處在產能擴張週期,需求還不錯,就算短期犧牲了一部分利潤,也是值得配置的。歷史上,很多公司都經歷過類似歷程。

直播乾貨丨疫情之下,投“基”如何取巧?這份“秘籍”請收下直播乾貨丨疫情之下,投“基”如何取巧?這份“秘籍”請收下

投資情緒低迷!醫藥基金難逃延期募集困境,貨基收益跌破2%

年內淨流入2347億港元!南向資金持續增持港股,機構看好這些板塊

四項備案便利措施出爐,中基協為疫情期間私募機構展業提供支持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