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窄门》:从自我束缚的宗教信仰里反思“自由”

上帝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引导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如果说《人间食粮》会给你带来享用美食的惬意与悠然,那《窄门》就是艰难咀嚼也难以下咽的草药。宗教信仰也许在一方面束缚了人的天性自由,但也培养了人内心自我反思的能力。

杰罗姆带代表着所向往的自由,是世俗的幸福,是真正的自我的愿望。而阿莉莎表达的是追求上帝,是对完美道德的苛求,是纪德在宗教观念上的自我束缚。

然而人生寔苦,上帝的存在不是为了叫我们仅爱上帝,而是叫他的子民在彼此相爱中看到他的无限与仁慈。


跨越《窄门》:从自我束缚的宗教信仰里反思“自由”


浅析纪德笔下“可怜”又可悲的人物宿命

在作者笔下,阿莉莎似乎是被宗教主义信仰所“毒害”的产物,然而为了成全姐姐和所爱之人幸福的朱丽叶,却在没有希望的爱情里一直沉沦。

01朱丽叶“成全”式的爱情

朱丽叶与爱德华的结合,让姐姐误以为朱丽叶得到了幸福,也让阿莉莎痛苦于自己的牺牲没有了价值。

为了姐姐,她放弃了杰罗姆,也许在杰罗姆的眼里,活泼善良的朱丽叶远远没有高冷忧郁的阿莉莎有魅力,然而作者借用小说中的人物却说:

你跟阿莉莎真的是太自私了!你们两个人只顾着沉浸在对对方的爱里,却从来都没有注意到朱丽叶是多么聪明,她的灵魂是多么出色!

当阿丽莎得知朱丽叶喜欢杰罗姆时,内心敏感而又无限遵从美德的她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爱情去成全朱丽叶。

而朱丽叶在被杰罗姆拒绝之后,在此后一段时间长病不起,之后就决然地嫁给了并不喜欢的爱德华。

嫁给爱德华的另一个原因,小说中曾透露过阿莉莎说她并不想在她妹妹之前结婚。

朱丽叶是不幸的,为了成全姐姐和心爱之人,牺牲自己。即使在别人看来这是幸福的,可是不知道的却是她隐藏的悲哀:

难道你相信,一个人能把这种没有希望的爱情在心里长久地保持下去吗?

没有人愿意残忍的扯开你记忆中的伤痕来强迫你正视自己的内心,就像弗罗斯特说的,放弃一条道路,去试试看另外一条道路,你以为自己会在世俗中获得另一种意义上的幸福。

可人啊,哪能把灵魂剥离放置在日光之下?

02.阿莉莎宗教主义下的自我“救赎”

阿莉莎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母亲对父亲不忠,小说当中有个情节,杰罗姆去舅舅家找阿莉莎,意外撞见舅母与年轻的军官调情,而阿莉莎在自己的房间里,跪在床上,向神祷告。

阿莉莎是很恐惧的,母亲的行为不仅令家人蒙羞,也令她害怕。现实对阿莉莎相当的残酷,母亲最终抛弃家人与军官私奔。

也因此导致阿莉莎对婚姻的不信任,尤其是在她发现妹妹朱莉叶特喜欢杰罗姆的时候,她做出了成全妹妹和杰罗姆的决定,希望他们俩尽早订婚,却没到朱莉叶在确认了杰罗姆对阿莉莎的感情之后,嫁给了毫无感情基础的爱德华。

世俗的悲剧把阿丽莎逼上了宗教的救赎之路,尽管这条路或许和世俗之路一样通往无路之地。母亲的私奔曾经给她心中留下了阴影,但这尚不足以使她对现世绝望。

然而,当她目睹着妹妹朱丽叶在与世俗短暂抗争后,“沉沦”为一个絮絮叨叨的妇人之时,当她目睹父亲的衰老颓丧之时,当她目睹着圣洁的梦幻遭受破碎和污浊之时,她终于走向了弃世。

她明白一旦选择世俗的生活,也大抵就接受了世俗的堕落,她畏惧这种堕落,当她感到自己老去时,她对之加倍地恐惧。这是阿丽莎的彷徨。

杰罗姆说:”在今后追求的不全是幸福,而是达到幸福的无限努力,已经把幸福与美德混为一谈了。"美德是什么?是理想,是悖论,是人生的窄门。"正因为我抱着和你相见的希望,我才永远认为最崎岖的路是最好的路。"

窄门的含义,当我们抽离作品本身来理解时,它绝非狭隘的爱,或者道德宗教世俗的羁绊。它们所永恒追求的,是人生的终极价值——美德

为了最高的美德,两人都做了无限的努力,这又何尝不算作幸福?幸福不一定要圆满,更不排斥悲剧,这和我们的生活何其相似!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某个瞬间面临个人价值观念的崩塌、理想主义与现实的激烈矛盾、牺牲、逃避,破碎…又何尝不是这样痛苦与幸福的交织呢?

阿丽莎终其短暂的一生,想用极致的精神恋爱克制欲望的方式获得救赎,进入终极幸福的“窄门”而不得。最终在无尽的孤独和对上帝的怀疑中逝去,悲哀……

跨越《窄门》:从自我束缚的宗教信仰里反思“自由”


03.杰罗姆爱而不得的“卑微”爱情

小说中时常提到,阿丽莎总说自己老了,以此劝诫杰罗姆应该去找一个合适的女子。然而在小说中开头就已对此作了解释。

父亲的丧事给我的刺激太过强烈了,即便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哀伤,至少也是由于看见母亲所承受的哀伤,让我产生了新的情感,我过分地早熟了。

早熟这个字眼用在杰罗姆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与阿丽莎的态度不谋而合。这似乎是在反驳阿丽莎所谓的年龄差,又似乎在为他们的精神恋爱作了铺垫。

杰罗姆对阿丽萨可谓是一见钟情,这也许是一种所谓的“俄更狄斯”情结,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彻底的“沦陷”了。以至于在母亲去世后,当得知阿丽莎要来时,他的悲伤完全被这激动所掩盖了。

关于窄门,作者在对杰罗姆关于阿丽莎的描述中有提到:

这道窄门变成阿丽莎的房门,为了进入那扇房门,我努力缩小自己的身体,把身上一切的私心排除……“因为通往永生的门是窄的。”

杰罗姆的爱是卑微的,卑微到对任何事物都无所期待,只有阿丽萨。这种爱情的盲目为他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所谓的不幸。

幸运的是,在这场几乎是精神至上的恋爱里,为了维持爱情的纯洁与美德。两人都为此作了努力。

我常感觉到,我全身上下最好的一部分就是我的爱情。我一切的美德都与它相关,它让我升华,让我超越自我,没有了爱情的我就如同一个平凡庸俗的人。我希望能追上你的脚步,正因为这样我才把那些险峻的小路也看成是最平坦的大道。

所谓的灵魂伴侣大概就是这种吧,超越世俗的眼光,把彼此当做自己的信仰,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方,为了这神圣的爱情。

不幸的是,这场恋爱注定是精神与世俗的矛盾体。一旦回归现实,彼此又会对此产生深深的怀疑,这真的是爱情么。让人痛苦又无奈,让人悲哀又卑微。

“窄门”下的自由之路

爱而不得的三个人,活着的痛苦伴随着懊悔,死去的却让活着的抱憾终生,那道“窄门”究竟越过的能有多少呢……

或许阿莉莎临死也不知道朱丽叶的成全,朱丽叶对生活和爱情的妥协,看似幸福其实隐藏在她心中的却是极大的悲哀。

也许就像阿莉莎说的那样:

人们乐意劝说自己,劝自己“放下”“看开”“面对现实”,可通往幸福的路自古都只有一条。在这条路彻底断绝之后,我们所有的妥协、放弃、故作镇定的洒脱,也不过是掩饰内心深处极致失望的幕布。

有了精神,芦苇在风雨中就有了韧性。有了韧性,人们在飘摇中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窄门在恍惚中才有了希望。

我终于感到,我们之间的全部通信只是一个大大的幻影,我们每个人只是在给自己写信,我深刻地爱着你,但却绝望地承认,当你远离我时,我爱你更深。

人们感情有时简单明了的清澈,有时却复杂多变的可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习惯了给予和索取,最直接的意义却丢的无影无踪,慌张失措,也无助彷徨。

《圣经·路加福音》中耶稣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纪德在书中又说:可是不行啊,您给我们指出的道路,主啊,是一条窄路,极窄,容不下两个人并肩同行。


跨越《窄门》:从自我束缚的宗教信仰里反思“自由”


这让我想到《围城》,城外的人,城内的人,想出不得出,越进不得进,《窄门》中阿莉莎穷尽生命,追寻极致的精神圣洁,和道德上的完美,欲通往那朝圣的门。

可这付出的不仅是生命的代价,还剩下个郁郁不得爱的杰罗姆。有形的是窄门,无形的是内心。我们都想钻进那“幸福的门里”。

阿莉莎和杰罗姆,都深深的爱着对方,为了对方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但正是这样不同寻常的爱,爱的愈深,愈是让他们不能忍受一丁点儿不完美。

白岩松说过:毁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求完美和达到极致。花没有全开的时候才是最棒的,花一全开就离落花很近了,月亮一旦全圆,离慢慢变成残月也很近了。

阿丽莎认为自己是杰罗姆通往那窄门的唯一障碍,为了获得除了爱情之外更好的道路,她选择了放弃和逃离,最终孤独死去。

其实我们太多的普通人,都是在阳光普照下过生活,不挣扎但也满足于现状,没有太高的天空和太远的湖畔。

我想,此生如此,对于蚂蚁和大象无形来说也是很好的。完美和残缺并不冲突。

圣洁的爱,不是可拥有后的放弃,不是担惊受怕后想逃离的蒹葭,也不是世态炎凉之后的淡薄。

而是在飘摇和飞翔后,还能瞥见对方灵魂深处的确喜;是在牵手漫步,还能共携画卷去编织梦想的激情,更是爱了之后还想更爱不想停止爱的不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