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別人一無所有去創業,其實他擁有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今天講一個現實版的富爸爸和窮爸爸的故事。

爸爸有一個朋友,我們叫他柳伯伯,柳伯伯是一個我尊敬和佩服的人。

柳伯伯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他爸爸很有錢,是當地的富豪,用家財萬貫來形容也可以,據說他的父親從賣豬肉的小攤生意開始做起,因為經營得當,生意越做越大,錢多了便開始購置田地,田地越來越多也就成了地主。

柳伯伯出生和成長的時候家庭條件很不錯,但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時,因為地主成分,家庭遭了殃,伯伯的父親,在文革中被鬥死了,家產沒收了,窮得響叮噹,於是他開始謀劃偷渡香港賺錢。

你以為別人一無所有去創業,其實他擁有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偷渡的過程驚心動魄。

前兩次都不成功,甚至在第二次偷渡的時候,被狼狗咬到了肩膀差點沒了命,可是這些沒有嚇到他,第三次終於成功。

大部分人,都不大可能這麼做,危險太大,命更重要。

到了香港身無分文,加之沒讀過多少書,起點低,於是從打工開始,到有了一定的積累便開了家肉丸店,一做就是12年,直到店的租期到。期間的艱苦平常人想象不到,據說有一次為了做生意,5天5夜沒合影睡覺。

關了肉丸店,開始找另一條生意路,選擇回大陸創辦服裝廠,那時是九幾年,大陸開辦服裝廠最好的時期,做衣服出口給歐美國家。雖然後來因為戰略方向錯誤,沒能趕上國內消費市場,錯過了發展自己品牌的機會,而生意越來越少,再後來就關了工廠。

雖然如此,奮鬥的這些年也賺到了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了。

我經常會比較他和我爸爸,為什麼同樣家裡窮得響叮噹的起點,我爸爸一直窮到現在,而他卻能擁有上億身家。

一開始,以為他是一無所有去的香港,後來當有了一定的人生經歷後,重新思考他的奮鬥故事,我才明白了,他和我爸爸的差距在哪裡。

其實柳伯伯也並非一無所有去的香港,他的身上帶著別人不容易看到的優勢,而這些優勢,我爸爸沒有。

你以為別人一無所有去創業,其實他擁有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一 從父輩學到經營的知識,

這種知識經過言傳身教,從小耳濡目染已經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二 勇氣

沒有勇氣就不可能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偷渡。沒有勇氣,一想到有生命危險,大部分人都已經選擇退卻。

三 有眼光

當時的大陸根本沒有發展的機會,賺錢更加不用談,香港則不然。到了香港,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又能看到大陸的機會,回到大陸來創業,可謂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反觀我爸爸一直待在鄉村,視野眼光當然和他有差距。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我的爸爸從沒想過要到外面去發展。

四 能夠吃苦耐勞

香港是什麼地方?沒有學歷和一技之長,一開始打工,沒有吃苦耐勞談何容易,5天5夜不睡覺,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五 從父輩學到的待人接物的方法

我認為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縱觀很多成功的人士在社會上混得開,都有不錯的待人接物方法。沒能好好待人接物,在社會上是行不通的,而柳伯伯為人慷慨大方,低調謙虛,常念朋友的好。

而這方面,我爸爸和他差別比較大,我爸爸偏吝嗇。

六 從小優越的家庭條件讓他沒有自卑情結

當然不是所有富有的人都沒有自卑,但是我瞭解的,周圍的很多家裡比較富裕的人,至少很少有自卑的。

這一點,爸爸又比他差了一大截,爸爸是窮出生,從一開始,便帶著深深的自卑,而這也是他賺不到錢的原因之一。

你以為別人一無所有去創業,其實他擁有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富有富的道理,窮有窮的道理。

富裕的下一代還會富裕,貧窮的下一代還會貧窮,而起作用的,就是那些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富人思想和窮人思想,思想決定行動,而行動的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財富的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