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助手】小說要寫出現代人的感覺

孫曉娟/攝

有的小說像一幅水彩畫,讀起來輕鬆。讀者從作品中得到了一種暈染,那些情感上的、思想上的、感覺方面的暈染,在小說中不分彼此,一樣重要。

如果去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索爾·貝婁,輕鬆好讀的是那部《雨王漢德森》。我讀的中文版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的版本,當時的閱讀後的第一個感覺是,它比我讀到的任何小說都更像小說。再仔細想一想又有了第二個感覺,它在情感、思想、感覺幾方面對我的觸動都很大。

情感和思想,在許多作品裡都有好的表現,優秀的例子太多了。在這裡,只說在作品中怎樣把感覺表現得更好。感覺的方式有很多,先說容易的,再說難一些的。

寫作者看到和聽到的,即視覺和聽覺。這誰都知道,誰都離不開,大部分作品都寫到了。

還有作者的嗅覺,感受到不同的氣味。

還有味覺,感受到酸甜苦辣鹹,等等。

還有膚覺,包括觸覺、冷覺、溫覺和痛覺。

此外,還有內臟的感覺、運動的感覺和人的平衡感。

稍難一些表現的是通感。它能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互相溝通和轉移,能突破語言的侷限,增加一些審美情趣。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裡的那句話,“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看到一位學者提出的觀點:文學是作家感覺的流溢,是作家使其筆下人物對周圍的時空、諸物、自身、他人的關係進行體驗。他用肯定的語氣說,沒有感覺這個首要前提,就不會有文學。

我覺得他是在說,好作家的感覺都很好,都有自己的感覺方式,而不好的作家的感覺或缺,至多是搬用別人用過的感覺,沒有獨創。

在好作家那裡,運用感覺上也有挺大的區別。

貝婁在寫到小說人物時,可以讓讀小說的人受到很強的感染。關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人在身體表層的感覺,這些方面,許多作家都描述過了,但貝婁寫得新鮮一些;那些身體內部的感覺,如平衡感、運動感、飢餓感、痛楚感等等,許多作家也有描述,貝婁只是比他們更深入和強烈;

其實,貝婁在《雨王漢德森》寫感覺的優勝之處,是寫出了先前被人們忽視的一個方面:作為小說主人公的現代人物,其感覺與先前各個時代的人物都不同了,他們活在現代,應該有現代人的感覺。

這可能是人們心理內部的各種感覺,比如孤獨感、恐懼感、迷失感、卑微感、躁動感、無所謂感、茫然無助感等等,都是現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感受,貝婁寫得豐富、細緻,在能力上超過了別的作家。

比如《雨王漢德森》開篇,就寫到主人公在身邊世界重壓之下透不過氣來:

“一股雜亂無章的心潮奔騰起來——關於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女友、我的孩子、我的農場、我的家畜、我的習慣、我的金錢、我的音樂課程、我的酗酒、我的偏見、我的蠻橫、我的病牙、我的容貌、我的靈魂!我不得不喊出聲來:不,不,滾回去!別糾纏我呀!”

這種感受,在現代社會里常見,很多讀者都非常熟悉,感同身受。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漢德森是一個五十多歲、精神迷惘、想要從熟悉的世界逃離的百萬富翁。貝婁用了一長串詞組,寫出了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窒息感。

他逃到非洲叢林之前,時常有近乎瘋狂的渴求,從身體內部生長出來。這像是人在現代社會里的衝動感、失控感、盲目感的混合。

“我以前說過我心裡常常七上八下,有一種聲音在那裡呼喊著:我要,我要,我要!每天下午它就發作起來,我越想壓制它,這聲音卻越來越大。------有時我會像哄一個生病的孩子那樣哄著它,給它念兒歌,給它吃糖果。我還會抱著它走一走,跑一跑。------這個呼聲越來越響了:我要,我要,我要,我要,我要!直到日落西山,這聲音才停下來。有時候我就想,這也許就是我的工作吧,因為它一到下午五點鐘就自動停止了。------當然啦,在這個瘋狂的時代裡,要想不受瘋狂的影響,這想法本身就是一種瘋狂。”

再看下面一段,貝婁描述了漢德森對冷漠的感覺。那種冷漠,竟然威脅到他的生命。

“那時正是黃昏,我望著玻璃水箱裡的一條章魚,這傢伙也望著我,把軟綿綿的腦袋緊貼在玻璃上,貼得扁扁的,皮膚都變白了,顯出一顆顆斑點。它的眼睛冷漠地向我訴說著什麼。但更能傳情、更加冷漠的是它那有斑點的、軟綿綿的腦袋和那些斑點所產生的布朗運動。在這無邊的冷漠中,我感到就要死了。”

你現在想一想,平時讀到的小說,即使是一些優秀作品,在寫到人的感覺時都寫得好嗎?那些作品裡的現代人物,其感覺方式是否停留在過去的年代?

讀過《雨王漢德森》的人,都會記得一個場景:漢德森在王宮下面的獅穴裡感到的恐怖。

“我想說我不怕,可是動了一下嘴,競說不出話來。於是我開始咳嗽,用拳頭擋住嘴巴,大拇指伸進嘴去,眼睛裡湧出淚水。這頭猛獸一直在身邊走來走去,國王情不自禁地抓住我的手腕,硬把我的手按在它的肋腹上。它身上的毛緩慢地在我的指尖下滑過,我感到指甲發熱,就像五根點燃著的蠟燭。我手上的骨頭也火辣辣的。接著,一陣恐怖的感覺像觸電似的,從手臂一直傳到了胸膛。”

貝婁這部小說的另一個人物,則是漢德森在非洲遇到的精神指引者。他讓漢德森想象自己是一頭獅子:“拋掉你自己的那種僵硬的態度吧,為什麼這樣愁苦而世俗呢?現在你是一頭獅子啦。思想上要想象著自然環境。天空、太陽和叢林中的生靈萬物。你和這一切都緊密相連。那些小蠓蟲都是你的堂表兄弟。天空就是你的思想。樹葉就是你的保險金,你其他什麼也不需要了。”

這段話描述的也是人的現代感覺,是進入另一種境界的代入感。而這部小說的最後,漢德森從獅子那裡學到了自信和勇氣,克服了鬱積的苦悶,獲得了生存的啟示,完成了個人的一次精神救贖。

這次的寫作練習是仿寫。

步驟之一:設計一個要有現代感覺的人物。

比如,一箇中年人喜歡帶著茫然的心緒飄來飄去,尋求人生的某種改變,於是想做一件別人看來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步驟之二:為這個人物設置一些能夠激發出現代感覺的場景。

結合這些場景,寫出他的3種感覺。比如迷失感、卑微感、躁動感,或者你選定的其他感覺,每個寫500字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