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营养总体可分为“供能”和“构成”两个部分来理解。前面的内容,我们重点放在能量代谢上,探讨“人体能源及利用”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将重点放在机体构成上,探讨“人体材料”的问题。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栋设计精妙的建筑,那构成人体60—100万亿个细胞所需要的130多种元素,便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正常情况下,身体每天约有10万个细胞死亡,如果面对压力、损伤和疾病,细胞的死亡数量还会增加。老旧的细胞需要被即时更换,新的细胞需要即时生成,组织器官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运作。人体这些更换细胞所需的材料,就是营养。

除却人体自己可以合成的营养元素之外,我们需要从每一天的食物中摄取的“必需营养素”至少40种:9种必需氨基酸、15种微生素、14种矿物质、2种必需脂肪酸。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必需营养素”的意思,就是人体无法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只有摄取足够的必需营养素,加上水、纤维和适量用以供能的碳水化合物,才算满足了身体的基础需求。

基础需求的意思,是能够满足日常需要的40种营养素,才不容易产生疾病。没错,只是不容易生病而已。

我们都知道,“没有疾病”距离良好的健康状态还有很大的差距。更直白地说,就是“还能用”,还算不上“很好用、很耐用”。

我们发现,很多人连这个基础都没有打好。没有好的基础,就像一个没打好地基的劣质建筑,贴多少高档的瓷砖、用多么豪华的装饰都无法改变其随时倾倒的风险。没打好基础的人,却总想着吃点VC就能美白,吃点VE就能抵抗衰老,吃点胶原蛋白就能让皮肤“弹、嫩、紧、细,光洁无瑕”。无论你承不承认,广告总能一语击中你潜藏心底的渴望。不管去过多少次美容院,吃过多少补品,参加过多少健康课程,效果总是不如人意,身体的情况甚至完全没有任何改善。

于是大家会说,这叫“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都有新花样。”

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自己是否还在叫“误区”的牢笼里转圈圈。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吃点好的”,我经常听到很多人这样表示对另一个人的关心,甚至连医生对大病初愈的人也是如此建议。吃什么?怎么吃?细究下去,通常都是一些靠不住的个人经验和道听途说,甚至是未经严格验证的“偏方”。建议者很认真的说,被建议者也很认真的听。总让我们忍俊不止的是,大家很庄严而热衷于制造这种“浮于表面”的建议,就如“多喝点热水!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一样。

不难发现,很多人所认为“吃点好的”的标准,竟然是改革开放之前的认知水平——我们罗列出来“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是希望当我们在面临选择时,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解,只要懂得其原理就会知道选择的主次顺序,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健康。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误区一:吃点名贵的。

因为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养生文化,无论是中医还是道家,都将“药食同源”的材料视为珍品,如人参、灵芝、鹿茸、冬虫夏草等,很多有经济条件的人就将此类补品作为养生的重点。且不说,此类名贵的“食材”同属于药材,而药就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才能保证安全和对症。单说在市场时代促使下,其生长环境和种植周期,就已经是时过境迁的事了。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误区二:吃点稀有的。很明显,吃点稀有的东西,其满足好奇心的因素超过了“食补”的需要。通常这类食物的从培育、种植或养殖、收割及储藏、加工处理方式的整个过程都无法有效的追溯和管控,更无法保证其安全性。如果不能清醒的认识这一点,“病从口入”也就再所难免了。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误区三:吃点别人说好的。中国人喜欢分享信息,无论是哪里的菜更便宜,或是哪个商场又打折了,又或是什么东西吃了对身体好。通常在分享的时候,很随意的就做出推荐,若是遇到“配合”的态度,甚至是“添油加醋的推荐”。殊不知,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质差异性,一个人的“营养”很可能就变成另一个人的“毒药”。不是不能听人说,关键是听谁说。至少,说的人经过思考并亲自参与过不同人群的体验。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误区四:吃点有科技含量的。在自然健康领域工作的十多年间, 我们见过很多貌似很谨慎的人。说“貌似”的原因是平时很注意营养食品的选择,对天然食物疑心重重,一会儿怕农药残留,一会儿怕转基因;可一听说是高科技产品就无比动心的人。目前,人类的科学家还无法“凭空制造”出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所谓的高科技,要么是在加工过程中应用了某些使天然营养成分利用率更高的技术手段,如萃取技术、合成技术、分离技术、生物技术、小分子化技术等。要么就是利用营养的属性进行合理的搭配。如果,你对种种“高科技”并不是很了解,建议还是选择以新鲜完整的食物为主,天然植物浓缩食品为辅,对健康的维护将更加有利。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误区五:吃点电视上专家推荐的。专家当然可以做出推荐,并通常会讲清楚所推荐的适用人群、使用方法和禁忌等。我们假设专家和权威从来不出差错,但你很容易在自我体质和当前机能状况的判断中出错。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在数千年的应用过程中,中医有很多调理和治疗采用自然疗法的方式。只要是非急诊的机能平衡,通常有一个选择的顺序:先用食疗,然后用艾、炙、刮痧、推拿等伤害较小的物理疗法,最后才用“药石”。在整个调理和治疗过程中,还会运用“望、闻、问、切”等各种专业的诊法掌握机体的动态变化,以做出适时的合理调整。决不会做出“过分”的、人人适用的“宝贵建议”。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误区六:吃点“见效果”的。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状态也越来越匆忙。匆忙的习惯讲究一切高效率,连调理身体、处理疾病也以“快速见效”为选择的优先标准。可我们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细胞的更新周期基本上保持稳定,不会因为谁比较忙就加快修复速度。相反,谁满足了细胞修复的要求——充足的休息、足够的营养、心理和生理的放松,谁的修复速度才相对提高。否则,不是“欲速则不达”,就是为求快速抑制而留下隐性的、甚至更加无法挽回的严重损伤。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误区七:吃饭就行了,吃什么保健品。

吃饭的目的,不是为了习惯性的完成任务、保持不饿那么简单。而是通过吃饭这个动作,从食物中摄入满足身体消耗的能量和对身体有益的营养。能量的供应在当下其实并不难,难的是食物质量的下降,导致其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也随之降低。为满足和支持身体全方位的健康需求,对食物中缺乏的营养进行额外补充在如今社会是非常必要的。而社会形态和身体消耗的改变,在面对“应激”和特殊状况下的“功能性保健品”应是家庭最安全的常备品。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误区八:吃药都治不好,营养有用吗?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误区,每一个从肉眼看不到的受精卵,成长为一个几十公斤的帅哥美女,可不是依靠药物,而是依靠食物。成长到成熟期间复杂的功能完善比任何一个疾病都要复杂千万倍。这么复杂的过程身体只依靠食物中的营养就能完成,还有什么是身体通过营养所无法完成的呢?

从疾病的角度看,疾病真正的原始病因,无非是因为代谢规律或各种压力,使细胞老化、破损、死亡的速度大于细胞修复和新生的速度。而药物的成分多是无机物,无机就是无生机、无生命,是不能称作“营养”的。而身体完成所有细胞的供应、更换、修复所需求的营养必须是有机物,必需是有生机、有生命的,才能被身体利用。

正确的观念是,连营养都没吃好,吃药有什么用?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误区九:吃什么都一样,吃饱就行。

穷人求吃饱,富人求吃好。从营养学的角度也可以说,“傻子才求吃饱,智者只求吃好”。吃饱的意思,是再营养的东西也吃不下了。

在整体自然医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越有营养、越好消化的食物,越不不容易吃饱;而越没营养、越难消化的食物越容易吃饱。以至于,有朋友咨询选择食物的原则时,我常常告诉他,“选择越吃越饿的,拒绝一吃就饱的。”

越吃越饿,代表身体非常乐意接受这种食物,增加食欲。

而一吃就饱,就表示身体不太喜欢这种食物,从而停止食欲。


饮食营养的“九大误区”

吃食物是一种本能,尽量不要参与意识的干扰。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细胞材料的供应需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身体需要多少,就是多少,多大不了消费,少了则罢工。

吃什么,大不一样——可食部分、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利用效率等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好好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