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資本市場財富效應 需多維度政策發力

張歆

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投資銀行委員會學習傳達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25次、第26次會議精神。中證協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表示,金融委上述兩次會議提出資本市場發展的新要求,可以歸納為6個關鍵點,即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放鬆不適應發展的管制、提升投資者活躍度、增強投資財富效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筆者認為,“增強投資財富效應”是資產市場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的重要環節。

首先,增強投資財富效應,是資本市場投融資兩端平衡發展的基礎,是市場投資端活力的來源。

“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這句話深刻地詮釋了資本市場對於宏觀經濟、金融市場的重要性。資本市場的支持無疑首先是來自投資者也就是投資端資金的支持。A股市場的“潛在購買力”其實十分充足:僅就較大的數據來看,百萬億元的資管規模已經證明了居民財富進入資本市場的潛力,而且政策面也明確表態“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就海外資金的態度而言,隨著我國資本市場主動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創造長期外資進得來、留得住的環境,A股市場“不差錢”也將是毫無疑問的。

相對而言,A股市場所欠缺的正是投資財富效應。不斷增強財富效應,才能讓資金想來、敢來、來了不想走,從而反饋於融資端,形成優質公司和優質資產增加、估值提升,投資財富效應再提升的良性循環。

其次,增強資本市場投資財富效應是系統性工程,應立足當下,佈局長遠,多維度政策形成合力。

筆者認為,增強資本市場投資財富效應不是簡單地指導投資者如何買入賣出,而是多維度的提升市場生態,為投資者創造分享財富增長的市場環境。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逐步深入,法治供給增強,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主體意識增強,資本市場在生態完善和發展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投資財富效應。只有政策面、主體機構、中介機構協同發力,才能夯實投資財富效應的基礎。

第三,資本市場服務於實體經濟,除了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外,還可以通過財富效應的傳導,促進消費、拉動內需。

對於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更多的目光聚焦於其直接融資的功能。毫無疑問,這確實是資本市場的“本職工作”。但實際上,資本市場還有著提供“衍生服務”的能力。

增強資本市場投資財富效應,意味著在健康發展的市場中,越來越多的機構或個人投資者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分享上市公司和中國經濟的成長紅利。而投資者財富的增加,意味著其消費能力的增強、從而間接推動內需的上升。這也是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第二重服務。

因此,筆者認為,“增強資本市場投資財富效應”立足於投資者保護,卻實實在在地向實體經濟發出了推進融資、促進消費的“雙重信號”!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