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書多,可以騙你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讀書這件事。

我讀書多,可以騙你

- 1 -

先思考一個問題,古代那些文學大神,哪一個對我們更有參考價值?

我覺得是蘇東坡。

李白、李商隱這種,是天才型。腦洞奇絕,鬼神莫測,學不來。

“君不見,黃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字句這麼簡單,氣象如此磅礴,你怎麼學?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腦子裡沒有這幅畫面,刀架在脖子上也寫不出來,你怎麼學?沒法學。

曹雪芹也是天才型。三國、水滸,寫之前還有個原型,有大量評書野史可以翻翻,作者去整理,去演義就行。

紅樓夢就不行,雖然有金瓶梅的影子,但它還是顛覆性的寫法,也學不來。

唐宋大咖裡,最有借鑑意義的,也就是蘇東坡。

他一點都不像個古人,倒像一個穿越過去的現代人。

就讀書而言,他的方法很有參考價值。

我讀書多,可以騙你

- 2 -

從一個故事說起。

蘇軾一生,除了短暫的吏部尚書,翰林學士是他的最高官職。最重要的工作內容,是幫皇帝寫詔書。

蘇軾去世後第二個年頭,朝廷來了一位姓洪的翰林學士。

洪翰林上任後,非常傲嬌:蘇大文豪能幹的事,老子也能幹。

於是有一天,在寫完某篇詔書之後,看著洋洋灑灑的雄文,洪翰林信心爆棚。

正好那位曾經給蘇軾研過墨的老宮人在旁,洪翰林把筆一扔,問道:

我跟蘇軾,誰的文章厲害?

老宮人情商非常高,忙說:

都厲害,都厲害!

洪翰林更加得意:

別客氣哦,說說區別。

老宮人又把文章掃視一遍:

確實都厲害,只是……蘇軾寫文章,從來不查書。

從…來…不…查…書!

幾滴大汗從洪翰林臉上流下來,滴在那一摞厚厚的參考資料上。

不是寫作的人,可能很難體會,很多領域的寫作,都需要查詢大量資料。

幫皇帝起草詔書,要求非常嚴謹,措辭還要典雅。蘇軾一生寫過800道詔書,竟然不查資料!

是不是太隨意了?

真不是。

這麼說吧,蘇軾就是一個行走的書櫃。

我們說蘇軾是全才,大多是指他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其實遠遠不止,在他的文章裡,天文地理,美食佛學什麼都有,更奇葩的是,他還寫醫書。

當蘇粉兒很累的,你都跟不上他的節奏。

再結合他老爹蘇洵、老弟蘇轍,端的是老蘇家都挺好。我們很容易猜想,蘇家肯定有讀書秘訣。

其實,讓大家失望了。

老蘇家非但沒有秘訣,讀書的方法,甚至是笨拙的。

我讀書多,可以騙你

- 3 -

這個讀書的笨方法,就是抄書。

沒錯。

有個朋友來找蘇軾,在客廳等了很久,蘇軾才從書房出來,說,不好意思,我剛做完日課。

朋友問:什麼日課?

蘇軾說:抄《漢書》。

這位朋友也像我們一樣,表示不信:

開什麼玩笑?你蘇東坡不是過目不忘嘛,怎麼會用這種笨辦法。

蘇軾把書打開,確實每段都有抄。

他解釋說,讀第一遍,每段抄三個字;讀第二遍,每段抄兩個字;讀第三遍,每段抄一個字。

這很像我們現在的讀書筆記,提煉,概括,似乎並沒什麼。

但深入一想就厲害了。

要知道,這時的蘇軾已經45歲,正在黃州度過他的貶謫生涯,人生低谷,那是寫“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階段,竟還有心情抄書!

並且,你以為《漢書》他只讀了這三遍嗎?

千萬別被他騙了。早在青年時期,他就已經把《漢書》全文手抄兩遍了,讀書練字兩不誤。

中年再讀、再抄,只是為了還能背誦全文。

老宮人說得沒錯,人家都會背了,還查個什麼資料。

我讀書多,可以騙你

- 4 -

少年蘇軾跟我們普通人一樣,愛讀書,但有時候也討厭讀書。

他老爹蘇洵,雖然二十七歲才開始好好讀書,但家裡並不缺書。

用蘇軾的話說就是,“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

蘇家當時的情景,就是一個不愛讀書的父親,逼著兩個娃往死裡讀。

“我昔家居斷往還,著書不暇窺園葵。”

這是蘇軾的回憶,小時候在家讀書,沒時間和小夥伴玩,連菜園子都沒空去。

“舟行無人岸自移,我臥讀書牛不知。”

不僅在家裡讀,外出放牛時也帶上書。

光讀還不行,還得考試。

蘇洵既當老爹,也當老師,經常批評蘇軾、蘇轍兩隻神獸。以至於蘇軾年過60,都當爺爺了,還經常在夢中驚醒,擺脫不了被考試支配的恐懼。

他在《夜夢》裡寫道:

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初。

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釣魚。

……

大意是:午夜醒來,想起童年的讀書經歷。

當時貪玩,老爹一檢查讀書進度都心驚肉跳。

要我讀完整本《春秋》,才粗讀到桓公莊公那篇。

我太害怕了,像一條掛在鉤子上的魚。

……

看到這裡,是不是釋然了一些?原來蘇大神也有糗的時候。

我似乎聽到蘇轍的跟帖:哥,我夢到了案板。

不過,從後來的事情看,這些書都沒白讀,蘇家兄弟還真都成了魚——跳龍門的鯉魚。

我讀書多,可以騙你

- 5 -

當時的北宋,正在搞各種改革。

文壇盟主歐陽修站在講臺上,喊出了他的文壇改革計劃:

要打造一個背誦默寫天團……哦,不對,是文風改革天團。寫文章,不要好看的皮囊,只求有趣的靈魂。一個字,說人話。

還搬出兩位前輩大神,一個是韓愈,一個是柳宗元,號召天下士子,韓柳就是榜樣。

宋仁宗拿出御筆,在文件上寫了一個大大的“準”字。

在這個指導方針下,文人們針砭時弊,諫言獻策,輿論空前自由。

柳永這樣偎紅倚翠的青樓文學,儘管宋仁宗也偷偷吟唱,但事關國計,照樣讓他“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就是在這樣的文壇紅利期,蘇軾登場了。

那一年,父子三人從四川眉山出發,來到首都汴梁,參加科舉。

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交了考卷。

順便說一句,在唐朝,科考的試卷曾經提出過要糊名,後來沒執行,關係戶太多。

宋朝大大改進,不僅糊名,考生交卷後,還得先由專門人員謄抄一遍,再拿給主考官看,防止從字跡上徇私舞弊。

到了殿試環節(宋仁宗親自主持),為了防止考題外洩,宋仁宗會臨時改變考題。

在當時想要作弊,很難的。

蘇軾的考卷收上來,主考官歐陽修和梅堯臣一陣點贊,好文啊。

歐陽修拿起筆,就準備給評個第一名。

可是好不巧,歐陽老師內心戲太多,轉念一想:

這樣好的文章,別人怎麼寫得出來,肯定是我的學生曾鞏寫的。要是給自己學生評第一,別人怎麼看我?不行,要避嫌,給個第二吧。

於是,原本穩拿第一的蘇軾,得了第二名。

在這篇文章裡,蘇軾為了論證他的仁政觀點,講了一個論據,說古代的堯帝時期,大法官皋陶一連三次要殺一個人,而堯帝三次赦免他。

歐陽修覺得這個論據太牛了,但不知道出自哪裡,也不敢輕易問,我一個文壇盟主,竟然不如你一個20歲的小子讀書多?

於是各種查資料,許多天過去了,還沒查到。忍不住找到蘇軾:

小蘇同學啊,你那個典故,在哪本書上看的?

蘇軾嘿嘿一笑說:

我編的。

……

如果是一個古板老師,肯定要對蘇軾一通批評了:祖宗沒做過的事,怎麼能編呢,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童可笑可笑……

但歐陽修沒這麼做,他對媒體說了這麼一句話:

“此人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似乎這樣還不足以表達對蘇軾的欣賞,他在各種場合都給蘇軾站臺:

“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也。”

又說:

“更三十年,無人道著我也!”

三十年後,世人將只知蘇軾,不知道我這個老盟主了。

歐陽老師沒有猜錯,他死之後,蘇軾真的接替他的盟主之位,成為新一代盟主。

慧眼識珠的除了歐陽修,還有宋仁宗。

殿試過後,宋仁宗對曹皇后說,我為趙家子孫找到了兩位宰相(還有蘇轍)。

這位曹皇后,就是最近電視劇《清平樂》裡那位。

此刻的蘇軾肯定想不到,多年以後,他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差點被砍頭,正是曹皇后給孫子宋神宗說了這句話,救了蘇軾。

我讀書多,可以騙你

- 6 -

一不小心扯遠了,說回讀書的事。

大家發現沒有,蘇軾讀書法,看起來很笨,很古板,但運用起來,一點都不古板。

王安石變法,從原來的政策之辯,發展到最後的政黨之爭,蘇軾兄弟是少見的不站隊。

他反對過王安石,也反對過司馬光,原則就一條,實事求是,就事論事。這在千年以前的宋朝非常難得。

對宋詞的創新也是這樣。當時的文壇是“詩莊詞媚”,詞是沒地位的。文人們私下寫寫,消遣一下就完了。

但蘇軾不按常理出牌,誰說寫詞就必須媚了?

一篇《江城子·密州出獵》橫空出世: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可是花間集裡的曲調,硬是被蘇軾寫成了豪放詞。

最極致的是《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

多麼大氣,多麼豪放。

但少有人注意到,《念奴嬌》這個詞牌,原本是地地道道的言情曲調。

念奴是唐朝一個當紅歌妓。唐玄宗深夜寂寞,點了一份青樓外賣——他派高力士召念奴入宮,為此不惜打破宵禁制度。

大唐第二狗仔元稹同學,在他的《連昌宮詞》扒得清清楚:

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

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燃燭。

大半夜正在陪“諸郎宿”,突然被玄宗截胡,念奴姑娘會怎樣呢?

元稹繼續寫道:

春嬌滿眼睡紅綃,掠削雲鬟旋裝束。

睡眼惺忪,一臉嬌羞,趕緊整理頭髮和衣服。

這就是《念奴嬌》的來歷。

這樣的曲調,能填“大江東去”的詞嗎?

蘇軾偏偏填了,就是這麼任性。

這樣的例子很多,不一而舉。

蘇軾一生,因為讀書多,思辨能力強,對朝政各種批評,吃過大虧也本性不改。

他的朋友裡,除了文壇名流、政界大腕,還有和尚道士、村婦農夫、書生小販,什麼人他都能聊得來。

在地方做官,搞水利工程,鼓勵商業。最奇葩的是,還出臺過禁止棄嬰的法律,建孤兒院,搞自來水系統。

他身上,看不到古代讀書人的迂腐、僵化,真像個現代人。

這時候再回過頭,看他的讀書方法。貌似很笨,其實是把書吃透了。讀書這事,沒有捷徑啊。

構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擺脫教條,才能獨立思考,像歐陽修說的那樣,“善用書”。

最後,用一句說了也沒用、但還是想說的雞湯結尾吧。

前文看到蘇軾抄書的那位朋友,很受觸動,後來經常教育後輩:

“東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可不勤讀書邪?”

這是一句現在流行的話:

蘇軾這樣的聰明人都在苦讀,你我資質平平,還不好好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