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三步走,做好這幾點顧客更願意買帳

循規蹈矩、傳統意義上的就餐方式似乎已經不能滿足現在追求個性化消費的年輕顧客,甚至一些怕長胖的消費者促使一些網絡平臺上出現了代吃服務,代吃火鍋、代喝奶茶等等層出不窮, 這樣腦洞大開的創新服務又能走多遠呢?

現在是一個不創新就很難存活下去的時代,怎樣才是真正的餐飲創新,什麼樣的創新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幾乎是每一個餐飲人內心的疑問,那麼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呢?

餐飲三步走,做好這幾點顧客更願意買帳

1、餐前服務:合理消化顧客的等位時間

我們來看看餐飲行業的兩個例子:等位時的服務和手機點餐。為了讓消費者消磨等位時的無聊時間,餐飲界創新性的出現了擦鞋、美甲、遊戲機等服務。雖說這些小服務不起眼,可卻在無形中給了消費者一種體貼感。

但現在有手機、有網絡就不會無聊。對餐廳來說,提供網絡和充電服務可能是消費者真正不能缺少的東西。例如哥老官除了引用娃娃機、遊戲機外,還引進了零食機,十分受年輕人的喜愛。

餐飲三步走,做好這幾點顧客更願意買帳

如今很多餐廳都採用手機點餐,其實一開始使用的時候對不少顧客來說太麻煩了,尤其是年紀稍大不經常使用手機的顧客的點餐效率下降了,相比傳統的菜單點餐、前臺點餐,手機點餐過程繁瑣,反而沒有以前便捷。

不少餐廳花了很多錢做了一整套自助點餐的系統,結果最後發現客單價下降了。創新的本質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有時候等待不如創新,有時候創新不如等待。

餐飲三步走,做好這幾點顧客更願意買帳

2、餐中服務:送品牌周邊禮品

90後、00後年輕人喜歡獵奇新事物,一些簡單的小遊戲打折就能輕易獲得他們的好感。也能幫助商家在新媒體平臺進行營銷傳播,在短時間內獲得消費者關注。但是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這種做法顯然不能長久。社交話題和熱點來得快、去得快,很多時候遊戲、跟風和炒作的產物,很難成為一種穩定的、持續的消費模式。

因此創新服務除了為獲得消費者的好感外,更主要的是讓消費者記住品牌,增加品牌黏性。許多餐廳都有設計品牌的周邊禮品,例如猛男的炒飯就有自己的品牌抱枕,吃炒飯的大多數人都是辦公室裡的白領,一個抱枕即可以睡覺時當枕頭,又可以放在背後倚靠,十分實用。其次,將品牌的海報和標誌印在上面,就增加了品牌的記憶點。

餐飲三步走,做好這幾點顧客更願意買帳

3、餐後服務:健康為先,為顧客提供貼心服務

江中消食片曾跟小龍坎老火鍋首次組成了CP,以“餐飲後服務”作為切入點打健康牌,作為一種新嘗試。設計了很多有趣的物料,很受年輕吃貨的喜愛,他們主動拍攝吃貨字典,連帶著小龍坎火鍋場景發到朋友圈。這種既助消化又迎合了“保溫杯裡泡枸杞”的90後養生文化,引發了年輕人的打卡新熱潮,紛紛在微博和朋友圈曬吃曬喝曬消食,提升品牌曝光率。

吃最辣的火鍋,配最好的健胃消食片,一度成為年輕人的標語。但是不是所有的餐飲都適用健胃消食片,這裡就需要餐飲老闆們隨機應變,用不上消食片可以用山楂片取代,山楂片即可以做零嘴又可以開胃消食,成本相對健胃消食片又低,十分實用。

餐飲三步走,做好這幾點顧客更願意買帳

服務的創新並不容易,服務要融入消費者,以消費者為中心,結合消費者的習慣,為消費者提供更優的體驗。所以服務創新不僅要從商家的角度去看,更要從消費者角度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