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2個巨實用的溝通技巧

和大家分享一點說話用語上的小技巧吧,保證簡單且實用。

我很早就知道說話是有技巧的,但一直也沒太當回事,直到後來看了綜藝辯論節目上蔡康永的說話,才真正意識到這是一門很重要的社會技能。

舉個例子,辯論賽通常都是甲乙雙方輪流發言,具有很激烈的對抗,所以正常情況下你一開口,對方就會自動進入備戰狀態,很難溝通,更不要提說服。

但蔡康永這時會說一句特別有水平的話:“接下來我給大家說一下另一種可能性,諸位可以聽聽看,然後問問自己要不要接受它。”

其實這話的意思和“對方辯友你說錯了,你閉嘴吧,大家聽我給你們講啥是對的。” 沒什麼區別,但蔡康永這麼說就會讓聽的人覺得舒服,沒有那麼強的攻擊性,會放下戒心,也更容易被說服。

接下來的幾年我也開始注意這方面的技巧,並且應用到每天的寫作裡,但是今晚我並不想事無鉅細都寫出來,那樣會很長,你們也沒有耐心看。

我打算就說2個我認為最最最常用也最最最實用的小習慣。

1、儘量少用、慎用、不用反問句。

反問句是攻擊性極強的句式,我多次意識到,兩個人之間溝通的敵對情緒往往都是一個反問句引起的。我舉個例子,比如有人反對我的觀點,這個時候我說:

“你覺得我看多的觀點僅僅是因為我倉位高嗎?”

自帶攻擊buff...對方一聽就容易來勁,如果回嗆過來,爭論很容易進一步升級。這時改成陳述的語氣就會好很多,比如:

“你大概是因為我倉位高所以覺得我才會看多,並不是呀。”

這話也是反駁,但就溫和的多,可以讓討論在低烈度的情況下繼續進行。

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次,我在寫文章以及和你們互動的時候,已經敲好了反問句,但我都剎住車,特地改成陳述句再發出去,因為我不希望增加夜報溝通中的攻擊性。只有那麼少數幾天我情緒不佳,沒忍住,然後讀者馬上就會因此察覺到,在後臺問我是不是心情不好,我就會警醒自己要淡定。

另外如果你實在沒忍住用反問句,句末那個字儘量不要用嗎,改用吧,攻擊力會自動打5折。

2、在溝通時儘量少用我、你,多用咱、們。

這也是另一個很重要的技巧,一段說服性的話裡,如果我、你這兩個字每多用一次,博主和讀者的距離感就會+1米,所以儘量少用。

比如“我昨天晚上的夜報就給你們提到過今天大盤會有風險”

變成“昨天晚上的夜報提到過今天大盤會有風險”

你們細細體會一下,前者就像是老師在教訓成績不好的差生,但後者就像是朋友之間在溝通,感覺和諧多了。

另外就是我會更加註意用咱和們這兩個字,用的越多就會顯得更有親和力,具體的例子就不舉了。

……

好,就說這些,小精簡的內容方便吸收,說的多了記不住就等於沒說。如果你真的能夠在平時的交流中注意這兩點,會發現身邊的人突然都變的nice了。

有人可能會說,攻擊性磨平後我會不會成為一個沒稜角的人?

確實有這樣的問題,但在社會工作中只有那些很有實力的人才配擁有稜角,周圍的人因為畏懼他的實力而去妥協稜角。但咱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太有稜角只會給自己的社交帶來更多的摩擦成本,自己掂量吧。

注意,上一句我要是把咱們換成你們,這篇文章基本就白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