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南部地區位置優良卻發展緩慢?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晉南一般指晉西南。可以參考一下山西省地圖,山西省地圖類似於平行四邊形,晉西南的說法確實比晉南更準確一點。

因為新中國曾設立過“晉南專區”,所以,才簡稱為晉南。地理範圍包括今天的臨汾市、運城市和呂梁市的石樓縣、交口縣。

百度百科:晉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而長治、臨汾、晉城、運城四市同處山西省南部,故為廣義上的晉南地區,狹義上的晉南即指山西民間所說的“晉南專區”,也就是臨汾市、運城市和呂梁市的石樓縣、交口縣。

山西南部地區位置優良卻發展緩慢?

山西晉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堯建都平陽(現臨汾)、舜建都安邑(現運城)、晉國建都新田(現侯馬),歷史悠久、人口稠密、地勢也以盆地平原為主,但是這麼多年了卻發展一直緩慢。該怎麼樣做才有發展機會?

我來說說吧,晉南發展不起來有人為原因,有國家政策原因,但是地理位置在華北地區是比較好的。首先,人為原因,說實話山西人大部分比較重土安遷,戀家,導致不想出去闖,沒有先進的企業帶進來,在我們那裡大人們對於孩子的期望就是在外混個學歷見識見識,回來找個政府國企穩定單位幹一輩子。這個想法很悲哀,但就是事實,除了年輕人衝動想創業,基本都是被大人打消念頭,找穩定工作,扼殺在搖籃。

其次,國家政策巧妙的避開了這一地區,晉南屬於黃河三角洲中心地帶,離西安,太原,鄭州距離一樣,我記得前幾年還吵著黃河三角洲經濟帶的政策,現在也銷聲匿跡。還有就是,對於外省人來說,山西貧瘠,落後,思想不開放,企業家不想入住山西。

繼而言之,沒有高新企業選擇入駐山西,然後山西整個的就業形勢也跟不上現如今企業發展的腳步。

其實晉南的地理位置在華北很不錯的,舉個華北城市的例子。石家莊和張家口為啥發展不起來,受北京經濟的牽制,我想大家有的去過石家莊的會感受到,原本以為太原在省會里不太好了,石家莊刷新了我的見識。太原是因為地理原因,狹長的地理位置不利於擴大發展,而晉中平原地理位置很好,但是又得襯托太原所以發展不起來。而呂梁,長治,晉城不在汾河線上,這可能也就是為啥高鐵修的這麼晚的原因,從北京到西安這一條線上,沒有這三個城市,所以北京到西安這一條經濟帶就帶動不了這三個城市。還有就是都在呂梁山脈和太行山脈上,而大同朔州忻州太靠北,上去是內蒙,也不在北京到西安這條經濟帶上,沒有發揮餘地。

綜上所述,在華北山西這一塊區域,晉南是除了省會的自身優勢外最好的經濟帶,只是人的意識沒有覺醒,政策推動太慢,有些問題導致一些相關的政策落實不下來。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不該自甘墮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