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最好嚴防死守,要用“疏”而不該用“堵”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讓孩子吃零食,這一定是每個家長都會煩惱的問題:該不該嚴防死守?應該給孩子吃多少?如果孩子還向自己要零食應該怎麼辦?

向我之前就帶過嫂子的兒子一起去超市買東西,一到琳琅滿目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糖果零食區,孩子就走不動了,眼巴巴地看著這些零食。

但是我一提出要不要給他買,他卻說:"不....不了,我媽媽不讓我吃零食。"

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最好嚴防死守,要用“疏”而不該用“堵”

看著他這個可憐勁,我也挺心疼,就說買幾個果凍,不會上火的,他馬上就興奮起來,在果凍區挑選起來了。

買完後他突然拉住我的衣角,怯生生地問我:"能不要告訴媽媽嗎?"

這件事一直縈繞在我心裡,我們關於孩子吃零食的這件事,到底應該怎樣引導?

孩子對零食的熱愛超乎你的想象

首先我們要破除的一個觀念就是:嚴防死守,死堵孩子吃零食的途徑,零食有害健康。

孩子對零食的熱愛到底有多大,這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最好嚴防死守,要用“疏”而不該用“堵”

在一個綜藝節目裡面,董潔的兒子因為媽媽"偷吃"的自己的零食,就和媽媽發起脾氣來了:

"都怪你!那都是我最喜歡吃的!這下全被你給吃了!"滿臉委屈和憤怒的他,最後還忍不住大哭起來,這種傷心和痛苦的情緒一下子嚇到了董潔。

她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連忙和兒子道歉:"兒子對不起啊,我不知道這個東西在你心中這麼重要,沒有它你會這麼傷心。"

對啊,孩子的世界就算是作為父母的我們也無法時時參透,我們以為的一件小事,可能就是孩子的全世界;我們以為嚴重的事情,在孩子看來可能都不能理解。

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最好嚴防死守,要用“疏”而不該用“堵”

所以,就算是小小的零食,沒有了他們,孩子會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

而且,父母密不透風的嚴防死守反而會讓孩子陷入更大的心理危機裡——"報復性補償"。

什麼意思呢?

其實現在很多大人對零食還有成癮現象,每天嘴上叫著零食不好,不能再吃了,但嘴上還是停不下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童年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知乎上就有位網友回答過這個問題:小時候她的父母就是一點糖都不讓吃,一次萬聖節她看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分糖吃,就扯著媽媽的衣服哭著喊著要吃糖,結果卻被不耐煩的母親扇了一巴掌。

等到她上了大學後,她每個月都會花一半的零花錢買零食,長大工作後更是如此,家裡的零食都快堆成了小山。

她說這並不是她故意如此,只是本身對零食就產生了特殊的情結。

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最好嚴防死守,要用“疏”而不該用“堵”

童年沒有被滿足的願望,烙在心上,長大後留下了一個似乎永遠也填不滿的大洞。

越反對、越阻止,孩子就越好奇,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這或許就是心理學上說的"匱乏感"吧。

為什麼孩子對零食有執念?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種疑惑:"零食真的有那麼好吃嗎?都是三無產品。"

其實,表面上我們看到孩子愛吃零食,但零食反映的是孩子內心的需求。

1.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我們經常說,好奇心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窗口,是孩子的天性。

經常有家長聊天的時候說:"我最怕帶孩子進超市,就好像老鼠進了米缸,啥都要。"

面對花花綠綠的零食,味道又都酸酸甜甜的,包裝又很獨特,孩子出於本能,想要摸一下、嘗一下,其實無可厚非,而且這種情況不是個性,而是共性,是再普通不過的現象。

2.滿足自主意識發展的需求

等孩子到了兩三歲,開始有了"我"、"你"、"他"的概念後,自主意識就開始萌芽,孩子開始會更加在意自己的選擇和意見,希望對生活有掌控感。

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最好嚴防死守,要用“疏”而不該用“堵”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突然有一天不聽話了,開始和自己頂嘴了,開始和自己反著來了。

"我想要自己說了算!"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故意和你反著來,希望自己做掌控著。

面對零食,吃什麼,吃多少,什麼時候吃,要求吃,其實都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自主意識。

所以這種話時候如果我們跟孩子硬碰硬,表面孩子也許會暫時屈服,但內心的小火焰不會平息,一有機會反而會爆發得更加厲害。

3.滿足孩子人際交往的需求

孩子之間能夠互相分享的也就玩具和零食了,但玩具畢竟不像零食那樣可以隨手分享,所以孩子更會傾向於將零食作為小朋友之間溝通交流的手段。

"班裡的同學都在吃。"

別人有的,我也想要,這種間接性地分享和享用會讓孩子之間的友誼和興趣翻倍。

要"疏"不要"堵",才是引導孩子的正確方法

強調了零食對孩子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但是我們不可能讓孩子沉迷於零食,所以我們仍要正確引導孩子。

慾望只能"疏"不能"堵",適當的滿足,父母和孩子才能皆大歡喜。

1.用主動提供代替嚴防死守

家長疑惑了:主動給孩子提供不健康的零食?

其實不是,我曾看到一位寶媽分享她的訣竅:

每當孩子想吃零食的時候,她都會拿出一個準備好的、分格的小盒子,裡面大部分都是健康的零食,比如見過堅果類的或者小水果,而另外三分之一是可以偶爾吃的小零食,比如一些糖果或者巧克力。

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最好嚴防死守,要用“疏”而不該用“堵”

並且在孩子和朋友出去玩時,她更不會阻撓孩子要零食,而是主動先給孩子一些健康的零食,讓孩子帶去和朋友分享。

這樣的"主動提供"其實反而降低了孩子被迫接觸外面不健康零食的機會。

在孩子想買零食時,她也會挑一些買下。

在吃零食這件事上,她從不和孩子硬碰硬。久而久之,她發現孩子對零食慢慢沒有了好奇心,也不會主動去吃。

她說道,一個滿足了零食口欲的小孩,才不會被零食俘虜。

2.限定孩子的量

零食裡面蘊含的高糖、高脂肪、高鹽,對正在處於身體發育的孩子來說,危害還是大的,所以我們可以不限制孩子吃,但一定要限制孩子的量。

有些寶媽會保證孩子日常飲食中有80%是健康營養的,然後可以適當給孩子嘗試一點稍微沒那麼營養的食物,滿足一下孩子的口腹之慾。

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最好嚴防死守,要用“疏”而不該用“堵”

3.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

等到孩子大一點了,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應該選什麼吃好,要吃多少。

在孩子對零食有慾望開始,我們都儘量不要對孩子使用命令和教訓的語氣。

"這個不能吃,對身體不好!"

"等你長大就能吃了。"

"不行,你馬上給我放下!"

我們給孩子尊重,孩子才更願意聽取我們的意見,而不是變得更加叛逆和反抗。

有時候,一顆糖的治癒能力連我們大人都不能抵擋,更何況是小孩子呢?

所以,不要對孩子這麼苛刻,愛孩子並不是以愛之名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而是學會放手,但是仍然適時給孩子引導和建議,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平等。

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最好嚴防死守,要用“疏”而不該用“堵”

在零食方面,要"疏"不要"堵",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除了零食,生活還有很多快樂。和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