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西歐國家也有聯姻傳統?著眼於蘇格蘭與法國下的“皇家婚姻”

前言

說起國家聯姻問題,我想讀者們並不陌生,國與國之間在交往關係上取得姻親效果,這在中國歷史時期被稱為和親,而在中世紀的歐洲則被稱為聯姻。同時因為在歐洲,尤其是在小國林立、勢力龐雜的西歐來說,這種具有濃厚政治意味的聯姻更多發生在王室當中,所以又叫作

王室聯姻。這種姻親關係的集結與蘊意其實與古代中國差不多,但是還是有些小的區別。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姻親範圍可以根據對方勢力的強弱,自己主觀上的態度以及國家形勢的需要分為和親、聯姻。就拿唐朝來說,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則就是十分明顯的和親,因為當時吐蕃的政治、軍事實力強大並且對唐朝產生嚴重威脅,唐朝不得不與其和親緩和關係。唐朝與回紇的姻親則被稱為聯姻,因為雙方關係一直都非常好,所以從中國姻親的命名方式來看就可以發現不同的名稱具有不同的蘊涵。

古西歐國家也有聯姻傳統?著眼於蘇格蘭與法國下的“皇家婚姻”

中世紀的歐洲

但是這種頗為複雜的姻親命名在中世紀的歐洲卻是十分簡單,一併被稱為聯姻,並且是王室聯姻。這種區別的出現主要是因西歐地區小國眾多,不向古代中國那樣大國林立,因此中世紀西歐國家在進行拉攏政治軍事同盟的同時,除了進行一般的外交談判之外,最為有效且備受推崇的就是王室聯姻。這個王室基本上就相當於古代中國的皇家,所以王室聯姻可以說是中世紀歐洲外交比較高的儀式。

在16世紀的西歐有幾大勢力群體,關係十分複雜,它們分別是英格蘭、蘇格蘭、法國以及西班牙。激烈的聯盟和對抗在他們之間頻頻發生,其中蘇格蘭在這其中處於勢力較弱的一方,因此其在外交立場選擇哪一方嚴重影響著當時的西歐格局。本文就從1548年蘇格蘭瑪麗女王與法王聯姻一事說明當時蘇格蘭在聯盟選擇中站向法國而與英格蘭對立的過程及其影響。

古西歐國家也有聯姻傳統?著眼於蘇格蘭與法國下的“皇家婚姻”

斯圖亞特王室

瑪麗出嫁前西歐的宗教信仰以及四大王朝

16世紀的歐洲正處於宗教改革的重要階段,所謂宗教改革就是除了在之前天主教一家獨大之外,又開始從其衍生出眾多不同的教派,亦稱為新教。這種新教在當時進行宗教改革的國家中產生了重要影響,或者說宗教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當時的歐洲,主要是西歐分成了兩大陣營,陣營的劃分就是宗教信仰。

新教與天主教相比並無根本上的不同,因為新教本身就是由天主教衍生出來的,主要是在信仰的方式、禮拜的方式以及經書的頌念上有些許不同。但是這在當時以宗教信仰為主要外交對象選擇的西歐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那個小國林立的時代選擇與自己在宗教信仰上一致的國家作為盟友才是正確的選擇。開頭所介紹的四個主角在宗教信仰上便有不同,蘇格蘭、法國以及西班牙均為天主教徒,只有英格蘭進行了宗教改革。

古西歐國家也有聯姻傳統?著眼於蘇格蘭與法國下的“皇家婚姻”

瑪麗女王

這就令蘇格蘭在選擇哪一王室作為聯姻對象就產生了明確的傾向。單就從宗教信仰上來說英格蘭已經被拋棄了,蘇格蘭只能在法國和西班牙中選擇。此外宗教信仰在選擇盟友之時固然重要,但是在國家利益方面面前卻還是要退後一步。雖然西歐地區小國林立,但是也不乏像英格蘭、法國以及西班牙這種強權政治國家的存在,小國想要在這些強權中獨善其身是非常難的。

這也就是導致後面蘇格蘭在與英格蘭進行聯姻談判中艱難且漫長的原因。英格蘭固然有吞併蘇格蘭的野心,而蘇格蘭也並非沒有看到這一步,與英格蘭聯姻明顯是羊入虎口,為什麼還要進行談判呢?那就是因為在國家利益面前任何決定都要謹小慎微,所以才出現了蘇格蘭瑪麗女王選擇聯姻對象漫長的情況。

古西歐國家也有聯姻傳統?著眼於蘇格蘭與法國下的“皇家婚姻”

伊麗莎白一世

由聯姻引發的外交談判

瑪麗在蘇格蘭出生後不到一個禮拜便已經即位成為蘇格蘭的女王,正是由於其身份地位發生質變,一躍成為蘇格蘭的最高統治者,並且其正處於襁褓之中,根本沒有做出決策和選擇的能力,因此就有周邊眾多王室成員前來提親。勢力最大的當屬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他是為了自己的王子來的,憑藉著自己強大的國家政權和軍事力量,自己對這門親事的成功胸有成竹。

前面也介紹了英格蘭進行了宗教改革屬於新教國家,而蘇格蘭仍然是飽受的天主教國家,因此從宗教信仰上來看蘇格蘭根本不可能同意這場王室聯姻。而且從亨利八世的野心我們也能看到,說好聽了是聯姻,其實就是想借助瑪麗女王尚且年幼趁機吞併整個蘇格蘭。蘇格蘭方面當然反對這門親事,其中瑪麗的母后和天主教的樞機主教表現的最為強烈,他們甚至還將瑪麗藏了起來。

古西歐國家也有聯姻傳統?著眼於蘇格蘭與法國下的“皇家婚姻”

亨利八世

但是狡猾的亨利八世僅僅釋放了千名蘇格蘭戰俘以表誠心就成功取得了蘇格蘭其他貴族的信任,他們逼迫瑪麗母后以及樞機主教答應這門聯姻,最終於1543年簽訂了《格林威治條約》,這份條約明顯表達了英格蘭方面的不誠懇。果不其然,簽訂條約不久,亨利八世便藉口條約無效,開始向蘇格蘭發兵,蘇格蘭勢力弱小,王宮都被攻佔,但是瑪麗被藏起來幸而安然無恙。

瑪麗這手王牌還在,蘇格蘭見抵擋不住英格蘭的進攻,便開始與法國進行聯姻談判。之所以選擇了法國是因為當蘇格蘭飽受英格蘭欺凌之時,法蘭西就開始派兵支援,這讓蘇格蘭頓生好感。雙方的談判也十分順利,最終蘇格蘭通過決議將瑪麗女王送往法蘭西與王子成婚,十年後,也就是1558年雙方成婚。之後的西歐主要國家秩序產生了一種新的格局,這對於今後幾方勢力不論是在王位繼承還是在宗教改革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古西歐國家也有聯姻傳統?著眼於蘇格蘭與法國下的“皇家婚姻”

英國皇室徽章

蘇格蘭與法國聯姻對於西歐局勢的影響

經過了複雜且漫長的英格蘭、蘇格蘭以及法蘭西三方的談判博弈之後,蘇格蘭最終選擇了法蘭西作為瑪麗女王的聯姻對象。而雙方的聯姻又使得當時整個西歐局勢發生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局面,那就是前面提到的四方勢力幾乎到了一個平穩發展的時期。當然這就是蘇格蘭選擇法國的重要影響,蘇格蘭有了法國這樣的強大力量的保護,英格蘭自然不會對蘇格蘭輕舉妄動。

而法國與蘇格蘭取得聯姻雖然達到了自己的初步目的,但是離吞併蘇格蘭以及英格蘭還有很長時間要走,同時也要觀察當時勢力範圍達到不列顛的西班牙的臉色。而英格蘭在面對聯姻失敗,且法國勢力不斷增強的局面也要開始考慮自己今後的發展戰略以及政策制定。就是這樣四方勢力在西歐地區達到了一個相互制衡的局面。

古西歐國家也有聯姻傳統?著眼於蘇格蘭與法國下的“皇家婚姻”

凡爾賽宮

我們說過歐洲是一個非常重視宗教信仰的地區,並且在當時宗教改革處於白熱化時期,各國對於宗教的敏感程度更高。在那些仍堅持天主教的國家中也會有新教徒在活躍,反之亦然。而法國在這方面的表現更加突出,法國內部存在著新教胡格諾派,正因如此法國因為大肆清楚胡格諾新教徒,引發政治統治危機,對此不得不妥協,最終承認了新教的存在和地位。

之後新教的傳播越來越廣泛,蘇格蘭也最終在16世紀於伊麗莎白一世的支持下完成了宗教改革,由於瑪麗女王常年在法國,所以對此她本人作為堅定的天主教信徒也無能為力,等到她晚年再次回到蘇格蘭王宮之時,顯得一切都是那麼陌生,自己好似被國家拋棄了,這也是瑪麗女王一生的悲涼所在,她是國家利益博弈的犧牲品。

古西歐國家也有聯姻傳統?著眼於蘇格蘭與法國下的“皇家婚姻”

英國利物浦大教堂

評價

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蘇格蘭從形式上一直都被當做英法兩國之間政治博弈的中間人。雖然得到兩國的重視,但是自身始終處於不自由的狀態。16世紀前半葉新教徒改革也波及到蘇格蘭,很多蘇格蘭人包括一部分貴族在內改信新教徒,其中大部分是蘇格蘭的主流派。由於在宗教信仰上發生了劇變,因此蘇格蘭便也就和處於同一新教信仰的英格蘭展開了對話和合作,雙方聯繫日益緊密,逐漸成為法國在歐洲大陸的主要對手。

蘇格蘭貴族在最後一刻最終選擇法國作為政治聯姻的對象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從最高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宗教始終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聯姻基礎,蘇格蘭方面始終都是天主教的忠誠信徒,在當時宗教改革的激烈衝擊下仍在保持,而當時的英格蘭卻已經改變了天主教的信仰,轉而信仰了新教,這讓蘇格蘭在宗教信仰上就已經將英格蘭排除了。反過來,法國便一直處在天主教的陣營當中,再加上其對蘇格蘭的誘惑,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多年的戰爭,這讓蘇格蘭方面十分沒有安全感,雖然經過了雙方談判通過了決議,但是一旦將瑪麗嫁入英格蘭就直接意味著可能蘇格蘭會從此喪失政治和軍事上的獨立。而英格蘭與法國的關係始終處於緊張狀態,因此與其羊入虎口,倒不如選擇法國去和老虎搏一搏,興許自己還能夠保持獨立。而蘇格蘭最終選擇了法國作為聯姻對象,不外乎蘇格蘭始終擔心在即在歐洲孤立無援,因為他離英格蘭實在太近了。

選擇與英格蘭聯姻最終會被吃掉,但是不選擇的話,定會引發英格蘭的怒火,最終通過戰爭被其吞併。因此蘇格蘭為了最後的獨立,終究選擇法國這一歐洲大陸的強大政治、軍事力量的支持,有了法國聯姻這層堅強的盾牌,蘇格蘭便可以在英格蘭面前挺起腰板了,不需要在左顧右盼。這對於蘇格蘭來說無疑在短時間內起到了重要的保護作用,而當法國這一屏障消失後,蘇格蘭最終難免被吞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