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單元知識點整理(第五單元)

2018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單元知識點整理(第五單元)

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

第15課 北伐戰爭

一、國共合作的實現

1、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國民黨一大: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三大政策。它的召開標誌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黃埔軍校: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作了準備。

二、北伐勝利進軍

1、目標: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2、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3、戰役:汀泗橋、賀勝橋。

4、戰果: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主力,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

5、工農運動:上海工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發動三次武裝起義,最終取得勝利。

三、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1、叛變革命: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並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

2、統一全國:1928年底,張學良宣佈“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第16課 毛澤東開闢井岡山道路

一、南昌起義

1、時間:1927年8月1日。

2、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

3、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二、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

1、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通過了 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

2、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舉行秋收起義。為保存革命力量,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

3、建立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4、勝利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部隊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5、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三、工農武裝割據

1、概況: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2、典型:在全國各地十幾塊革命根據地中,以紅四軍為主在贛南、閩西建立的 中央革命根據地面積最大。

3、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一、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

1、長征原因:由於博古和李德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2、長征的開始:(1)開始時間:1934年10月

(2)出發地點:江西瑞金

3、長征經過: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衝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損失慘重,強渡烏江,攻克遵義。

4、歷史轉折:遵義會議。

(1))時間:1935年1月

(2)地點:貴州 。

(3)內容:①結束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領導 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③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4)意義: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誌。

二、過雪山草地

主要軍事行動:1、 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

2、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

3、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

大雪山,走過茫茫草地,突破天險臘子口,進入甘肅

三、紅軍勝利會師陝甘

1、吳起鎮會師: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陝北紅軍會師。

2、會寧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與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3、歷史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4、長征精神:大無謂的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團隊精神,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