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文/DL

“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萬水千山走遍,只為安撫不安的靈魂


01 流浪的因子,在百年前早已印下


三毛是定海小沙陳氏家族第十三世後裔,原名陳懋平。其歷代祖輩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在江南經商致富的祖父陳宗緒。

陳宗緒生於定海,14歲便獨自離鄉闖蕩,一生遭遇了太多苦難與顛簸。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亂世中能擁有可以謀生的專長,於是十分重視他們的學業。

次子陳嗣慶就在父親嚴格的教導下,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早年畢業於東吳大學、復旦大學法律系,以律師為業,是一個清醒正直,踏實固執的典型知識分子

隨後,他娶繆進蘭為妻,婚後育有兩男兩女,三毛是其二女兒。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少女時期的三毛

由於時局的動盪,幼年的三毛不得不跟隨父母,先是輾轉南京,1948年又舉家遷往臺灣。

這種顛沛流離的旅程,從祖輩開始到他們這一代,似乎已深深印刻在了三毛的骨子裡。

這也就預示著,自出生之日起,三毛便已然踏上了流浪的旅途。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青年時的三毛


02 生來倔強,父女開始了長達半生的角力

做三毛的父親,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這點自三毛降生不久陳嗣慶便感受到了。

從擅自做主改“陳懋平”為“陳平”,到後來又以“三毛”自稱,陳嗣慶覺得:他這個二女兒似乎生來就有些“小倔強”。

不過三毛的“倔”還遠不止如此,此時的陳嗣慶還遠未料及。

但也是從此刻起,那場被三毛稱為“一生的戰役”,漸次拉開了序幕。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在那個年代,陳嗣慶是為數不多的思想開明的父親,他對子女的教育一直都比較自由開放,樂於去發現他們的興趣和天賦,並傾注心力去培養。

在最初察覺到三毛有藝術天分時,他也曾滿懷希望地送她去學鋼琴練繪畫,希冀把她培養成一位藝術家。

但很快三毛便讓其失望了。每每接碰到鋼琴時,她便一副生不如死的樣子;對於繪畫她雖能堅持,卻也始終沒有太大的興趣。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小時候的三毛

與此同時,學校“集訓營”般的壓力也在逼迫著她。在其他同學看來,課業繁重、老師體罰這些屬於常態的事情,在三毛這裡卻怎麼都忍受不了。

那篇關於寫夢想的文章、那件被老師一口咬定成作弊的事情、那些言語上的批評和行動上的懲罰,在三毛眼中一度成為無法承受的羞恥和屈辱。

在那之後,她就開始逃學,一個人逃往陰森的墓地,逃往安靜的圖書室,逃往各地去拾荒。

不久,她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與之伴隨而來的,便是長達7年的休學時光。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眼看著心愛的女兒患上了自閉症,陳嗣慶因心中焦急,不免會哀嘆幾聲。但這些嘆氣在心思敏感的三毛聽來,無疑是另一把把鋒利的刀子,直往她心窩上戳。

陳嗣慶當時或許沒有留意,但這正如三毛後來在書中所記錄的: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在生活中,兩人做不到互相理解;在文學上,兩人對於文字的鑑賞和追求也不盡相同。

在荷西去世、三毛重回臺灣的那三年裡,她每每寫完一篇文章給陳嗣慶看時,得到的要麼是淡淡的回應,要麼就是偏頗的理解,這些都讓三毛覺得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拉鋸戰在愈演愈烈。

她也曾就這番心情在書中坦露無疑:

“這一生,丈夫欣賞我,朋友欣賞我,手足欣賞我,都解不開我心裡那個死結,因為我的父親……對我沒有信心……爸爸,對我來說,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

其實陳嗣慶是很愛她的,但越深愛則越嚴苛,從幼時的期許再到文學上的挑剔,三毛窮盡一生都在尋求著父親的認可和讚語。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陳嗣慶和三毛

說到底,父女兩人的性格是何其的相像。陳嗣慶性格清醒正直,而又敏感多愁;三毛勇敢熱烈,卻也細膩脆弱。

父女之間相似的性格,或許才是造成這一生相近又不能相處的矛盾的根源所在。

“這場和父親一生一世的仗不肯妥協,不肯認輸,艱苦地打了又打。”

但再長的戰役也會出現轉機。

1983年4月8日,陳嗣慶留給三毛一張紙條,對她在《聯合報》上發表的文章《朝陽為誰升起》大加讚譽,這讓三毛百感交集、十分歡喜。

多年來請求父親認同的心結終於完成,這場長達半生的拉鋸戰也圓滿地落幕了。

得到父親肯定的三毛,寫了一篇《一生的戰役》予以紀念。在文中她為這場“仗”寫下了結語:爹爹,我不只是你的女兒,我要做我自己。

此後,她便不再有所顧忌,隨心隨意地做她的三毛去了。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自由的靈魂”三毛


03 既未能完全理解你,便只有全力支持你

世間真正懂得三毛的浪漫與神秘的,或許只有摯愛的荷西一人吧。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今生摯愛荷西

陳嗣慶雖不懂三毛,但他一直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理解她、支持她。

面對三毛的拾荒樂趣、愛去墓地讀書的習性以及種種不太合群的行為,陳嗣慶都選擇接受和包容。因為他知道,這就是他女兒的性子,誰也改變不了

看到三毛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都將自己封閉在房間裡時,他和妻子雖心中焦灼,卻也未曾想過要強行把三毛的性子給“掰正”,而是按照她的想法來做事。

她喜歡看書,陳嗣慶便買一大堆的書籍給她看;她不想上桌聽姐弟們在那聊學校的事情,他就把飯菜端到她房間給她吃。

雖然三毛一直對家人緊閉著心門,但夫婦倆都沒有表現出任何責怪、憤怒和打罵,而是試圖以愛和寬容去化解她內心巨大的壓力和深重的苦楚。

他們一直在鼓勵自己要耐心、要加油,要相信在醫生和他們的努力下,女兒終會度過難關的。

然而,

就在這般祈禱聲中,三毛於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割腕自殺了。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三毛一生中多次自殺未遂

雖然搶救及時,但這次意外也讓陳嗣慶夫婦倆心有餘悸。他們苦苦哀求女兒不要再做傻事,並聲淚俱下地撂下狠話:

“你要是自殺,就是傷害我最愛的人,我將永遠視你為敵人!”

聽著父母那深沉的愛的呼喚,三毛“哇——”地一聲哭了出來,終是重新燃起了生的意志,在他們小心翼翼的引導下慢慢走出陰影。

自此以後,陳嗣慶對三毛再沒有什麼要求,只盼她能夠平安喜樂地活下去。

然而,這份簡單的願想還是落了空。

三毛的這場滾滾紅塵之旅,似乎註定就是要如此的多姿多彩而又坎坷多難。

她先後經歷了德裔未婚夫在結婚前夕心臟病突發去世,還有丈夫荷西的意外溺水身亡這兩件令人心力交瘁的事情,撕心裂肺的痛苦在丈夫逝去的那一刻更是深入骨髓,讓三毛喘息不得。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三毛與荷西

在命運的捉弄下,同樣痛心不已的還有陳嗣慶夫婦。聽著女兒那肝腸寸斷的哭聲,老兩口也為之心碎。

他們耗盡了所有心力,不斷為三毛注入著生的勇氣

1979年秋,老兩口拼了命地把她帶回臺灣,寸步不離地陪伴著她,為讓三毛活下來想盡一切辦法,直至女兒親口承諾說“絕不自殺”,才終於放下了那顆懸著的心。

一年多後,三毛再度離鄉流浪,陳嗣慶沒有阻止,由任她去。

對他而言,三毛雖未能實現“父母在不遠游”這句諾言,但只要她能好好活著,能迴歸到正常人的生活中,這便是最好的慰藉了。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三毛和父母家庭照

1986年,三毛又重回臺灣,在這期間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她不再做家務、言行舉止也變得很客氣、深夜會一個人坐在黑漆漆的客廳裡,還為父親帶回了祖父墳前的一抔土和陳家在老宅井中打出的一瓶水。

面對這一切讓人捉摸不透的舉動,陳嗣慶雖看在眼裡卻未能讀懂其背後的含義。

直到最後收到三毛再次出走的長信時,他才真正知曉了,以三毛的性子,終是躲不開出走這一劫。

在這三年裡,三毛和手足之間並沒有太多共同語言;在那些不時顯現的疏離感背後,其實滿滿的都是她的無法割捨和不想傷害。

也正因此,陳嗣慶才終於明白了:如果三毛不再流浪,那將不再是真正的三毛。

這就是她的宿命。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三毛在成都街頭流浪

世上有兩種人活得最辛苦,一種是對生死看不開的人,一種是對生死看得太開的人。

看不開的人,在俗世存活的日子只會過得渾渾噩噩;而看得太開的人,在懂得世間一切來去皆空的道理後,已然覺得沒有什麼值得留戀,所以與其選擇痛不欲生地活,倒不如自在地在天地間流浪。

而三毛就屬於後者。

他知道三毛此次踏入的境界是再沒有回頭路可言了。所以,留或不留,他都選擇尊重三毛的決定,目送女兒任其自在馳騁。

“平兒,對於你的未來,我沒辦法給你什麼建議,為父的我,無非望你健康快樂。”

父親對三毛的態度,一直以來不激烈也不會漠視,不聲張也絕不黯淡,飽含溫情又給足自由,這樣的父愛才真正地叫人欽佩與動容。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最後一次合影


04 此生做你父親,是半點也未曾後悔過

陳嗣慶是個通透的父親。他思想開明,氣質儒雅,與三毛之間有著深厚的情誼,但兩人卻始終走不到對方心裡去。

其間原因就如他多次公開所說的:自己並不懂女兒。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三毛和父母留影

是的,作為父親,他始終不懂真正的三毛。

但是,從寫給三毛的若干封家信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拳拳父愛;他的努力去讀懂和即使不懂也努力包容,也終究最大限度地給予三毛生存下去的力量。

即便到最後,三毛還是悄悄地走了。這在老兩口的心上無疑又是沉重的一擊,但陳嗣慶還是選擇了包容到底——

“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在《魯豫有約》採訪中,姐姐陳田心曾提及,她這一輩子都沒見過父母為三毛的事吵過架或說過一句重話,他們對三毛的獨特與叛逆從沒有予以責怪,反而耐心地接受下這一切。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大姐陳田心和小弟陳杰

姐姐還透露說:其實當年三毛休學,他們家中姐弟三人並不知情,是過了很久才知曉的。可見父母當時把三毛保護得很好。

三毛就如一塊美玉,乾淨純粹,但是脆弱,若沒有父母的呵護和扶持,必然是要粉身碎骨。

好在,她有著一對寬容良善的父母。在面對女兒的與眾不同時,他們或許不能完全理解,但能做的且做得最多的便是予以最大的支持和陪伴。

試想,若沒有父母的深沉影響和鼓勵,三毛也許只會是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而不會成為日後那個被世人傳頌的歷遍浪漫與滄桑的三毛。

天性自由而瀟灑的三毛啊,能誕生在這樣一個開明和善的家庭裡,能遇見足以包容她這份卓殊性格的家人,不得不令人感嘆是幸而有之。

看著女兒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親痛心無奈:愛她卻無法懂她!

三毛和陳家人

不過,這一切也只得後來人去感慨了。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