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在歷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總會出現幾個支教老師的身影。他們犧牲了在大都市光鮮亮麗的生活,放棄了便捷快速的城市科技,心甘情願地到遠離城市的山村中,為了山裡的孩子能走出大山擁抱多姿多彩的人生而用一生的時間為他們搭建通往理想的橋樑。

那些在投身支教事業最後願意留下來的人,絕對是對於自己的支教的地區有一份難捨的情懷的。雖然每年都會有各大城市的志願者或學校的學生遠赴山區支教,但是每次的到來和最後的離別,其實對那些山裡的孩子來說,這才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和建設的進步令世界矚目。但是在一些發展仍然比較落後的山村,還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見識過外面的世界。他們需要有人來向他們播種希望的種子,帶他們走向更加廣闊的天空。但是支教這條路並不好走,可就是這種連大多數中國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有一位德國人卻做到了,並且一做就是十年!他就是盧安克。

一腔熱血,投身教育事業

盧安克是一個純正的德國人,畢業於漢堡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他很愛旅遊,遊歷了很多國家,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一路結交朋友,增長見識。他一直都想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尋找人生的意義。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中國,一下子就被中國文化所吸引。

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他很享受與中國人相處,尤其是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候,他感覺到身體裡好像湧出一股熱血指引著他萌發出定居中國從事教育事業的想法。

他開始嘗試著以志願者的身份走進校園,和學生們一起學習。或許是因為他身體裡流淌著德國人自由的血液,他不甘於舒適、簡單地在普通學校裡授課。一次機會,他了解到中國還存在著很多貧困的山區,那裡極度匱乏師資,甚至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了解山外面的世界,更別說有走出大山的衝動了。

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於是憑著一腔熱血,盧安克走進了大山,開始了他平凡而又偉大的教育事業。也正是盧安克那時候做出的這樣的決定,在未來,幫助了數以萬計渴望學習的山裡的孩子。盧安克在實現自己的理想的同時,又幫助了多少人成就自己的夢想。

結合中西方教育方式,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盧安克來到廣西東蘭縣的一個貧窮的小山村——板烈村。這裡地處偏僻,距離市區足足有5、6個小時的車程,基本上與世隔絕。最重要的是,盧安克基本上無法與當地人溝通。因為這裡的人基本上與外地的人沒有交流,普通話在這裡並不普及,方言很重,絕大多數人都說壯語,這給盧安克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而本地人看到盧安克這個外國人也很稀奇,同時也會有一些地方和不信任,這就更加增大了他們交流的難度。但是經過長期的磨合和嘗試溝通,盧安克慢慢能聽懂當地方言,當地人也開始學說普通話,語言的障礙無法再隔絕他們。

盧安克來到課堂,面對座位上各個年齡段混雜的孩子們,有些不知所措。孩子們也用新奇且防備的目光審視著他。但盧安克很快就調整好了狀態,開始給孩子們講一下自己先前四處遊玩的經歷,馬上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由於盧安克提倡的還是西方平等自由的教育方式,他在課堂上多是以朋友的口吻和孩子們溝通。久而久之,同學們都對他卸下了防備,開始和盧克安打成一片。

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而在生活中,盧克安也深入到學生家庭中,和學生的父母進行交流,甚至會和他們一起做一些農活。家長們看到這個“老外”好像還蠻熱心腸的,而且對孩子們也很好,就也開始將盧克安當作家人來看待。偶爾家中做了點好吃的,還會特意叫上盧克安或者直接送到盧克安的寢室裡一同分享。

在這樣和諧的氛圍裡,盧克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和滿足。但是現實的困難也真真切切地擺在眼前:教學用具和教學用書的缺乏;“讀書無用論”觀念的深入人心;師資的嚴重匱乏……

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種種困難橫亙在教育和孩子們之間。沒有教學用具和教科書,盧安克就自己坐幾個小時的車到市裡買來,一些簡單的教具就自己動手去做。人們信奉“讀書無用論”他就以自己的經歷來告訴孩子們大山外的世界是多麼精彩,讓孩子們心生嚮往,主動學習,期待未來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盧安克用自己的行為滋潤了這片乾涸的土地,為孩子們帶來了前進的動力和希望。

他信奉實踐才能出真知。經常會領著一群學生穿梭在農田之中,做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他從來不會強調紀律問題,因為他覺得這是對學生極大的束縛。紀律是要學生們自發來維護的,而不是老師通過強硬的手段逼迫他們不能說話。

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他還自己寫了一個劇本,帶著孩子們拍了一部電視劇,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夠開朗、樂觀的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愛自己,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他將教育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發表在博客上,希望能夠為中國的教育事業起到一點作用。

雖然在支教的這條路上,盧安克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他還是出於自己的那份初心的堅持一如既往地堅持。與其說盧安克在這裡為這裡窮苦的孩子帶來知識,還不如說,是這裡的人讓盧安克更加了解了生命的真諦,實現了自己更重要的人生價值

不是要感動中國,是中國在感動我

2006年,盧安克被評選為感動中國人物。當他知道自己入選時,他十分震驚。他並不覺得自己所做的是有多麼偉大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只不過是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並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已。盧克安給評選委員會寫了一封信說:“我不是要感動中國,是中國在感動我。”並且拒絕了提名。

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他說在中國所體驗到的風土人情以及在教育過程中面對的孩子們純淨、求知、渴望的眼神讓他真正意識到了人生的意義所在。雖然說是他在教孩子們,但是他也從孩子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世間最寶貴的,在任何書中都學不到的人性的溫暖。面對生活中的弱勢群體,盧安克給予他們的要是關注和愛護,雖不能細緻地顧及到每一個人,但是卻對每個個體都保留一份善念,這才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盧安克一直都是拒絕接受採訪的,因為他不喜歡別人以名人的角度來描寫他,更不想以名人自居。他唯一一次接受採訪是因為主持人柴靜承諾不會將他塑造成名人。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個小山村,用自己的真情收穫了無數份同樣真摯的情感。他一生沒有子女,但是他每一個學生都將他視為最敬重的父親。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背井離鄉的選擇是值得的!

盧安克:德國外教紮根大山10年,支教無關名利只為孩子將來

人的一生只有短短數十載,怎樣將人生過得有意義是我們畢生研究的課題。盧安克的人生是平凡又偉大的,值得我們每個人崇敬和學習。他不僅使他的事業對別人有價值,更把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應用到我們自己擅長或喜愛的領域上,也要具有敬業精神,最起碼要保證在工作的時候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盧安克畢生都在學習並實踐他所信奉的教育理念,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教育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我們也要學會把自己的“小愛”發展成“大愛”,多做一些有利於社會的事情。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每一份善意都會匯成一條小溪,穿過荒林,穿過喧囂,滋潤著需要它的土地,滋潤渴求澆灌的靈魂。我們向外傳遞一份愛與責任,終有一天也會品嚐到幸福的果實。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