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放牛班的春天》在2004年上映於中國大陸,影片講述了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克雷芒馬修到了一間外號叫“池塘之低”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裡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校長哈珊只顧自己的前途,對孩子們都是進行“行動反應”管理制度。馬修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他通過創建合唱團,孩子們變得聽話、團結,用超越親情的愛治癒了孩子們受傷的心靈。


這部影片,是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的一部法國教育成長片,由熱拉爾·朱尼奧和弗朗索瓦·貝萊昂出演,這裡面沒有溫柔可愛的小女孩,更沒有嫵媚動人的大女人,只有一個看起來溫柔賢淑、氣質不凡的單身母親(瑪麗·布奈爾飾)和有問題的孩子們以及幾個管理孩子的男老師。這部影片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複雜的人物關係,但是上映後評價很高,被網友評為高於97%的音樂片,高於99%劇情片,獲得豆瓣評分高達9.3分。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看完這部影片,從助理教師馬修的身上我想到了一句經典語錄:“用愛心、耐心、恆心挑戰問題學生,給他們美麗的童年”。馬修老師對待問題孩子正是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儘自己所能改善校長哈珊的行動反應制度,用他擅長的音樂對孩子們的身心進行洗禮,給孩子們尊重、寬容、信任和愛,給孩子們帶來了一段幸福快樂的童年。


馬修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見識了校長的威嚴和規則;看到了調皮搗蛋的問題孩子對馬桑大叔的報復;領略了學校裡陰森的建築;這個學校裡面的種種讓他一整天感到疲憊不堪,甚至任何時候他都覺得那些孩子們會跑進他的房間來謀害他,他不知道來這裡的意義是什麼。他躺在床上看了每一個孩子寫下的從事職業的夢想,他們的職業夢想是那麼地美好,有當將軍的、熱氣球駕駛員的、消防員的、訓虎員、牛仔等等,就是沒有一個願意當老師。


馬修找到了那個捉弄馬桑大叔的孩子,他叫樂格克。馬修本來想把樂格克帶到校長辦公室的,但是看到校長拽著另一個犯了事的孩子,並且聽說校長對孩子的懲罰方式。面對樂格克的苦苦哀求,馬修不忍心看到孩子們受到校長這樣殘暴的教育方式,他用自己的方式私下處理了樂格克捉弄馬桑大叔的事情。讓樂格克每天去醫院照顧馬桑大叔,直到馬桑大叔痊癒為止。


突然有一天,馬修的樂譜被皮埃爾和幾個孩子偷走了,孩子們正在討論著馬修的樂譜。隨後馬修慌忙地來到了他們身邊,緊接著沙貝先生也走到身邊問發生了什麼,面對沙貝先生的質問,馬修並沒有把孩子們的調皮搗蛋行為告訴沙貝,而是說他在教孩子們合唱,但是沙貝勸告馬修不要挑戰校長哈珊先生的規則。


接著,孩子們用粗魯的歌唱羞辱馬修,馬修聽到後不但沒有因此懲罰他們,而且還幫助那個帶頭唱歌的孩子郭邦調整音調。馬修看到了孩子們有著唱歌的一腔熱情,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之光,他連夜譜寫樂譜,第二天就開始為他的合唱團挑選不同的嗓音,進而開始了他的“合唱團之旅”。


雖然馬修最後離開孩子們了,但是依舊擋不住馬修給孩子們的溫暖和愛,孩子們在不違反校長規則的情況下,在窗邊一邊揮舞著小手一邊唱著音樂,還有寫著錯誤拼音和簽名的紙飛機,通過這種特別的送別方式來表達他們對馬修的感激和不捨之情。


影片即使有著校長和馬修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的矛盾衝突,但是馬修毅然決然地堅持著自己的教育方式,有著寬容、尊重、善意的謊言和愛心、耐心、恆心的人文主義精神來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給予他們超越親情的愛和關懷的故事。


通過豐富的視聽語言和靈動渾厚的音樂節奏,讓觀眾在感動和教化中感受到正面教育的力量。不僅提供最佳的視聽效果,同時也歌頌了馬修老師的人文主義精神以及這種超越親情的愛的力量,帶我們走進治癒問題孩子心靈的成長教化之旅。


這部看似是一部日記回憶錄的影片為何能獲得9.3的豆瓣高分呢?


為了分析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我將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情感表達、現實意義”四個方面,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經典所在之處。聚焦人文教育和體罰教育的主題上,看馬修和哈珊分別如何教育問題孩子以及他們不同的教育方式分別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怎樣的影響。在文章各部分,我也會結合影片敘述分析,談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01、敘事結構:採用蒙太奇式的敘事手法和第一人稱經驗視角,講述馬修用他人文主義精神的方式教育孩子,給孩子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的故事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是經由鏡頭的合理組接所構成的電影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方式。第一人稱視角就是用“我”自己的言語講故事,講的也是跟“我”自己有關的故事,觀眾可以對“我”的主觀性和侷限性加以改正或者補充。我將從敘事結構第一人稱經驗視角來具體分析影片的視聽語言。


第一、運用顛倒蒙太奇的敘事手法避免平鋪直敘,便於設置懸念,增強觀眾的好奇心和代入感


敘事手法的不同,使觀眾所處的地位以及產生的心理活動引發的感受也會有所變化。該影片在敘事手法上,導演採用顛倒式蒙太奇的敘事手法,這是電影敘述蒙太奇之一,就像小說中的插敘或者倒敘,它能避免平鋪直敘,便於設置懸念。


該影片根據劇情的發展需要,打破了故事情節發展的時間順序,從已經年邁的音樂家皮埃爾和佩爾諾轉到馬修的日記裡和他們有關的童年往事,又從童年往事回到他們的現在,在時間上作了必要的顛倒。通過日記來回憶往事,展示事情的緣由,加大了敘述的容量,造成敘述的跌宕起伏。導演運用顛倒蒙太奇的手法,通過馬修的日記展開敘述,使現在的生活畫面與過去的故事的意蘊達到了1+1>2的效果。


使觀眾對皮埃爾、佩爾諾和馬修三個人之間發生的事情增加強烈的好奇心理以及想一探究竟的強烈渴望,同時通過回憶,對皮埃爾和佩爾諾來說,他們能有現在的成就,跟馬修對孩子們的教育方式和超越親情的愛是分不開的。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第二、採用第一人稱經驗視角,大大縮小了觀眾的視野範圍,同時增加觀眾的親切感,快速進入人物的情感世界


不同的人物視角,會給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受,影片中並沒有用傳統的全知全能視角,而是用影片中馬修“我”的視角去講述故事,從馬修日記裡“我”的視角,記錄著“我”在“池塘之低”和孩子們一起的所有事情以及“我”的感受和心得。採用這樣的視角,影片給觀眾的感受更直觀,使得觀眾立馬進入“我”的情感世界,與“我”共同分享憂傷與歡樂。


通過馬修老師的身份來擔任“我”的視角,不僅僅能夠看出馬修是一位非常難得的好老師,還是一位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呵護和關愛的“好父親”,把他所有的溫柔和愛都奉獻給了孩子們。再看看皮埃爾和佩爾諾有著如此美好的人生,也是對馬修的最好回報和感恩。


通過馬修“我”的經歷和描述以及對孩子們抱著美好的期望,更加鞏固了馬修在觀眾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對他的教育理念和對孩子們無私的愛產生強烈的共鳴和感觸,以及最後被校長解僱的不幸遭遇表示深深同情和對校長殘忍的行動反應規則的憤慨。


第三、利用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與緩和情況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增強故事人物的立體、真實


影片看似簡單,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和豐富的色彩運用,但是有著正反派角色和激烈的矛盾衝突,導演正是運用這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與緩和情況使得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竅。整個故事發展的脈絡很清晰,也容易讓人快速進入故事情節中,感受人物角色的塑造和情緒的波動變化。


馬修與問題孩子的衝突與和解:馬修第一天到“池塘之低”這所都是問題孩子的寄宿學校時,見識了這些問題孩子的調皮搗蛋和捉弄人的本事,馬修每一次被孩子們捉弄,他都沒有像校長那樣做出行動反應的懲罰來,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私下和孩子們解決,他幫孩子們瞞著所有人,說著善意的謊言,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後來,在校長不看好的情況下,馬修組建了合唱團,用唱歌的方式幫助孩子們看到他們各自的優點,從而訓練他們,使他們越來越團結、優秀、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和幸福,就連最後的送別都是用他們的歌聲和紙飛機依依不捨地送別了馬修。


馬修和校長哈珊的衝突與瓦解:馬修第一天來到這所寄宿學校,就和校長有著不可言說的衝突,馬修看到校長體罰那些孩子們,關黑屋、罰抄作業、做清潔以及禁止娛樂活動等等現象表明,校長殘酷無情的專制主義。他試圖去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校長談判,然而校長並不認同他的做法,但是讓他去做,並且出現的任何後果讓馬修自己承擔。


這個期間,校長也曾受到馬修的影響,自己在房間裡疊著紙飛機,還在孩子們面前踢足球,然而並沒有徹底改變校長的規則,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殘暴和專制。後來因為一場大火學校發生了火災,校長沒能升職成功,馬修帶著孩子們出去玩沒能看好學校,校長責罰了馬修。馬修最後被解僱了,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佩爾諾也跟著他離開了學校。校長沒過多久也被揭發他虐待孩子們的行為,最後被辭退。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一種是如同親情般的師生關係衝突與和解,一種是教育理念截然相反的上下級關係的衝突與瓦解,這兩對結局相反的關係貫穿了整個故事情節,不僅推動故事的發展,還預示著馬修給孩子們以後的生活和事業帶來的改變,同時馬修被校長解僱是在觀眾的意料之外,校長被辭退是情理之中的。


從敘事結構來看, 無論是顛倒蒙太奇的敘事手法還是人物間矛盾衝突與解決關係的敘事形式,都能有效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調動觀眾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更容易讓觀眾直接感受劇情的跌宕起伏,從而達到直觀的感受,引發思考和共鳴。


02、鏡頭語言:近景與特寫表現人物的神態、表情和細節,細緻刻畫人物的情緒和內心活動,冷暖色調相交與故事情節和主題寓意相呼應,治癒身心


電影中近景和特寫的景別處理,對人物心理、情緒、性格、表現進行充分的描寫和刻畫,運用自然的環境色彩突出人物心情的跌宕起伏,冷灰色的背景主要襯托了孩子們孤獨並且渴望自由和愛的內心需求,以及對校長體罰規則的恐懼和窒息。暖色調的運用表現出了孩子們得到馬修的關懷和尊重以後的改變和快樂。


第一、影片多采用近景和特寫,細緻刻畫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動,給人深刻印象和感受


首先,利用“近景”,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體的局部。近景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使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


比如影片中多定格在人物胸部以上的畫面

,馬修初來這所寄宿學校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是站在門口等著“星期六來接他的父親”的佩皮諾,馬修問他站在那裡幹什麼,他說在等他父親來接他,通過對他的近景拍攝,表現出了佩爾諾堅定孤獨的神情,非常渴望父愛,同時也堅信:“父親星期六會來接他”。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馬修離開學校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馬修帶走了佩爾諾,佩爾諾的等待是值得的。還有很多近景鏡頭,比如皮埃爾每次歌唱的時候,都非常投入和用心,深情演繹著他那嘹亮動聽的歌聲。


影片中還有特寫鏡頭,比如馬修第一次進入學生們教堂的時候,被孩子們捉弄,手皮夾甩在了地上,孩子們搶去以後扔來扔去,讓馬修很難堪,這個手皮夾鏡頭的特寫,代表著這是馬修畢生的心血和理想,也為馬修後面給孩子們譜寫樂譜,組建合唱團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全景鏡頭,比如哈刪第一次見馬修的時候,通過全景鏡頭,把哈刪那高高在上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代表著他的權威和規則無人可以挑戰和打破,一切都是以他的決策為準。


這些鏡頭不僅能夠真實再現畫面細節,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表現得細緻入微和淋漓盡致,既能直接撞擊到觀眾的內心深處,又能便於觀眾對人物情緒的解讀和思考。


第二、冷暖色調相互穿插,根據主題與人物心理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色彩運用,引導觀眾的情感路線


馬修第一次到“池塘之低”正是寒冷的冬天,地上的雪厚厚地坐落在學校周圍。電影採用

暗灰色寒冷冬天的畫面,表現了這所學校的一切給人一種孤獨和憂傷,意在表現校長統治下的學校生活和問題孩子的悽慘和孤苦。再加上佩爾諾的苦苦等待,馬桑大叔的受傷,校長的殘暴專制,讓觀眾在視覺效果上,通過壓抑的氛圍表現出同情和憐憫之心,渴望孩子們身心能得到救贖的迫切心理更濃重。


馬桑大叔出院那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藍藍的天空,飄著白白的雲朵,孩子們欣喜若狂地跑過去圍在他的身邊去迎接和慰問,孩子們在寬闊的環境中自由地玩耍和嬉笑,是那麼地開心和幸福,每個孩子的臉上露出了從未見過的燦爛笑容和無憂無慮的放鬆狀態。


運用優美風光的的自然色調襯托,使觀眾也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下感受到了孩子們熾熱的心和屬於他們那個年齡的童真和純美。孩子們經過馬修的溫情的愛的力量,他們面帶微笑地唱出了

悠揚宏亮、靈動歡快的的優美歌聲,他們的心靈充滿了愛和希望,不再是別人眼中冷眼相待的問題孩子。


色彩藝術在電影中的運用,不僅能夠再現自然界,還能增加畫面的藝術表現力,烘托渲染氣氛,表達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的波瀾起伏。色彩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可以給觀眾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碰撞觀眾的心靈之窗,引發觀眾深思和共鳴。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03、情感表達:從內心需求找突破口,發現孩子的優點,用關懷和愛來指引他們前進,幫助他們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通過馬修對孩子們的故事,我們不僅看到了孩子們內心世界的真實需求,而且也通過馬修對校長權威的挑戰,讓我們感受到了馬修超越親情的愛的力量對孩子的心靈深處和人生道路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給我們每一位觀眾都樹立了溫暖的愛的榜樣,讓我們學會用愛去澆灌每一顆幼小的心靈,使之快樂成長,擁有美好童年。


第一、利用孩子的言行舉止來挖掘內心世界的真正需求,體現內心深處愛的缺失,以及尋求內心世界安慰


剛開始馬修到學校的第一天,有孩子罵馬修是光蛋頭、禿頭;馬修第一次去教室上課,受到了孩子們的捉弄和嘲笑;馬修的樂譜皮夾被皮埃爾和幾個孩子一起偷走;從這些孩子們的種種行為中可以看出,他們是害怕校長的,但是並不害怕馬修,可見校長的行動反應也只是得到了表面上的效果,並不是真的有效,也從

反面烘托出他們的內心世界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尊重。


除了從反面烘托孩子們內心世界愛的缺失,還有很多正面的描寫。當馬修帶領孩子們組建合唱團,每個孩子露著久違的微笑用心歌唱的時候;當馬桑大叔出院回到學校,孩子們上前去擁抱和慰問的時候;當馬修被校長開除,孩子們用歌聲和紙飛機向馬修道別的時候;通過這些細節,可以看出馬修用他博大的愛溫暖了孩子們的幼小心靈。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該影片從細節中見真情,從孩子們的正面描寫和反面烘托來體現他們內心世界愛的缺失,以及尋求內心世界得到安慰和理解,讓觀眾更加感受到孩子的叛逆、捉弄、所有不好的一面,都是因為內心世界愛的缺少,引起觀眾的深思和共鳴。


第二、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且給予正確的引導方式,使孩子實現自我價值


在孩子們調皮的行為當中,馬修看到了孩子們的優點是有一副好嗓音,對音樂有著一腔熱情,並且決定儘自己所能組建合唱團,指導孩子們從音樂上有所突破和轉變。這裡讓觀眾看到了孩子們擺脫頑劣的轉機,不由得心裡的一塊石頭落地了,使觀眾為孩子們感到欣慰,為馬修的博大無私點贊。


有一天馬修聽到郭邦唱著罵他的歌,他不僅沒有生氣還幫郭邦糾正了跑調。他看到了孩子們對唱歌感興趣,並且還發現了不少好的嗓音,他決定組建合唱團,從興趣上改變孩子們,果不其然,在一次給伯爵夫人的演奏會上,他們演繹的非常完美和精彩,得到了伯爵夫人的賞識和肯定,但是校長把所有的功勞都攬收在自己身上。


儘管這樣,校長終止了合唱團的發展,但馬修並沒有聽從校長的決定,而是組成了“抵抗組織”,把合唱團轉入了地下進行,校長為了自己能夠成功升職,他去伯爵夫人那裡見面邀功。然而,因為學校失火,校長升職失敗,馬修也因此被解僱,離開學校。


孩子們從窗戶揮舞著小手、把疊好紙飛機飛出窗外,唱著響亮的歌聲和馬修告別,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佩爾諾也被馬修帶走離開了學校。從影片的開頭我們看到了當年的皮埃爾已經是非常有名的音樂家了,而佩爾諾也過得非常好。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通過故事的發展,激發了觀眾的情緒。通過馬修離開的情景,表現出了孩子們對馬修的感恩和不捨,同時通過馬修對孩子們在身體、心靈、音樂上都有著超越親情的溫暖的教育方式,佩爾諾最終在某個星期六被接走,而皮埃爾也隨母親一起生活,皮埃爾上了音樂學院,成為了知名的音樂家。影片在表達主題的同時,也能夠讓觀眾在超越親情的愛的教育方式下收穫和成長。


04、現實意義:愛是給予溫暖和光明的溫情力量,在專制主義大於人文主義的教育下,我們要權衡利弊,用正面教育給予孩子溫暖和愛


影片中的主人公馬修就是在校長哈珊的專制主義下,勇敢挑戰校長的專制權威,給予孩子們溫暖和光明的溫情力量。馬修不認同校長的專制以及對孩子進行體罰制度,沒經得校長同意,私下解決捉弄馬桑大叔的孩子事件,讓孩子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痊癒。通過音樂的力量來改變孩子們的性格、心靈、修養和品德,給予他們無限的鼓勵和支持,讓他們擁有一顆熱忱的心和做人尊嚴。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馬修給孩子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溫暖和光明,而孩子們給馬修帶來了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也讓馬修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來到這所學校認識這些孩子,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人生財富。這種不求名利竭盡全力無私奉獻在教育事業上,給予孩子超越親情的愛的力量,這種愛的背後,也對我們每個人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①要學會愛孩子,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關愛


影片中馬修每次在孩子們調皮、惹事的情況下,從來不會在校長、哈貝以及皮埃爾的母親甚至其他人面前當場戳穿或者當眾羞辱他們的惡行或者不好的事情,而是用善意的謊言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傷害,也不會對他們大聲吼叫,給予他們耐心修正和鼓勵,使他們不斷成長和改進。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當孩子們犯錯誤或者嬉鬧時,這種不大吼大叫,不當眾戳穿孩子所犯的錯誤的行為是一種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的表現,同時又能夠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愛。這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我們需要學習和有待提升的地方。


生活中,即使我們作為孩子血濃於水的家長,我們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犯錯誤、惡作劇的時候,也避免不了我們對孩子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生氣、恐嚇、批評、吆喝甚至是打罵和當眾戳穿等等這些會傷害孩子自尊的行為。但是影片中的馬修和孩子們是非親非故的師生關係而已,他都願意替孩子們撒著善意的謊言,替犯錯、惡作劇的孩子解圍,給予他們溫暖的愛,尊重他們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很強的,看不見摸不著,如果我們稍不留神就會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就會讓他們陷入自卑的心理。因此,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對誰,都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關愛,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並不是個無足輕重的人。


②有效運用鼓勵,給出孩子彌補的機會


犯錯不可怕,重要的在於鼓勵和彌補。影片中馬修對孩子們犯下的錯,沒有采取身體、勞力、心靈上的嚴重懲罰,而是給予犯錯的孩子一個可以將功補過的贖罪機會,讓孩子親身體會到這種錯誤會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當皮埃爾看到母親和馬修待在一起的時候,他感到生氣,就把墨水潑到馬修頭上,馬修並沒有指責和懲罰皮埃爾,在音樂課堂上,皮埃爾表現得心不在焉的樣子,然而馬修沒有搭理他,而是把他單獨唱的那部分也教給了別的孩子們,皮埃爾生氣地走出了教室。但是當馬修帶著大家在伯爵夫人面前演奏的那天,他鼓勵皮埃爾唱出屬於他唱的那部分,皮埃爾意識到了馬修還是愛他的,他立馬深情而又自信地用優美動聽的歌聲演繹著。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是否採用鼓勵和彌補的方式,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犯下的錯呢?其實人一生的成長經歷中,都會犯錯,當我們遇到孩子犯下錯誤時,要鼓勵孩子勇於承擔錯誤,不要逃避責任,並且給予他們彌補錯誤的機會,讓他們在錯誤中吸取經驗並且不斷改進和成長。


③著眼於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


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且給予正確的引導。影片中馬修正是發現了孩子們擅長唱歌以及他們優美動聽的嗓音,連夜譜寫樂譜,對孩子們不同的嗓音進行分類,組建了音樂合唱團,並且給予他們悉心指導和耐心培訓,使他們每個人都有了用武之地,看到了自己的閃光點,不再是那些抽菸、打架、搞惡作劇的“壞”孩子了。


音樂也是馬修的夢想,他在孩子們身上看到了音樂的希望之光,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夢想就要被實現,他儘自己的所能用正面教育方式去引導他們,哪怕是挑戰校長的權威甚至是以辭退作為條件,他都願意去放手一搏,給孩子們爭取演奏機會和條件。


《放牛班的春天》:從四個方面解讀對待“壞孩子”的正面教育方式


生活中我們也要像馬修一樣,也許孩子淘氣、頑劣和惹事,是因為他們內心需求沒有得到理解或滿足,我們要善於去傾聽他們的內心需求,而不是直接把他們判定成壞孩子。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給出正確的引導和建議,並且使他們把優點發揮到極致,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發光點,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給別人帶來希望和光明,讓別人以他們為榜樣,感到驕傲和自豪。


總結: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看似故事情節簡單,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為觀眾講述了一個超越親情的愛的故事,包含了所有的溫情,治癒了問題孩子的心靈,救贖了他們苦難的人生,從敘事結構上看,用顛倒蒙太奇和第一人稱經驗視角為人物形象設置懸念,增強觀眾的好奇心和代入感;從鏡頭語言上,用近景和特寫深刻描繪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神態,進一步觸動觀眾心靈,引發觀眾的情緒波動;從情感表達上,通過內心真實需求和善於發現優點,給予超越親情的愛,實現人生價值。


從現實角度講,這部影片表達的現實意義極為深刻和濃重,從馬修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方面來提醒我們,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呵護,孩子的教育也不能沒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好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就孩子一生,殘酷的教育方式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愛,讓他們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本文由@萌萌二妹紙原創,歡迎交流與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