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國慶假期,重慶又火了一把,成為最熱門的旅遊城市。凡是來過重慶旅遊的人,99%會去一個景點——磁器口。

你看,今年的磁器口有多擠。

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其實不僅是節假日,就算是平日裡的磁器口,也是熙來攘往,人聲鼎沸。

走到磁器口深處,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總是排滿了隊。

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站在橫街的一處石梯上,眯縫著眼睛朝遠處望去。街口,這家店鋪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遊客,聲浪起伏。

“小妹,給我拿 10 袋。”

“紫薯和怪味各要5袋。”

“嗯,這三種口味各要 10 袋!”

最嚇人的一家遊客出現了:“這8個口味,每種口味一袋,8袋一套,一共12 套。”

12套加起來就是96袋。店員手忙腳亂。

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陳昌銀面無表情,卻心如潮湧。80年前的磁器口高石坎,一箇中年漢子挑著蓋著白布的擔子,一邊爬石梯坎一邊吆喝:“麻花,麻花,又香又脆的小麻花——”

這人叫陳景洪,陳昌銀的爺爺。

20世紀30年代,時局動盪,合川人陳景洪結束了在北方的漂泊生涯,回到老家合川金鐘村。回家,當然得給家人朋友鄰居帶點禮物,學得一身麻花炸制絕技的陳景洪便支起油鍋炸麻花,送給鄉親們,沒想到廣受歡迎。

於是,陳景洪挑上炸制麻花的傢伙什兒趕往重慶,要去開闢更大的市場。走到磁器口,他停下了腳步。

這一年是 1937 年,風雲激盪,重慶成為戰時首都,磁器口成了商賈雲集的著名水碼頭——平日裡停靠在碼頭的各種船隻多達數百艘,真正是“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

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就是這裡了。陳景洪製作的小麻花迅速在磁器口走紅,街坊鄰里、走卒販夫甚至客居在沙磁北碚 一帶的文化名人,都喜愛上了甜香酥脆、入口化渣的小麻花。久而久之, 大家都不喊陳景洪的名字了,直接叫他“陳麻花”。

若干年後,磁器口這個名字通過父親之口,深深印在了陳昌銀心底。

60年後,1997 年,42 歲的合川農民陳昌銀和妻子進了重慶城。兒子陳建兵考上了重慶交通學院,夫妻倆陪兒子來報到上學,繳完學雜費,陳昌銀口袋裡只剩下50元錢。

夫妻倆商量後達成了共識:必須來重慶打工掙錢。兩人在江北城暫住了一個星期,沒找到工作。陳昌銀一咬牙,扛起扁擔麻繩,當了一個“棒棒”。

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有一天,陳昌銀正在菜園壩汽車站幫人扛貨,突然看到一個小販挑著一些麻花在叫賣,5元一袋,生意爆好。陳昌銀腦袋“嗡”的一聲開了竅:炸麻花?我行啊!爺爺和爸爸的手藝附體,炸麻花那真是水缸裡捉烏龜——手到擒來。夫妻倆沒有馬上動手,而是回了一趟合川老家。

回家幹什麼?做試驗啊。他閉關修煉多日,炸好的麻花全部免費請村裡的老人們品嚐,讓大家提意見。“這回搓得太細了,你看,一炸就起泡了。”“嗯嗯,這批麻花有點澀,得加花生油、核桃油。”“不錯了,這些麻花味道很好,要是再加點糯米粉,就會更酥脆。”這些老人可是吃過正宗陳麻花的吃貨,嘴巴刁得很。

不過正是這些挑剔的舌頭,讓陳昌銀炸制的小麻花越來越美味,無意中形成了一套複雜的質量標準。尤其是外形漂亮而內裡酥脆這一點,可能因為老人們牙口不好,反覆提出無數意見,結果是陳昌銀的小麻花特別酥脆。

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兩個月後,出山的日子到了。陳昌銀的麻花挑子悄然出現在江北城老街。金黃玲瓏的小麻花,還沒靠近就香氣撲鼻,輕輕一咬,“咔咔咔”碎人一嘴。陳昌銀的小麻花在江北城賣瘋了,一天50斤、80斤、100斤地噌噌往上漲,看不到頭。陳昌銀在租賃房裡起早貪黑地炸,都趕不上銷量的瘋漲。

1999 年7月的一天,陳昌銀挑著麻花擔子無意中走進了一家雜貨店。店主伍禮蘭見他家麻花好吃,人又老實,就跟他聊天,教他做生意的一些竅門,還借給陳昌銀一個小攤位賣麻花。陳昌銀說,伍姐對他幫助很大,讓他學會了怎麼做生意。後來他在江北一個市場花 5000 塊租下一個攤位,準備大幹一場。

誰知兩個月後,這個市場因為舊城改造要拆遷。他只好又挑上擔子,走街串巷。就在這時,一個人出現在陳昌銀面前:“磁器口,歡迎你來。” 這人叫單大國,當時磁器口管委會的負責人。

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2000年,磁器口剛開始旅遊開發,急需引進特色民間風味小吃。陳昌銀的出現,讓正在為尋找合適項目發愁的單大國眼前一亮。他一番摸底調查,發現火爆江北城的小麻花,居然和六十多年前風靡磁器口的陳麻花之間有著清晰的傳承關係。於是他軟磨硬泡,非要把陳昌銀引到磁器口來。

磁器口?陳昌銀心裡一動。爺爺陳景洪白手開創“陳麻花”的故事, 不就發生在這個地方嗎?

雖然單大國給出的條件很優厚,但陳昌銀夫妻去磁器口考察了一番後,大失所望。這地方到處都是破爛房子,冷冷清清沒有人氣,下午買菜都買不到。“我們在江北城,一天至少要賣上百斤麻花。在這兒肯定直接做死了。” 接連考察了三次,夫妻倆都不看好那裡,最後謝絕了磁器口管委會的邀請。

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然而,陳昌銀還是沒有完全放下,因為磁器口這地方,是他爺爺曾經輝煌過的福地。隔三岔五他都要去逛逛,有一次碰到了毛血旺店主張秀英,張秀英問他吃飯嗎?陳昌銀說自己是炸麻花的,磁器口有沒有賣麻花的店家呢?沒有沒有。

一攀談,陳昌銀和張秀英還是合川老鄉。張秀英力勸陳昌銀來試一試,還說大家鄉里鄉親的,可以把自家一個小門面租給他。陳昌銀心裡一動,問,租金一個月多少呢?張秀英說,80行不?

2000 年 5 月,陳昌銀的麻花鋪子在磁器口開張了。儘管有心理準備,但一天下來,麻花只賣出三四十斤,比江北城差遠了。

但是,好戲在後頭。從 6 月起,磁器口的宣傳推廣力度猛增,越來越多的遊人湧進了這座千年古鎮,每天的人流量超過萬人。陳昌銀的麻花鋪子本來就小,人一多,他只好把油鍋支到鋪子口,現場炸制小麻花。

每次陳昌銀在街頭現場炸制麻花,遊客就會圍得水洩不通看他表演, 時間一長,“陳麻花”的綽號穿越80年時光,又在磁器口出現了。當時的陳麻花有多火爆呢?一天要賣掉上千斤麻花,根本做不贏。陳昌銀不得不實行“限購”,每人限購兩斤。可越限購買的人越多,排出的長隊把街面都攔斷了。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陳麻花成了磁器口的招牌之一。

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陳昌銀,圖片來自於《重慶寶貝·美食》

如今,陳昌銀今年64歲了,“陳麻花”這副擔子已全交給了兒子陳建兵,他現在最喜歡在磁器口的街巷裡瞎逛,一個人。

逛什麼呢?看看誰家的東西做得實在,瞅瞅哪些後生小夥做事專心。就像19年前第一次來到磁器口,就像80年前爺爺第一次來到磁器口,充滿好奇,充滿自信。

本文節選自 《重慶寶貝·美食》

來重慶旅遊的人90%都去排過他家的隊

《重慶寶貝·美食》

作者:羅磊 華勇 著

晉毅 攝影

定價:78.00 元

出版時間:2019.8

《重慶寶貝·美食》作為“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叢書”的第一本,以美食作為切 入點,甄選了40項國家級或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類項目,如豐都麻辣雞塊、涪陵榨菜、長壽血豆腐、黔江雞雜、萬州雜醬麵、磁器口陳麻花等。每一項按歷史源流、文化底蘊、 工藝價值、匠人經歷、傳承故事等多個維度,通過作者全面深入的採訪、拍攝和大量艱苦的資料蒐集、分析工作,用記錄、講述傳承人故事的形式,挖掘這些“美食非遺”的前世今生, 圖文並茂地、生動地保存我們民族文化中最珍貴、最美好的記憶,傳承優秀的本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