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有甜头 有奔头 园区成现代农业"新引擎"

三月,微风轻拂翠绿田野,早熟的桑果在不知不觉中挂满枝头。在这盎然春意里,永郎镇的村民们戴上草帽,背上背篓,喜迎2020年的第一场大丰收。


德昌:有甜头 有奔头 园区成现代农业

德昌:有甜头 有奔头 园区成现代农业

喜闻乐见 桑椹地里长出来的好日子

"这两天,11点以后的太阳太晒了,人着不住,就情愿早点起床把活路干了。"为了躲避中午的炎热,清晨七时,家住德昌县永郎镇的村民汪婆婆夫妇已经收拾好"家伙",早早地到田地里劳作起来了。

德昌:有甜头 有奔头 园区成现代农业

"不晓得是不是年初下了雪的原因,今年的桑椹熟得特别好,一个二个又大又甜,摘它们的时候都不费啥力气。像我们这种年纪大点的,摘一早上,能有个40、50斤。而那些年轻的,手脚麻利的,两三个人一早上随便摘个百十来斤。"田地里,汪婆婆说道。

"刚刚卖了80多斤桑椹,拿了差不多三百块钱,这儿是时候回去补个午觉了。"中午两点,大筐小筐的桑椹已堆满了冻库门前,结束完一上午劳作的村民陈某,决定回家享受半下午的闲适。

德昌:有甜头 有奔头 园区成现代农业

称重、清洗、挑选、打包、装车运输,在永郎镇蒲坝村建华冻库里,工人们带着手套、穿着工作服有条不紊的对当日收购的桑葚进行加工处理。"德昌的桑葚个头大、味道甜且产量高,我去过很多地方都没见到比德昌桑葚还要好的。"来自山东淄博的收购商任立伟说道,"今年是我第四年到德昌收购桑葚了,每年的三到五月份,都会为了这边的桑葚专门过来一趟。"

德昌:有甜头 有奔头 园区成现代农业

德昌:有甜头 有奔头 园区成现代农业

永郎镇永跃三社现有连片桑园360亩,其中果叶兼用桑园330亩,产桑果750余吨,售果收入300余万元,户均收入5.66万元,真正富起来了。从过去"田里地里苦一生"到今天"桑椹地里长出来的好日子",今天的他们,已然过上了手里有钱,心里不慌的新生活。


六度禀赋 打造"农业+旅游"融合新路子

六度即德昌当地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净度、绿化度。德昌作为全省十大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年均日照2480小时,平均气温18.1℃,森林覆盖率近70%,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植物园""天然氧吧"。

德昌:有甜头 有奔头 园区成现代农业

近年来,德昌县坚持"农旅结合、农旅共强"的农业与旅游发展战略,推进农业资源、旅游文化相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村民们也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将康养休闲、采摘体验等融为一体,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旅游也不是单纯的"走"与"看"。

德昌:有甜头 有奔头 园区成现代农业

其中角半村的樱桃产业园、永郎镇的现代果桑产业园、乐跃镇的枇杷现代农业园区等,以生态观光、康养旅游、特色经果林为配套产业的"1+3"产业发展格局,与周边的"农家乐"形成联动,都走出了"农家游"的新路子。


精准定位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现代种业、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烘干冷链物流等先导性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滞后,曾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永郎镇党委书记卢平告诉记者,现在道路通畅,物流冷链技术发达,极大提高了桑椹、辣椒等果蔬的销售效率。

近年来,德昌县委、县政府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围绕打造精品旅游城市定位,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率先在全州建成特色农产品游、森林生态游、风电观光游、光伏太阳能产业基地游等产业链条。同时,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面向市场,狠抓优势产业发展,把蚕桑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截至目前,仅永郎镇种植桑树规模已有20000余亩,预计年产量可达三万吨以上,按照4元一公斤的市场价格,年产值可达1.2亿元。

德昌:有甜头 有奔头 园区成现代农业

蚕桑作为德昌县最有优势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巩固德昌县脱贫攻坚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最大化减少农户损失,德昌县委县政府坚决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安排、早宣传动员四个到位,一方面印发《关于做好充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桑椹滞销问题的十条紧急措施》安排部署工作,另一方面召开桑椹收购座谈会,通过群策群力,保障德昌桑椹顺利销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将是德昌县经济社会经济质量高速发展的丰收之年。

文/图 崔雪 付苧娇 郑莉萍

发布权威消息| 关心民生大事|服务德昌人民

主办:中共德昌县委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