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M10坦克歼击车,二战压力下的应急性能产物

1943年3月17日美英等国为了彻底消灭盘踞在北非的德意“非洲”集团军群而发动了突尼斯战役,在随后爆发的埃尔格塔战役中美军的M10坦克歼击车和M3半履带自行反坦克炮相互配合同德军第十集团军的50辆坦克爆发了激战,最终美军以损失了20辆M3和7辆M10的巨大代价成功击毁了德军的30辆坦克,在此战中M10依靠强大的火力让德军坦克付出了惨痛的损失,然而就是这么一款威力巨大的武器却饱受美军的诟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款争议巨大的坦克猎手。

仓促间诞生的T35

美军M10坦克歼击车,二战压力下的应急性能产物

▲为了尽快的形成战斗力,美军起初是在M3半履带运输车上面安装长身管的加农炮来充当反坦克歼击车的角色

一战末期美国人拒签了《凡尔赛条约》的同时也未能加入其一手创建的国际联盟,威尔逊总统带着其十四点计划暗淡下台,到了上世纪20年代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再次抬头(孤立主义最早是华盛顿提出的),美国举国上下决心不再参加欧洲的一切冲突和战事,然而1940年德国闪击法国后美国人明白自己参战只是个时间问题,然而长时间的孤立主义使得美国的军事技术严重滞后,尤其是在在坦克装甲力量建设方面长时间闭门造车的美国人已经落后太多了,为了能够在未来应对让整个欧洲胆寒的德国装甲力量,美国一方面加速研制新型坦克,一方面用中型坦克的底盘搭载高初速的加农炮研制起了坦克歼击车。

美军M10坦克歼击车,二战压力下的应急性能产物

▲美军研制的T35坦克歼击车,从外表上来看就是在M4的底盘上安装了一座圆形敞开式炮塔,而且其装备的T12型3英寸主炮连同耳轴还是直接取自M6重型坦克的

得益于M4中型坦克的研制进度,1941年11月美军设计了一款名为T35的坦克歼击车,随后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加速T35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工作,该车以M4中型坦克的底盘为基础,搭载了一个敞开式的圆形炮塔和一门由防空炮改进而来的T12型3英寸坦克炮,原本M4的同轴机枪和车体机枪也被取消。然而随后的作战表明该车存在很多的问题,随后美军就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工作,首先为了提高防护能力,车体高度被进一步降低,而且车体四面都采用了倾斜装甲的设计,车体正面装甲最大厚度为38毫米,侧后面则为19毫米。整体铸造的圆筒形炮塔也被焊接而成的五边形炮塔所取代(炮盾70毫米、侧后为25毫米),并安装了更为先进的一体式变速箱。

美军M10坦克歼击车,二战压力下的应急性能产物

▲最终定型的T35E1坦克歼击车,该车后来被正式命名为M10,起初T35E1的装甲厚度为正面51毫米,侧后面25毫米,但在量产的M10上这两个数值被降低用来提升机动能力,同时为了保证防护能力,M10四面装甲上均预留有螺栓,用于在日后安装附加装甲,后来这些螺栓被取消

不断改进的M10

M10定型的同时50倍长径比的T12型3英寸主炮也被命名为M7坦克炮,该炮一共备弹54发(炮塔两侧6发、车体48发),在火力上虽然不及德国的88炮,但是普遍优于当时美军使用的各种75毫米坦克炮,在200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黑豹坦克的正面装甲,面对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时只有在近距离才能击穿,不过在面对四号坦克时该炮完全没有压力。同时为了后续便于将M7坦克炮换成105毫米榴弹炮或者是进行火力升级,炮塔炮座部分被大大简化,但是这也为M10稀烂的炮塔平衡埋下了隐患,随后负责生产工作的福特公司将M10原本的通用6046柴油发动机换成了福特GAA汽油发动机,该型号随后被命名为M10A1型坦克歼击车。

美军M10坦克歼击车,二战压力下的应急性能产物

▲安装有福特柴油机的M10A1坦克歼击车,其散热网的面积要远远大于M10,后续的M36坦克歼击车也是在M10A1的基础上改装的

二战期间美军一共生产了4993辆M10和1713辆M10A1坦克歼击车,M10在美军中是作为主力装备编入坦克歼击营的,同时还可以和坦克或者是步兵混编起来为其提供火力支援,该战车几乎参加了盟军在二战的所有重大军事行动。除了本国装备外还被援助给英联邦军队(最后在英军中得到了狼獾的称呼)、自由法军以及东线的苏军,不过英国人对M7型反坦克炮的威力并不是很满意,所以便为其换装了自家的17磅炮,由于17磅炮比M7坦克炮细,所以原有炮盾处的缝隙被铸铁焊接填充,此外在炮尾处还加装了两块铁箍充当配重,这就是英国的“阿基里斯”(achilles)坦克歼击车。

美军M10坦克歼击车,二战压力下的应急性能产物

▲英国坦克兵和他们的阿基里斯坦克歼击车,该车在外形上最大的特点就是17磅炮的炮口制退器

糟糕的炮塔平衡

M10坦克歼击车饱受诟病地方的当属其稀烂的炮塔平衡问题,过重的火炮导致其炮塔失去了平衡,上文说到为了日后便于换装其他口径的火炮,M10炮塔底座部分被简化,而且采用了老式手动涡旋的方式转动炮塔(后来换成了直齿轮旋转的方式,美军也想为其换装液压动力旋转的炮塔,不过该设计一拖再拖并没有被采用),最终导致该车在斜坡上炮塔很难完成旋转,而且在平地上行驶时底座也很容易损坏,早期M10主要在炮塔尾部悬挂履带板减轻这个问题,到了中后期则安装了长方形钢块或者是楔形配重箱,但是这个问题始终伴随着M10的服役周期并没有被完全解决。

美军M10坦克歼击车,二战压力下的应急性能产物

▲炮塔尾部加装有楔形配重箱的M10坦克歼击车,后来美军统一观瞄仪器,所以炮塔后部的配重统一换成了鸭嘴型箱体

二战期间美军的坦克歼击车大多采用有炮塔的开放式设计,很难理解这样的设计到底和坦克有何区别,其实美国的一系列坦克歼击车扮演的是救火队员的角色,哪里需要支援就被派往哪里,所以美军的坦克歼击车追求的是火力和机动从而牺牲了防护,利用良好的机动和超过同级别坦克的火力随同部队一起进攻或者是随时提供火力支援,在这方面美军的坦克歼击车和苏德两国的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美国追求的是一款技术性装备,而苏德两国追求的是数量性装备,不过并不算优秀的性能始终限制的M10的发挥,M10也始终是生活在M18阴影中从未走出来。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吧!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