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性兌換”被打破,是不是意味著錢放在銀行,會虧損很多?不!

過去,銀行因為種種原因發佈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無論是保本的還是不保本的,投資者基本上都能夠如期的拿到屬於自己的本金,甚至包括預期的收益。所以大眾們在挑選理財產品的時候,也總是會想到銀行的理財產品,畢竟某種程度上,我們的本金還是在的,沒有虧損的情況。

“剛性兌換”被打破,是不是意味著錢放在銀行,會虧損很多?不!

而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所有的銀行理財都由預期收益型轉化為淨值型理財,換而言之就是一種非保本開放式理財。而且會根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劃分不同的風險等級。包括:較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以及高風險。而正是如此,銀行的“剛性兌換”被打破,變得既不保息,連本金都不保了……

“剛性兌換”被打破,是不是意味著錢放在銀行,會虧損很多?不!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何銀行會推出這樣的新規定。銀行在吸收存款的時候,都是需要向央行繳納一定的存款準備金。不僅如此,還得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繳納存款保險費用。兩種“繳款”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藉此保證儲戶們資產安全。

“剛性兌換”被打破,是不是意味著錢放在銀行,會虧損很多?不!

當銀行盈利的時候,就會從中抽取多一些的錢給儲戶。但是當虧錢的時候,也會從中拿去利潤或者資金,進行相應的補貼。但是,這樣的情況下,充滿了不定數。因為誰也不能百分百確保市場是穩定的。如果真的出現不景氣的一天,這個資金的“缺口”就很難填補。等到那時候,甚至可能會危害到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所以為了維持穩定性,銀行的理財產品有了“資管新規”,不再保本保息。

那麼隨著不保本不保息的出現,我們真的會因此虧損嗎?本金會虧損很多嗎?

“剛性兌換”被打破,是不是意味著錢放在銀行,會虧損很多?不!

淨值型理財的出現,會根據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進行風險等級的劃分。從較低風險到高風險這四個等級中,自然是等級越高風險越大。但是大家要明白,即便是如此,我們依舊不要過分的擔心。因為大部分的投資者,還是會選擇風險偏低的產品。除此之外,現實中虧損的情況也是比較少的。

“剛性兌換”被打破,是不是意味著錢放在銀行,會虧損很多?不!

2017年到期的非保本理財中,只有44只出現了虧損。並且這些虧損的產品中,大部分也都是來自於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而且即便是“資管新規”後,不再保本,也是跟著風險等級走的。按照規定,是要執行風險匹配原則。我們大部分的普通投資者,選擇的也主要是銀行的低風險業務。既然是低風險業務,損失本金的風險自然也很低。所以,大家如果想要購買這樣的銀行理財產品,也完全不需要擔心,依舊是很安全的。就算真的有損失,也不會多麼嚇人。

“剛性兌換”被打破,是不是意味著錢放在銀行,會虧損很多?不!

而且現在理財市場也是五花八門,銀行相對於這些平臺而言,安全係數可想而知。不過,大家還是要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在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面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即便“發行人”是銀行,也要避免上當受騙。要記住,一般情況下都是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還有高收益的情況,往往都是“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