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今天2号了,你的工资条呢?”

“不要再骗我了,我已经问过你的同事小悦阿姨了,昨天就到账了,你就不给我是不是?”

“(工资)怎么扣这么多?”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听听,如此叩击灵魂的“三连问”,是哪个妻子向丈夫索要工资条的真实戏码?

还有下面这句酸溜溜中透着丝丝委屈的赌气话:

“你现在翅膀也硬了,骂也骂不动,说也说不听,我的口水还不如留给自己,养肝养肺好了。”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如此家长里短的对话,并非出自成人之口,实则是9岁男孩天天模仿家长语气,对着老爸狂怼的一次“超级模仿秀”。

小网红天天来自福建,曾以高度复刻“口红一哥”李佳琪的卖货精髓,在网络上推销学习用品而一炮走红。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据说,他的每一次出场都是活脱脱的戏精附身。

什么鸭舌绿色的尺子“好看到爆”,失血白色的橡皮“太顺滑”,还有最新烂番茄色的新华字典,全球限量仅20本。

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为天天的可爱风趣点赞,同时也十分好奇:什么样的父母能养出这么一个“戏精”娃?

其实,天天这“无处安放”的表演天赋,得益于爸爸的“无底线”陪玩。

天天爸爸一手承包了写台本、录视频、剪视频,甚至有时还牺牲小我配合孩子出镜,当起了逗比配角。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真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有幸福童年,为一生幸福打好基础,而最好的做法之一就是,舍得花时间陪孩子共度欢乐时光。

陪玩,是亲子关系的纽带,是家庭教育的启蒙力量。

认真陪玩的好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01

陪玩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成长轨迹

日本综艺《跟去你家可以吗》,讲述了一位钟爱摇滚乐的14岁少年和他父亲的故事。

节目刚开始,大家就被唱片店中少年自信开朗的状态深深吸引。

相比学业重压下面色冷漠的中学生,这位少年一副披头士打扮,神情灵动鲜活,他谈起刚买的旧唱片滔滔不绝,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疯狂热爱。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少年如此优秀,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栽培。

和众多不苟言笑、缺席家庭的日本父亲相比,做建筑师的爸爸尽管忙碌,但仍会花费一下午时间,不厌其烦、充满乐趣地陪着儿子一起淘唱片。

孩子酷爱摇滚乐,他就放下身段,陪着孩子一起玩乐队录唱片四处巡演;

孩子热衷电车旅行,他就和孩子共同绘制线路图,一路玩转全国。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在这个家里,没有青春期孩子的冷漠叛逆,没有中年父亲的尴尬无奈,有的只是父子之间的温馨互动,以及孩子可以预见的大好明天。

“游戏力”理念提出者,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认为:游戏就是孩子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

父母陪着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将会收获一段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以及一条轻松好走的养育之路。

当我们真正看到孩子,给足他们爱和陪伴,孩子的未来一定坦途一片。

当每一次的用心陪玩,通通化作推动孩子前行的动力时,孩子就拥有了一飞冲天的潜力。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02

不陪玩的父母,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

电视剧《复合大师》中,闫妮饰演的网红烘焙师顾小意事业有成,为了追求更好的收视效果,她在一次直播中,带着5岁的女儿蒋甜甜一起做蛋糕。

甜甜在她的引导下,化身能干的小厨娘引得大家交口称赞,可就在闫妮忙于烘焙的视线之外,孩子神情落寞地呢喃道:

“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蛋糕。要是我妈妈不做蛋糕了的话,她就有时间陪我玩了。”

原来,甜甜在直播中看似非常配合妈妈,其实不过是她为了能和妈妈多相处一会儿。

所以,当闫妮将做好的蛋糕端给孩子并请她吹灭蜡烛时,甜甜宁肯蜡烛燃尽,也要颤着声音追问:“妈妈,你是不是做完这个蛋糕就不理我了?妈妈你别走!”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太多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拼了命的工作,顾不上管孩子。

然而,孩子们需要的从不是什么锦衣玉食,仅仅一次用心陪玩就足够慰籍他们的心。

那些不认真陪玩的父母,不尊重孩子情感意愿,枉顾孩子内心诉求,他们终将在和孩子比肩的路上,渐行渐远。

这世间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大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孩子却因你的忽视缺席,在成长路上留下深深遗憾。

别让忙碌成为我们疏远孩子,不陪伴他们欢乐成长的借口。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03

高质量的陪玩,该怎么做?

陪玩的形式千千万万,唯一的准则就是:用心。

No.1

陪玩前先明确谁是主角和配角

美国插画师Mica的女儿,有一次突发奇想,想为妈妈绘制的人物头像加上一个身体。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这样的做法有点异想天开,可看着女儿殷切的目光,Mica决定勇敢放手。

她鼓励孩子当主角,在她的画作上天马行空地随意涂画,而她则安分地扮演着帮女儿润色的配角。

最终,母女完美配合下的作品,风格独特,赢得很多人的喜爱。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父母陪玩,既要有一颗陪孩子疯玩的心,也要有明确的主角配角之分。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把决定权和主动权让位给孩子。

爱孩子,就给他们和天性共同成长的机会,在不着痕迹、其乐融融的陪玩中,激发孩子的潜能,收获拥抱未来的力量。

No.2

真正的陪玩是陪,不是教

闺蜜林子前段时间出了5天差,出于对女儿的愧疚,她特意买了孩子最爱的芭比娃娃陪她一起玩。

可没过几分钟,林子就忍不住对孩子指手画脚起来。

“雯雯,这个深肤色的娃娃穿黑色衣服不好看,你应该给她选一件亮色的。”

“雯雯,这双高跟鞋更适合穿长裙的娃娃。”

面对妈妈的指指点点,雯雯的小脸涨得越来越红,最后,她啪地一声丢开娃娃,冲着妈妈大叫:“你走开,再也不要你陪我玩了!”

其实,在玩耍中,孩子和大人一样需要专属自己的时间和精神领域。

真正的陪玩是陪,不是管教。

给予孩子安静的陪伴和耐心守候,就是孩子最期盼的陪玩形式。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No.3

在陪玩中化解教育难题

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中国父母和孩子的无解难题。

当综艺节目《折射点》提问“父母是否同意打游戏”时,几乎所有孩子的回答中都透着无奈和些许不甘心。

而一位孩子的另类回答,羡煞了一众人,她说:“我爸爸和我约定一起打游戏,没爸爸一起玩,我也不会玩游戏,因为游戏很无聊。”

万万没想到,别人面前的世纪难题,在这位爸爸的陪玩中竟然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堵不如疏,与其唠唠叨叨讲大道理,不如放下身段,陪着孩子痛快玩一场。

陪玩,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打打闹闹,更是一次深层次的心灵之旅,它拉近了亲子距离,又能让父母设身处地从孩子视角看待问题,从而找寻出更有效的解决对策。

美国《发育与精神病理学》研究显示:父母多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减少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

在嬉笑玩闹中,培育孩子的情智双商;在亲子时光中,构建孩子的人生蓝图。

9岁男孩质问老爸要工资:认真陪玩的父母,胜过10个补习班

玩乐中蕴藏教育,是最高效的教育方式。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指出,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金钱,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与其费尽心思给孩子编织完美未来,不如陪他们在嬉笑玩耍中,携手奔向远方。

父母的用心陪玩,是孩子最好的“早期教育”。

愿我们每位父母,都能真正享受陪伴孩子玩闹的乐趣,在为孩子童年留下一抹珍贵回忆的同时,也能在尽情欢笑中找回真正的自己。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画荻教子(hoedu03),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