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創業,股東進入退出機制:4種進入持股方式,5種退出機制


合夥創業,股東進入退出機制:4種進入持股方式,5種退出機制

鐵打營盤流水的兵,任何一項事業都是前赴後繼,創業亦是如此,合夥人也需要時間的歷練。

創業過程中有人掉隊,有人叛變,有人意外,但作為創始人的使命或一家公司,他是持續的,馬雲就說阿里巴巴要活102年,作為合夥人進進出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創業合夥人如何設計進入退出機制十分關鍵。

有了進入退出機制,就沒有“開除”股東一說了,因為大家事先確立了規則,按規則辦事,不傷感情。

下面,我們依據《公司法》、《合同法》、《合夥企業法》進行設計的方法介紹:

合夥創業,股東進入退出機制:4種進入持股方式,5種退出機制

合夥人進入機制

進入機制設計

很多專家,認為四種不可成為股東人員:短期資源承諾者、兼職人員、早期普通員工、親戚朋友,但實踐中是不現實的。

創業開始,什麼都沒有怎麼才能找到牛人合作呢,不就是親戚朋友、兼職的、有資源的人一起來做,真的不能要求太多了,合夥人實際上就是這樣磨合起來的,關鍵是要有好的進入機制,根據不同情況給他們設定進入方式。

也有人認為,大概在一家初創公司做了兩年左右,這時候找合夥人才是對的時候。

但是,早期的創業者需要成長需要互助需要陪伴,不找合夥人的話,自己一個人來承擔,還是很難很難的,在這個事情上誰還能幫他呢?就是前面提到的四種人,當然,幸運的話還有天使投資人。

因此,進入機制我們可以運用四種股權持有方式(股權工具)來處理:

  1. 對資源承諾者和兼職人員,可以發期權,並且約定行權價很低,在實現了約定的條件後,可以將期權轉化為股權
  2. 對親戚朋友,信任度更大,可以給代持的股權
  3. 對18個月後或者創始發起的合夥人,則給限制性股權
  4. 對於期權或代持股權的合夥人,在一定時間內,將其股權轉化到持股平臺。

形成下面的股權架構,既保持公司主體的穩定性,也能滿足合夥人的安全感和利益保障:

合夥創業,股東進入退出機制:4種進入持股方式,5種退出機制

股權架構


退出機制設計

退出機制,主要有五方面的機制需要進行設計,這個必須實現安排,否則隨著公司發展,會出現很多問題:

合夥創業,股東進入退出機制:4種進入持股方式,5種退出機制

合夥人退出機制設計


1,

股權預留機制,主要是指期權池:一般預留5-15%之間,並且由創始人代持,或設立持股平臺持有。

2,股權成熟機制,有時也被成為兌現機制:包括限制性股權和期權都應該進行設置,這是說,股權/期權按照其在公司工作的年數/月數(績效目標,如資源到位情況等),逐步兌現給他。創業公司是做出來的,做了:應該給的股權給你。不做:應該給的不能給,因為要留給真正做的人。

腦補一個場景:

2個創始人辛苦了5年,終於做出了成績。而一個幹了3周就離開的原合夥人,5年後回來說公司10%是屬於他的

3,股權回購機制,包括過錯時1元回購和無過錯時成熟股權公允價格回購。這是解決合夥人退出,其股權如何退出的問題,根據退出不同情形作區分。



4,增發機制,進行動態調整。創業開始,先要分好股份,緊接著設置一個對幹得最多的人增發的機制,也就是要留一個發展空間,可以讓內部能幹的合夥人人在公司慢慢地、不斷地增加股權,這樣就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結構。

例如:其中一個人從40%稀釋到了20%,因為他除了投錢什麼都沒幹;而另一個從10%被增發到30%多,因為他作為CEO貢獻很大。

5,限制條款,保持股權的合規穩定。主要約定在一定時期不能轉讓,轉讓不能賣給競爭對手,需要承擔競業禁止業務,股權不能作為離婚財產分割,股東資格也不能被繼承等等限制,主要是為了更合規的進入資本市場。

上面介紹的四種持股方式,五大機制,對於創業公司的進入退出機制來說,已經足夠了


奉送大家一句話,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說過:不要用兄弟情誼追求共同利益,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義。

關注並轉發此文後,私信回覆“618”,這邊安排專業諮詢老師和您聯繫為您提供免費股權諮詢服務,並且贈送《股權架構方案設計》《有限合夥協議》《股東進入和退出機制》《公司估值的二十二個標準》等股權相關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