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合資車就是圖面子?說這話的人,知道我們連變速箱都造不好嗎?

今年年初,汽車零部件領域敲定了行業內最大的一筆併購活動,德爾福以229億的價位被博格華納收購,這場交易將會在下半年完成。

之所以想要說這起併購案,是因為行業的競爭加劇已經提速明顯,巨頭的整合證明著行業的競爭其實也才剛剛開始。至少從今天的環境上分析,在自主品牌跌破40%市佔率的當下,合資企業不斷排擠到危難之時,一些自主品牌不斷向上走意味著一些自主品牌也在向下走。

當年一塊打天下的兄弟,如果分道揚鑣甚至還有點生離死別的意思。

買合資車就是圖面子?說這話的人,知道我們連變速箱都造不好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些自主品牌的確走到了盡頭,去年不少自主品牌已經開始倒閉整合資產並且開啟併購重組策略,這些企業不在少數,譬如說野馬已經宣佈被雷丁接手一部分業務。此外華泰、東南、力帆也都已經開始尋求新的轉型之路,而同一時期發展的吉利、長城已經開始走向世界。

這就是擺在面前的事實。

一些自主品牌走向盡頭的原因,在於核心技術的匱乏,企業運營的戰略失誤以及企業不注重長期發展的最終結果。正如我上文所提及的博格華納,絕大多數自主品牌都是博格華納的客戶,因為在零部件產業他們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買合資車就是圖面子?說這話的人,知道我們連變速箱都造不好嗎?

大到生產設備小到ESP電控系統,這些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外資手中,全世界最好的零配件集團均不在國內,韓國、日本、歐美佔到了八成以上,君不見電裝、博格華納、採埃孚、麥格納、博世等全球頂尖供應商均在海外。

因為歷史原因,我們沒有太強大的技術沉澱,即便我們現在擁有出色的設計表現力,但很明顯打開發動機艙,看到的都是外資零配件,如果人家掐一掐供應鏈,技術封鎖就會受到影響。

這不是賭氣的話,五年前某些自主品牌因為技術專利問題被外資扼了吼,變速箱、四驅系統兩大部件因為外資供應不足以及配套問題限制產能、延期上市,這個問題放在現在依然沒有得到好轉。

買合資車就是圖面子?說這話的人,知道我們連變速箱都造不好嗎?

總有人說買自主品牌是明智的選擇,買合資車是買個面子,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能夠純自主研發、升級、配套變速箱的國產車企有幾個,所有企業理論上都必須擁有全套的變速箱技術,但能夠做到的卻非常少,ZF、愛信、格特拉克最大出貨量仍然在中國。這意味著絕大多數自主品牌仍然依賴外資變速箱。

如果我們造的好變速箱,還需要採購外資變速箱嗎?就像我們有了自己的發動機,就不會依賴三菱發動機一樣,很明顯,我們還造不出愛信這樣的變速箱。

買合資車就是圖面子?說這話的人,知道我們連變速箱都造不好嗎?

零配件只是一個現象,這反映出來的是自主品牌仍然孱弱的核心技術積累,你以為我們造了車出來,完成了百萬銷量,就站在了行業頂點,但其實背地裡的技術積累有多少呢?

自主品牌的最大競爭力仍然在低端市場,單車平均售價仍然在10萬以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