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破碎的婚姻,如果選擇和平分手,也別忘了一起深愛著孩子

幾天前,賈乃亮和李小璐雙方工作室發佈聯合聲明,宣佈兩人7年婚姻走向盡頭。

評論區裡有人對這段原本童話般的婚姻的消亡感到惋惜,有人拍手叫好,作為局外人我不能妄加評判,但對評論區的一種聲音是絕不可以接受的,那便是“為了孩子,你們也要裝作很好的樣子,不然就害了孩子的一生。”

對於破碎的婚姻,如果選擇和平分手,也別忘了一起深愛著孩子

生活中,許多夫妻婚姻已經破碎,彼此視為仇人,卻堅持不離婚,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孩子。他們害怕孩子在沒有完整的愛的環境下身心受傷;害怕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害怕孩子因父母離異,性格怪癖。種種對孩子的擔憂,使這些夫妻生活在硝煙中,彼此消弭著對生活的最後一絲熱情。

孩子需要的家僅是有爸爸,有媽媽嗎?三人都在卻沒有愛,充滿吵鬧、虛偽、明爭暗鬥、暴力的家,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生的傷害。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裡說:

“爸爸、媽媽和孩子其實是個情感的三角關係。爸爸和孩子,媽媽和孩子,爸爸和媽媽三對關係同等重要。

假設這三個關係都是充滿愛的、和諧的,那麼孩子就會形成健康的愛的模式。

充滿愛三角關係本應該是相互作用的,但在破碎的家裡,只有爸爸和孩子,媽媽和孩子的關係,就連這兩者也是相互分離的。

對於破碎的婚姻,如果選擇和平分手,也別忘了一起深愛著孩子

分崩離析卻強撐的婚姻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大?

1、產生“自卑情結”

奧地利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這樣解釋“自卑情結”

如果在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時,一個人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由此產生的情緒就叫作自卑情結。

時常聽到一些父母給孩子灌輸“你就是我和爸爸或媽媽的一切”的思想。每個孩子都希望爸爸媽媽關係好,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孩子很容易產生“自我歸罪”,當父母關係出現裂痕,發生吵架、暴力時,孩子會把父母產生問題的原因歸咎給自己。然而,對於弱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父母各種糾纏,徒自愧疚。

孩子想讓最親近的人感情好,卻無能為力,失落感讓孩子認為自己沒有用,由此產生自卑情緒。孩子一旦在家庭關係中自卑,他會將自卑感延伸到與外界的關係中。

對於破碎的婚姻,如果選擇和平分手,也別忘了一起深愛著孩子

2、認知扭曲

一個表姐和丈夫鬧離婚期間,表姐最常對兒子說的話就是“媽媽以前為了你不想離婚,但活的太累了,現在我要和你爸爸離婚,離婚也是為了你好。”

為期一年的離婚歷程,讓原本內向的孩子變得時常自我攻擊,產生所有的錯事都因自己而起的認知。同學搶了自己的東西,媽媽要帶他去找老師,孩子說是他自己不好,惹同學生氣了,對方才搶自己東西,媽媽一旦出現情緒低落,孩子就趕忙向媽媽道歉,說自己不爭氣,讓媽媽傷心了。

也許孩子是表姐不離婚和選擇離婚的主要原因,但絕不是根源。我在和表姐短時的相處中,深深感覺到她以前對未來的恐懼,現今對生活的無法忍受是她由不離婚轉變到離婚的根源,然而她卻將這份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轉嫁給了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

孩子將父母關係破裂的原因歸咎於自己,容易產生“認知扭曲”也即產生不符合現實的想象。父母關係破裂是自己造成的;父母關係不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也會不好;父母遭遇婚姻不幸,自己將來也會重蹈覆轍,等等一切不是基於現實產生的想法,都是認知扭曲。

對於破碎的婚姻,如果選擇和平分手,也別忘了一起深愛著孩子

3、自尊水平低

在夫妻關係破裂,彼此算計仇恨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最常見的場面就是父母的冷戰、暴力、唇槍舌戰、面目猙獰,甚至在自己面前互揭傷疤。父母之間沒有一絲尊重,孩子也很難尊重自己。

英國心理學家梅勒尼·芬內爾對自尊下的定義是:“自尊”,即指我們對自己總體的看法,我們如何評斷或評價自己,以及我們賦予自己作為人的價值。

當一個孩子從小在負面環境中長大,父母互相貶低,孩子作為父母的“產物”,他會將父母互貶的話遷移到自己身上,並深深地認同。孩子不認同自己,不愛自己,自尊肯定處於低水平線。

對於破碎的婚姻,如果選擇和平分手,也別忘了一起深愛著孩子

夫妻面對已經無法挽救的婚姻,怎樣將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父母離婚對孩子沒有半點傷害,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哪個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分開。但是,為了孩子,夫妻強忍痛苦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對孩子的傷害更大。那麼多於已經無法挽回的婚姻,父母要怎樣做才能給孩子最小的傷害呢?

1、體面分手,不要給孩子呈現最愛的人最狠毒的樣子

前不久,兩位名人朋友圈互撕,互相“揭秘”彼此滿目瘡痍的生活,讓外人看的都鄙視,渾身不舒服,不知道他們的孩子怎樣才能接受如今的父母。

分手時彼此面目猙獰的謾罵,可以過過自己的嘴癮,發洩自己內心的憤怒、委屈,但面目猙獰的樣子就像一把尖刀,刺向愛著自己的孩子。

不是好夫妻,不代表不會成為好父母。面對將要適應爸媽分開生活的孩子,父母體面分手是給在孩子寒冷中披上一件外衣,讓孩子對未來有所信心,對爸爸媽媽還愛自己,有所期待。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是父母的折射。”

當夫妻面對無法拯救的婚姻,如果可以做到理智、體面,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無法改變的事實也能多一份灑脫。

對於破碎的婚姻,如果選擇和平分手,也別忘了一起深愛著孩子

2、不要將自己的“不幸”轉嫁給孩子

“我的不幸都是因為你”、“要不是你,我早都離婚了”,這些話不知道是多少孩子一生的噩夢。

孩子確實可以是夫妻關係的紐帶,但絕不是連接或切斷夫妻關係的電源。

成年人要有對自己人生擔當的能力,如果陷入婚姻危機無法自拔,請問問柔弱的自己:我是不是沒有能力化解眼前的危機?我是不是恐懼未來的無依無靠。

無論何時何地,讓自己脫離苦海,活的更好的方法就是“向內看”,把自己的不幸轉嫁給孩子,是讓孩子和自己一起跳入黑暗的深淵。

對於破碎的婚姻,如果選擇和平分手,也別忘了一起深愛著孩子

3、和孩子“分離”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一位心理學家說:“懂得分離的愛才是“真愛”。父母必須主動與孩子分離,這樣才能促進孩子人格的成長,並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媽媽的一位朋友,曾經特別想和丈夫離婚,丈夫也同意了,可孩子卻用生命威脅父母,如果他們敢離婚,下一秒,自己就從陽臺上跳下去。夫妻倆雖然關係出現裂痕,但是他們對孩子的庇護,孩子對他們的依賴,使夫妻倆分不開。

於是,沒有和孩子溝通,沒有尋求孩子理解,就這樣,這對沒有愛的夫妻在冰冷的房屋裡又度過了13年。如今,被抑鬱纏身的媽媽靠藥物維持生命,她的女兒懂事了,十分悔恨自己阻擋了媽媽本可以追求幸福的機會,可是媽媽再也沒有追求新的幸福的能力。

和孩子分離並不是拋棄孩子,而是讓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讓孩子明白,這世界上沒有必須要在一起的東西,每個人、每件事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為自己負責。

當孩子明白父母與自己是分離的,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追求新的幸福的權利,那孩子會慢慢豁達面對父母的選擇。

想讓孩子和自己人格分離,父母就要對孩子少一份依賴,多給他們一份自由。

對於破碎的婚姻,如果選擇和平分手,也別忘了一起深愛著孩子

4、即使分開,也可以一起深愛著孩子

馬伊琍和文章離婚時,許多網友說他們兩個女兒要不幸了。然而,事實上,即使彼此分開,他們的女兒也享受著父母的愛。

在他們發表離婚聲明的前一天,文章在朋友圈發表感慨:為父一宿沒睡,早上五點到現在,值。為你驕傲。

馬伊琍則回覆:爸爸辛苦了,明天繼續

此前,他們兩個人一起陪女兒參加比賽的視頻在網絡上時常傳播。

離婚,是雙方今生的緣分已至此,做不了愛人,也可以做朋友,做孩子的好父母,因為愛孩子的心不會因為離婚而變淡。

離了婚,見不得孩子說對方一句好話,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為。在孩子心裡,爸爸或媽媽都是自己最親的人,捨棄哪一方都是在剝奪自己的愛。

《親密關係》裡這樣一段話,希望所有爸爸媽媽都能看見:

在你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如果失去了父母的愛,那麼你就會因為失去歸屬感而痛苦,並且覺得自己一定是不夠好,才沒有人愛。於是你就會放棄一大部分的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你認為父母會喜歡的樣子。

所以,曾經的愛人分開了,請不要將孩子對父母的愛分開,因為孩子不能失去爸爸媽媽的愛,而爸爸媽媽的愛可以永遠都在。

青芒:用心理學改變生活的終身寫作者!我們一起閱讀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