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都是《變形記》中的那隻“大甲蟲”

《變形記》是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作品之一。

小說主人公格里高爾原本是一個勤懇努力的旅行推銷員,承擔了全部家庭的重擔,有一天早上醒來卻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之後,他不再是家裡的頂樑柱,悲慘地變成了全家人的負擔與累贅。在憂鬱與絕望中,格里高爾開始絕食,最後孤獨痛苦地在家人的嫌惡與放棄中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或許我們都是《變形記》中的那隻“大甲蟲”

初次接觸卡夫卡的《變形記》是在初中時期,當時只覺得這本書很有趣。成年後再次捧起《變形記》,不禁令人不甚唏噓。

01 犧牲和付出,換來的是家人習以為常的索取。

五年前,格里高爾的父親公司破產,欠下鉅款。為了替父還債,格里高爾替父親還債,辛苦支撐著整個家庭的花銷。

家人明明可以自食其力,卻理所當然地做巨嬰:

父親吃個早餐都要花幾個小時,從早到晚他就穿著睡衣躺在安樂椅上;母親因為有氣喘病,大部分時間都坐在打開的窗戶下;

妹妹的日常就是睡懶覺,拉小提琴,做點家務,打扮自己。

無所事事的家人住在一棟大房子裡,卻僱傭了兩個保姆。

而在這五年裡,格里高爾每天早晨五點起床,當家人還在美夢中時,他就要火急火燎去趕火車。更令人驚異的是:他從未請過一次病假。

這個可憐的人兒,過著極其單調乏味的生活,沒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只是為父母、為妹妹的存在而存在著。他一味地燃燒著自己,給家人帶去光明和溫暖,卻毫不在乎自己是否筋疲力盡,傷痕累累。

後來因為格里高爾無法再去工作。父親出去找了一份銀行雜役的工作,母親則替人縫衣賺錢,妹妹也成了一名售貨員。

事實證明,沒有格里高爾,他的家人依然可以活下去。

可是他們卻心安理得地把所有重擔都壓在格里高爾一個人肩上;理所當然地享受著他受苦換來的幸福;沒有人真正關心格里高爾的感受。

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想換取全家人對他的愛,可換來的卻是對方的理所應當。

或許我們都是《變形記》中的那隻“大甲蟲”

02失去價值,被愛的人拋棄。

當格里高爾還能以微薄的薪金供養他那薄情寡義的家人時,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長子,父母誇獎他,妹妹愛戴他。

可當他變成甲蟲,喪失了勞動力呢?

剛得知時,公司來人落荒而逃,母親被嚇到昏厥,父親揮動著手杖和報紙驅趕他。

家人一反之前對他的尊敬態度,逐漸顯現出冷漠、嫌棄、憎惡的面孔。父親惡狠狠地用蘋果打他,母親嚇得暈倒,妹妹厭棄他。

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在全家人發現格里高爾死後時:

父親在胸前畫了個十字,向上帝感謝終於結束了這起災難;

他們決定去郊外旅遊,透氣、放鬆緊繃的心情;

他們終於可以不用再顧慮這隻甲蟲,能舒暢過日子了,歡心鼓舞地想象著美好的未來。

其實直到變形後,遭遇家人的冷漠和拋棄,格里高爾才思考起自己存在的意義,認清了這個讓自己飽受折磨的世界。最終面對家人的冷漠和無情,心灰意冷的格里高爾懷著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後一絲微弱的氣息,悄無聲息地結束了自己黯淡的一生。

或許我們都是《變形記》中的那隻“大甲蟲”

這一荒誕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圖、對金錢頂禮膜拜、對真情人性不屑一顧,最終被社會擠壓變形的現實,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真實的社會生活。其實又何嘗不是現在的現實生活呢?

在金錢社會中,競爭異常激烈,生存的壓力使許多人精神被扭曲、摧毀,連“家”這個避風港也不例外,家庭關係也被漸漸利化成經濟關係。

我們身邊不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傷害自己最愛的人。當我們有一天失去賺錢的能力時,是否也會像格里高爾那樣被無情地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