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創辦,位列三大武堂,但這個講武堂卻講文,結果太不一樣了

清末,腐朽的王朝為挽救其垂亡的封建統治,為了邊陲安全,也為了更有效地鎮壓國內的民主革命運動,著力效仿西方,建立新式陸軍,開始興辦專業的軍事學堂。

開辦於1909年的雲南陸軍講武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而起的。它與北洋講武堂(天津)和東北講武堂(奉天)並稱三大講武堂。

雲南陸軍講武堂搞的是武行,但偏要立於昆明市最美妙秀麗的的翠湖邊。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裡就是當年跟隨朱元璋南征百戰,成為明朝開國名將,後對雲南安定做出突出貢獻的明沐英的練兵處。

清末創辦,位列三大武堂,但這個講武堂卻講文,結果太不一樣了

現存雲南陸軍講武堂外景

當然,講武堂以後的發展,出乎創辦者的意料,因為1911年春,蔡鍔、唐讞、雷飈留學日本的高材生,應邀從廣西到雲南,擔任講武堂領導和教官。從此它就成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他們不但習武,還要學習國文、步科筆記、機械製造等理論,而其中好多學員就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員。因其注重文武結合,所以,培養出許多後來成為清末統治者、日本侵略者和一切反動派的掘墓人。

清末創辦,位列三大武堂,但這個講武堂卻講文,結果太不一樣了

存在講武堂內的大炮

因為蔡鍔將軍的到來,秘密建立子以雲南講武堂師生為骨幹的滇軍 ,在護國、護法戰爭中立正赫戰功。

而在首批學員中,出現了朱德、朱培德、範石生革命將領。尤其是第三期的朱德、第十五期的葉劍英 ,雙雙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

還有解放軍中的白族將軍周保中,立過多次戰功後,又奉命到東北組織領導義勇軍抗日。因此,雲南講武堂在全國的名氣大增,除了國內青年紛紛來此學武外,更有朝鮮、越南來留學的青年達200餘名。其中的崔庸健,後來成為朝鮮國家重要領導人之一。

清末創辦,位列三大武堂,但這個講武堂卻講文,結果太不一樣了

雲南陸軍講武堂培養了一大批革命將軍

雲南講武堂作為學行武之地,畢業的學員卻很“文”。這個“文”就是識大體,明大義,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亡的關鍵時刻,衝鋒陷陣,勇擔責任,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卓越貢獻。

我相信,歷史的豐碑之上,將永遠刻著雲南講武堂的名字,永遠刻著在這裡走出來的英烈的名字。

清末創辦,位列三大武堂,但這個講武堂卻講文,結果太不一樣了

繼承先烈遺志

祝看官您開開心心!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請各位看官看過,順手點贊來表示您“文件已閱,欽此!”或直接評論。你點贊,我寫文,讓我們互相鼓勵,攜手向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