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一種"笨",叫做"習得性無助",源於家長的教育方式

01


陳先生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父母,不會對孩子的說好聽的話,和孩子關係不像是父子,更像是上下級。


孩子成績不是很好,每次發成績單,陳先生都要數落他一番:"怎麼又沒考好,笨的像豬一樣"、"下次再考這麼差,你就別回來了!"總是被爸爸責罵和數落,兒子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成績提升也不知從何談起。


孩子有一種


有一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特地和陳先生說:"陳爸爸,你家孩子其實很聰明的,你平時不要總是批評孩子,要多鼓勵一下他激發自信心,提高成績不是問題。"對於老師的建議,陳先生有點為難:"我也不是想要批評孩子,嚴格點對孩子更好,而且我也說不出好聽的話。"


其實,很多中國父母都有陳先生一樣的想法,那就是覺得對孩子嚴格一點更好;或者是隻會批評孩子,不會誇獎孩子、不會說好聽的話。


而長期被父母批評、責罵的孩子,比如父母一直嫌棄孩子笨成績不好,時間久了真的會讓孩子變"笨"。因為孩子有一種"笨",叫做"習得性無助",他們因為心理狀態的問題,什麼都說不會做,成為父母眼中成了"笨"的表現。


02


什麼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心理狀態,表現出不求進取,自暴自棄的行為狀態。


孩子有一種


它源於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用狗作的一個經典實驗:把狗關在籠子裡,蜂鳴器一響就進行電擊。起初狗還會因為被電擊而在籠子亂跑,驚恐吼叫。反覆幾次之後,被電擊的狗已經不再掙扎了。再反覆幾次,只要打開蜂鳴器,還沒被電擊狗狗就先倒地顫抖。再後來,即便打開籠子,狗也不會逃跑而是絕望地等待被電擊。


因為多次無用的嘗試,已經讓狗因學習而形成了慣性的思維,覺得自己逃不掉,即使打開籠子,它也只是絕望地等待而已。


孩子有一種


而在教育方面"習得性無助"的表現,主要是孩子經歷多次失敗被父母一直斥責,形成了不思進取,覺得任何事情自己都無能為力的狀態。孩子出現"習得性無助"有很多原因。比如學業不良狀態的長期積澱、不恰當的評價方式(旁人的打擊)、不正確的歸因(孩子對自己的評價)。


其中父母的影響是最主要的,在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過程中,經歷失敗卻得不到父母的鼓勵,甚至還要被父母責罵。由此而形成的挫敗感,會慢慢毀掉孩子自信的根基,最後變得膽小怕事。往往一件事情還沒開始做,孩子就覺得"自己做不到"、"肯定會失敗的"。


孩子有一種


03


還在罵孩子笨?"習得性無助"的危害父母要了解:


①喪失自信:孩子沒有自信,不敢嘗試,進而加深自我否定,越來越不自信,陷入一個死循環;②生活消極:孩子沒了自信,不敢嘗試不思進取,事事都抱著得過且過的消極態度;③心理健康發育受阻,長期的自我否定,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導致他們出現抑鬱症。


而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大多源於家長的教育方式!


①過度嚴厲


也許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打擊只是無意的,畢竟很多傳統的父母都認為嚴厲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聽話。但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會化作"利刃"狠狠地紮在孩子心上。


"你怎麼那麼笨?"、"才考那麼一點分數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了?"這樣的話語,對孩子的自信心打擊很大。父母過度地嚴厲呵責,會讓孩子原本就很脆弱的內心受到很大的傷害。長此以往,"習得性無助"就出現了。


一遇到難題,想起父母對自己的呵責,以及自己過往的失敗經驗,孩子就覺得自己肯定解決不了,進而自暴自棄。


②過度溺愛


另外,過度溺愛也會讓孩子出現"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因為有些孩子"笨",其實就是父母慣出來的。


舉個例子,父母總是幫孩子做好一切,孩子吃飯弄得亂七八糟,以後就不再讓孩子自己吃飯了。等上了幼兒園,孩子的"笨"就體現出來了。同齡人都能自己吃飯,就自己的孩子不能。


孩子有一種


"你別做,我來"、"你不會弄,我來"、"你還不能做那個,我來"。父母說的這些話,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溺愛,還是在告訴孩子:"你沒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慢慢地,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什麼都做不到。


04


如果孩子有了"習得性無助"怎麼辦?父母3步走著手調整:


①鼓勵孩子(找自信)


心理學家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認為:再小的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和鼓勵,以此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而歸屬感、價值感與孩子的自信心息息相關。只有孩子認同自己存在的價值,他們才有自信。


孩子有一種


如果孩子出現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哪怕他們只是完成了一件小事。這樣有助於孩子找回自信,加深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感。


②找到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提自信)


有的學者把最近發展區稱為"挑戰區",即孩子通過努力能達到的挑戰自我的"區域"。比如孩子成績是70分,75-80分就是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努力學習,下一次就有可能到達。


但因為心理狀態不一樣,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也不一樣。比如同是考了70分,有的孩子覺得下次考75分就很難了,有的孩子卻覺得自己下次可以挑戰90分。那麼,父母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的"最近發展區",通過努力取得進步,提升自信心。


③突破自我


當孩子找回自信心以後,父母應該要督促孩子繼續前進突破自我。因為一直止步不前,生活在舒適區內,孩子很難有長足的進步,對以後的發展很不利。一旦再連續遇到挫折,還有可能出現"習得性無助"。而不停地突破自我,可以讓孩子建立更強的自信心,能有效地避免"習得性無助"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