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古语讲: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在社会主义新玉树体现得是淋漓尽致。细心的玉树市民和外来游客会深切地感受到,随着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建设跨越二十年的变化发生,“玉树”这片古老土地焕发出“文明”的光彩。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江源热土上的人们,于不觉间养成“崇礼尚文”的言行自觉,从时时处处、点点滴滴着手,共同维护新玉树的美好形象,让越来越多的人发自内心的赞叹出一句:玉树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在我们所看到新玉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育、市民整体素质普遍提升的背后,挺立着一群为这座新生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默默付出和努力的人们。

一个家,良好家风代代传

这是结古街道一户普通的市民家庭,装修现代,装饰简约而不失美观。走进门去,扑面而来的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这种氛围看不见、摸不着,但十分地具有感染力。

和绝大多数干部家庭一样,扎达哇夫妇的孩子从小也是由外公外婆带大。按扎达哇的话说,现已大四的女儿旦增卓玛品行不错,这归功于岳父岳母慈爱有加、严厉不减的家教家风。两位老人都是退休老党员,旦增卓玛自然是为“党的女儿”。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养成了独立、自强、宽厚、善良、上进的品格。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扎达哇的妻子跟我举了几个例子。

一次,正在重庆大学读书的女儿发来一张照片,脸上长满了红疹子,夫妻俩被吓呆了。仔细询问才得知,和女儿同寝室的一个姑娘患上了荨麻疹,所有人害怕被传染躲得远远地,只有旦增卓玛不离不弃帮她打水、打饭、擦药,终于也未能幸免,直到病情控制不住的时候才决定求助父母。

扎达哇夫妇立即启程前往重庆,带着旦增卓玛住院输液长达半月。

平日里,旦增卓玛见不得他人受苦。见到哪个同学寒冬穿着单薄了,就想把自己身上的羽绒服送给人家。听到谁生活上出现困难了,就会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挤出一部分来接济同学。

寒暑假里,到家后的第二天她就会到“爱礼”蛋糕店、“热风”时尚店兼职赚钱,或者去做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说这样才能俘掠世间百景,才能体悟浮世千重,也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立志成才。

这就是从玉树走出去的孩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更加可贵的是,旦增卓玛已经决定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她说就算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及家乡需要人。

疫情期间,困顿在家的旦增卓玛丝毫没有闲着,每天帮老人打扫卫生、烹煮三餐,将两位老人照顾得周到细致,完全不像个19岁的独生子女。

这一点,让我很是羡慕。现在家庭的宝贝疙瘩们,到了30岁没有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人也不在少数。

看一个家庭的教养和家风,看这个家里的孩子就知道了,看一个家庭三观是否正确,看这个孩子也就够了。

而在玉树,这样的五星级文明户有27941户,占总户数110048户的25%。也就是说,这27941户家庭闪耀着爱党爱国之星、诚信守法之星、勤劳奉献之星、团结风尚之星和卫生整洁之星。

据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文明办主任达忠录介绍:截至目前,共创建全国文明校园1个,全国文明乡镇(村)4个、全国文明单位9个,省级文明村镇17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5个、省级文明单位40个、省级文明校园5所,省级文明城市3个,省级文明家庭2个,创建“五星级文明户”17468户,占全州总户数110048的25%。这在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个部门,十年一剑抓诚信

震前,玉树金融系统的呆账、死账层出不穷,这让各商业银行苦不堪言,甚至到了“不敢往外贷款”的地步。

人民银行玉树中心支行将这一难题当做主攻的靶点,联合州教育工委、州教育局等部门十年磨一剑,终于刹住了“贷款不还”这一社会恶习。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2011年,人民银行玉树中心支行探索建设诚信教育基地,以“诚信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努力培养学生诚信素养和诚信行为习惯,从玉树州第一所少年诚信教育基地玉树市甘达村第一希望小学的试点成功开始,经过近十年的摸索与实践,探索出一套富有成效的少年诚信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全州挂牌成立49所少年诚信教育基地,近3万名中小学生接受系统的诚信教育。以“诚信档案+诚信创评+诚信课堂+诚信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创建模式,在1市5县建立学生诚信档案1.9万册,创评诚信学生1.8万名,创建诚信班级423个,创建诚信教育基地56家。累计创建金融诚信实践基地12个,实践基地服务对象覆盖全州210所学校9万名中小学生。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通过探索实践,玉树州少年诚信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学生诚信认知水平和诚信情感明显增强,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习惯基本养成,各学校也培养了一支符合立德树人要求的师资队伍,初步打造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校风校貌,形成了学校—学生—家庭的辐射联动效应,对全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整体推动作用。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小手拉大手”的模式符合玉树实际且立竿见影。如囊谦县被玉树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评定为“州级信用县”,全县累计评定信用户15381户,占全县总人口数的66%;信用村42个,占总村数的75%,信用创建乡行政村总数的100%;信用乡7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70%。2015年末,东坝乡5个村累计获得1200多笔、7000多万元贷款。该模式在全县得到复制和推广,在觉拉、着晓、白扎、毛庄4乡8村,875户农户得到信用培育,获得超过5000万元的信贷支持,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信贷扶持。

该模式成功实现了农村金融贷款“放得出、收得回、可持续”,信用风险有效防控,银政合作有效加强,经营效益和发展速度明显提高。农牧民通过个人信用积累,贷款可得性和便利性极大提高,融资成本相比民间借贷下降了4倍,实现了生活生产有效改善,走上了稳定增收脱贫致富道路。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由此产生的蝴蝶效应是,农牧民群众倍加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和信用等级,深刻认识到信用是致富的护身符,是身份与形象的标识,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每年虫草采挖与收购结束后,无需催收,信贷协管员组织农户主动还款,至今未出现过一笔不良贷款。

为深入践行州委书记吴德军倡导的“好人有好报”理念,人民银行联合州文明办,深化信用建设与“五星级文明户、村”创评相融合,为“五星级文明户、村”提供优先办理信贷审批、缩减办理时间、给予适度优惠的利率政策、开通“五星文明信用户”金融绿色通道等便利信贷服务,鼓励农牧民参与“五星级文明户、村”创评活动,将诚信建设基地深入基层、深入乡村,为“五星级文明户、村”提供优先办理信贷审批、缩减办理时间、给予适度优惠的利率政策、开通“五星文明信用户”金融绿色通道等便利信贷服务。

截至目前,已开设五星文明信用户绿色通道6个,已累计为五星级文明户、文明村150户农户投放771万信用贷款,为2个文明村中的83户农户投放信用贷款138万元,为67户五星文明户投放信用贷款633万元。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由此引发,全州上下形成户户参与、以星为荣,争“星”进位的良好氛围,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挥家庭在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基础作用,进而推进全州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

正如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文明办主任达忠录所言,目前,全州上下已形成党委重视、部门联动、主题集中、载体丰富的“大创建”格局。在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过程中,领导重视、亮点突出、载体丰富、舆论加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这项城市软实力不断得到提升。

一个机构,不辱使命推文明

近年来,玉树州文明办在省文明办、州委、州政府和州文明委的领导下,聚焦三个层面,建强三个阵地,倾力几个重点领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玉树精神高地”作为根本,把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新时代风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新时代新玉树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道德滋养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着力打造新玉树典范。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聚焦“看得见”,在持续深化“三热爱”“小手拉大手”“生态文明校园”“感恩课堂”等玉树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基础上,继续拓宽“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内容,更好地实现干部群众精神上、文化上的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聚焦“扎得深”,组织动员全州各级文明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倡导文明新风,共建魅力玉树”文明交通劝导和“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的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创城为人人 人人为创城”成为玉树社会大众创建理念。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6176名志愿者登记注册全国志愿服务系统。尤其在今年全州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各地各单位“红马甲”的助力更是让全社会感受志愿服务的温暖力量。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聚焦“记得牢”,持续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议活动,2017年评选的第三届“玉树好人”中刘云军、王宏在2018年获得第三届“最美青海人”荣誉称号(其中刘云军又先后获得了青海省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最美支边人”“最美基层医生”等、王宏2018年获得全国“四有好老师”荣誉称号);格扎2019年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龙周才加2019年获得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尕拉旺扎2019年获得青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首届“最美玉树人”扎西卓玛2019年获得青海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首届“最美玉树人”尕桑拉毛2019年获得青海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扎西东周入选2019年“中国好人榜”;第三届“玉树好人”杰桑•索南达杰、格扎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玉树市税务局和玉树市市民尕玛分别获得青海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同时,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全面落实玉树州道德模范关爱专项基金150万元,对道德模范予以礼遇优待。截至目前,玉树共上榜“中国好人”8名,荣获“全国道德模范”5名,“青海好人”5名,评选“玉树好人”78名。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建强红色教育阵地。充分挖掘全州红色资源,结合打造玉树精神高地,宣传教育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让红色文化成为城市品牌,对玉树市隆宝镇红色教育基地和治多县杰桑•索南达杰广场等州内10家单位挂牌“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玉树红色路线,让红色基因融入玉树文化,厚实城市底蕴。

--建强精神扶贫阵地。在抓好“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寻求精神滋养和物质脱贫之间最大“公约数”,玉树市被确定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市。同时在中央和省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以“富脑袋、强心志”为立足点,为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价值约7000余万元的电视机24880台,有力推动物质与精神的双脱贫。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建强学校德育阵地。截至目前,已建成少年宫39 所,今年再申报7所。在确保项目覆盖率达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项目运行常态化、规范化和有效化,确保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玉树基层农牧区孩子们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趣园”“乐园”和“学园”。

--加强生态环保。持续引导干部层面学生态、懂生态、讲生态、护生态;持续加强群众层面爱绿、护绿、植绿,“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理念正在变成社会自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川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变成现实,三江源头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加强文明创建。以“文明玉树”“好人玉树”建设活动为载体,已连续4年推进“好人玉树”评选,表彰了三届“玉树好人”,并让好人有好报;完善“道德模范关爱基金”、财政列支“精神文明建设”和“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经费。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激发人们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已形成城乡联动、全域覆盖、全民参与、梯次递进、结构合理的良好态势。

一座城,万众一心促创评

玉树市作为灾后重建的成果标志、三江之源的展示窗口,管理好运营好这座新城不仅是玉树人民共同的期望,也是感恩回馈全国人民无疆大爱最好的方式。

2017年2月份,玉树市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由此取得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资格。也就是从那天起,玉树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难得的机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努力使创城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同步推进。

两年来,玉树市把“规范提高城市管理运营,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作为创城的出发点。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社会管理、倡导文明新风,持续提升玉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确保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创城兴办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有效解决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挥好城市服务、辐射、支撑、带动作用,助推农村牧区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实现高品质生活。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两年来,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以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为平台,构建集“人、地、物、情、事、组织”等管理要素为一体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创城“三微一端”新媒体矩阵,广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群众参与创城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同时,不断完善社区居民公约、社区社会治安等自治措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有力有序有效。两年创城,已建立起联创共建、智慧管理、市民自治“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了“党政统揽、州市联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创城工作格局,使全市运营管理从根本上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两年来,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集中宣讲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和改革开放史,及70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大力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市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感恩奋进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始终把社会的大爱传递下去、把民族团结的温度保持下去、把玉树的感恩情怀延续下去。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两年来,积极开展“倡导文明新风,共建魅力玉树”主题活动,组建20余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维护文明秩序、践行文明规范、养成文明习惯,从根子上加快了由“牧民”向“市民”的文明转变,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

两年来,持续开展争创“美丽庭院”“小手拉大手”活动及“文明公交车”“文明出租车”“文明商户”“文明市民”等各类评选活动,从衣、食、住、行等小处着手,着力增强市民意识、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积极培养市民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营造干净、安全、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既为城市换靓装,也为生活添精彩。

两年来,始终秉承“绿色感恩”理念,实施市区周边地区及乡镇造林绿化项目,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造林绿化面积达6000余亩,完成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年度任务3.3万亩,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的市区南北两山绿化提升项目,绿化面积达1000余亩,开工建设总投资3674万元的琼龙公园,目前完成工程量的40%,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城市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两年来,在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突出“绿色、生态、人文”理念,努力打造优美舒适和谐的宜居家园。实施完成投资590.25万元的路灯美化提升工程,实施投资7178万元的净化水厂二期建设、巴塘滨河道路建设及格萨尔广场南片区道路整治项目,C47住房改造工程有序推进。投入使用自助一体便民服务端,智慧中心服务平台与不动产平台实现并网,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玉树新城的诞生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无疆大爱,在共和国最年轻城市成长的这十年里,全国各族人民一直关注和关心着玉树市,各级党委政府都给予关怀和支持。从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到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全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省文明城市,玉树市,这座城市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全市人民心血和汗水。在实现“全国文明城市”的征途上,没有一个旁观者、没有一个局外人。每一位市民都是风雨兼程的同行者,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他们从各自的行业出发、从一言一行着手、从一举一动做起,为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凝心出力,竭力让文明之花开满玉树的每一寸土地。

震后十年|精神文明建设篇:文明之花遍开江源大地

经过两年来的不懈努力,从幼儿园“讲卫生”到养老院“尚善行”、从社区“创文明”到牧区“新生活”、从朴素“自然观”到文明“生态观”,玉树市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民素质显著提升,城市生活明显改善,玉树市为成为“颜值”与“气质”俱佳的高原新城代表。

文明是城市之魂。衡量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关键还在于市民的整体素养和文明程度。愿我们,朝气蓬勃而不囿于旧习,以坚韧的毅力、昂扬的干劲、务实的作风,让文明之花遍开三江源头,努力把“玉树”这座城市建设成为雪域高原的文明之城、幸福之城、和谐之城!

(记者 陈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三江源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