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裡教給我們關於寫作的那些事兒

《文心》裡教給我們關於寫作的那些事兒

一、寫文素材的來源——觸發

平日裡我們喜歡寫作,有時卻苦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少寫作的素材和內容。書裡提供一種積累寫作內容的好方法:觸發。

“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讀書時,對於書中的某一句話,覺得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係,是觸發;覺得與自己的生活有交涉,獲得一種印證,是觸發。生活裡,對目前所經驗著事物,發現別的意思,也是觸發。觸發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我對觸發的理解是感悟和聯想,由一件事物和一句話感悟聯想到其他的、新的內容。書中列舉了由竹的空心,聯想到人的虛心,進而寫出“竹解虛心是我師”的句子。經生活裡的事物,觸發得出新的含義,進而寫出文章。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會和很多事物接觸、會閱讀很多的書籍,我們要善觀察、重思考、多聯想,從事物、書籍內容觸發出新意,並且養成隨時記錄下來的習慣。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或者手機裡的備忘錄等軟件,隨時記錄下靈感和所思所想,日積月累,就能積攢很多寫作的素材了。

書裡在觸發記錄的基礎上,還提出更高一層的要求:要讓觸發有自己新鮮的觀點。“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意。用月的圓缺來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來比喻年華難再,諸如此類的話在最初說出來的人原是一種好觸發,說來很有新味,我們如果襲用,就等於一味說人家說過的話,自己不說什麼了。”

所以我們在養成觸發思考習慣的基礎上,還要提高自己對事物觸發出新意、獨特見解的能力。這樣的素材寫出才有新意、更能吸引人。從身邊的事物、閱讀的書籍去觸發和感悟,積累寫作的材料,那麼就不愁沒內容可寫了。

二、充實文章的內容——寫文是知、情、意三種關係的應用。

書裡提到,普通的心理學家把心的作用分為知、情、意三種。“知是知識,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對於一事物,明瞭他是什麼,與別的事物有什麼關係,這是知的作用。對於一事物,發生喜歡、憤怒或悲哀,這是情的作用。對於一事物,要想把他怎樣處置,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現,也可有三種分別,就是知的文、情的文與意的文。”

文裡用當時的抗日事件舉例子,在外交、軍事上具體怎麼做,抵制日貨的切實方案,這是知方面的事,需要專家執筆來寫。在情與意方面卻可以用熱烈的感情激動大眾,用堅強的意志鼓勵大眾,叫大眾也起來和我們一起抗日,這樣的內容大家都可以寫。

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之前確認好文章的內容和方向。比如寫工具類書的書評或者分享乾貨類的文章,要側重知的方面,主要是為了分享知識、告訴大家答案和怎麼做。文章可能讀起來沒有什麼感情色彩甚至枯燥,但是內容卻很有意義和可讀性,你讀完能夠學到東西並且應用到生活裡,這是“知的文”。寫人、對某項熱點事件發表看法、勵志類的文,就要側重情和意。因為你對人或事會表達出喜歡、憤怒等情緒,要用帶有感情色彩、感染力的文字去打動別人,引起共鳴。雞湯類的文章為什麼仍受很多人喜歡,因為其中的情和意的描寫真摯、對人有鼓勵激勵的作用,這是“情的文、意的文”。

根據文章的內容不同,用不同的風格和語言去寫。

三、寫完的文章要通讀修改——避免文章容易出現的三大通病。

書裡寫道:做成了最好自己仔細看過,有一句話、一個字覺得不妥就得改,改到無可再改才罷手。這個習慣必須養成。做不論什麼事情能夠這樣認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文裡列出了文章裡經常容易出現的通病:一是用語、用詞不當;二是意義的缺略和累贅;三是意義不連貫、欠照應。

寫出一篇文章不難,但要寫出一篇嚴謹的好文章卻不容易。有的文章立意新穎、結構完整,卻經不起細緻的閱讀。文裡有錯字和文法錯誤,有的文章長篇累牘,讓人讀起來雲裡霧裡不知所云。每一篇從自己筆下寫出的文章,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不能奢望它完美無缺,至少也得是模樣周正。

寫完一篇文章後,我們要回頭重讀一遍,改正錯別字和語句不通順的地方,審視文章表達的意思是否清晰明瞭。作為自己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你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文章即使達不到名家的水平,但是文章容易出現的三類通病也要儘可能避免,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寫作是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寫出走心的文字,寫出自己喜歡滿意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