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之後,DCEP 該往哪些方向做?

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

已經近在眼前,傳統意義上的法幣將邁向逐步消亡,儘管是以極為緩慢的速度。但目前為止, DCEP 的相關討論多半仍圍繞在抽象的理論層次,這裡將通過一系列的文章,嘗試更具體地探討 DCEP 是什麼及其未來可能的使用場景。

新冠疫情爆發曾一度導致 DCEP 的討論聲量減弱,但實際上這次疫情或有可能加速央行數字貨幣的推進。

果不其然,4 月 19 日,中國人民銀行首度證實,數字貨幣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根據經濟日報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表示,當前網傳的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而目前數字人民幣開展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上市機構商業運行,也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帶來影響。

數字人民幣開展測試是一項重大推進,不過人行目前對外透露的信息仍相當有限。因此,我們不妨先了解目前世界各國的 CBDC 都在往哪些方向做?其它國家的思路是什麼?與中國的 DCEP 有什麼不同?通過釐清這些問題,也更能看出未來 DCEP 可以往哪些方向做?

在《疫情後,DCEP 該往哪些方向做?(上)》中我們提到,根據 BIS 發現,各國央行對於 CBDC 的設計路徑仍在考慮多種選擇,並沒有太多共識。但是相較於只有一個項目專注於傳統技術,目前已有五個項目專注於 DLT 技術,顯而易見區塊鏈在 CBDC 體系中仍有吸引力。

疫情結束之後,DCEP 該往哪些方向做?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數家中央銀行正在開展跨境支付試驗,但目前仍然沒有哪個 CBDC 項目已明確將關注目標擴及其央行管轄範圍以外的支付模式。也就是說,跨境支付在目前的 CBDC 發展上更多是停留在理論的階段。

那麼從央行的角度來說就必須考慮四大問題。

首先,體系結構應該是間接或直接索償,以及中央銀行的操作角色為何?

第二,基礎設施是傳統的或基於 DLT 的中央銀行基礎設施?

第三,訪問方式是基於令牌或帳戶的訪問,以及如何保護隱私?

最後,在跨境情境下是採取批發或是零售級別的技術連接?是否可以像現在的現金一樣,消費者被允許持有多種貨幣?

用一句話簡單來說,真正的問題是在於 CBDC 的成本。

因為目前來看,CBDC 在使用上並未脫出傳統現金與電子支付的範疇,暫時沒有提供太新穎的功能。CBDC 更有可能的突破之處,是通過去除中介、改變記帳方式等創新,為現有貨幣體系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疫情結束之後,DCEP 該往哪些方向做?

簡單來說,CBDC 帶來的好處必須高於投資建置這套系統的成本。

包括丹麥和瑞士在內的一些地方的初步研究認為,目前而言,零售 CBDC 的成本將超過其所帶來的益處。不過,隨著更多國家和地區投入研究,不斷改革技術,這個情形可能在未來有所改變。

世界各國許多央行都在過去幾年時間進行了大量的 CBDC 研究,其中不少研究從概念推論,推進到了實驗和驗證的階段,包含跨央行的研究。不過,各國推行 CBDC 的動機原因各自不同,例如有些國家現金用量遽減、取得不易,有些國家則是更希望能解決洗錢與地下經濟盛行的問題。

動機不同意味著目的不同、方法不同,這導致 CBDC 不容易開展大規模的跨國合作計劃。實際現況是,僅有很少的央行推進至試行階段,至於有望在短、中期內真正發行 CBDC 的央行,就為數更少了。

以中國來說,據此前公開的 DCEP 計劃,將採用雙層運營體系,首先是人行將 DCEP 發行至商業銀行,然後再由商業銀行面向公眾提供 DCEP 服務。這意味著在技術方案上會有多種選擇,那麼強大高效的互操作性就是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區塊鏈技術團隊可以施力的關鍵,

比如 Conflux 也早已將支持雙向跨鏈納入未來主網功能的目標規劃中,若能實現順暢的異構鏈的跨鏈,這一技術不僅可適用於 DCEP,也可以應用在 DEX、DeFi 等多種場景,提高數字貨幣交易的去中心化程度,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