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走後門”去(壞笑),你知道“走後門”是怎麼來的麼

“走後門”,是指用託人情、行賄等不正當的手段,通過內部關係以達到某種目的。

南宋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說:“今若直前,萬一蹉跌,退將安託?要須留後門,則庶幾進退有據。”此處的“留後門”指的是辦事應留有退路,否則萬一遇到挫折,就沒有退路了。可見在當時“留後門”並沒什麼貶義。

常說“走後門”去(壞笑),你知道“走後門”是怎麼來的麼

來源於網絡

那我們所說的“走後門”的意思來源於什麼時候呢?

常說“走後門”去(壞笑),你知道“走後門”是怎麼來的麼

蔡京

據說,在宋代宋徽宗繼位之後,重用蔡京為相。弟弟為皇帝當然信不過他哥哥在位時的大臣們,於是宋哲宗時期的官吏遭到了蔡京(背後有人那)的極力排擠和打擊,激起了人們強烈的不滿。於是當時的藝人們便利用朝廷開宴會的機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諷刺了蔡京等人的行為。劇情是:一位官員正襟危坐於案堂之上,正在處理公務。他令一個哲宗年間出家的和尚還俗,又下令將一個哲宗年間出家的道士的道袍脫下來,令其還俗。正在此時,一個下屬上前請奏說:“如何處置當今國庫發下的舊朝一千貫俸錢?”這位官員思索片刻,低語說:“就從後門搬進來吧。”從此,“走後門”便成為了依靠不正當手段達到目的的代名詞。這個故事出自《優伶箴戲》,當然正史無從考證。

常說“走後門”去(壞笑),你知道“走後門”是怎麼來的麼

包公

還有一個據說和包公有關。傳說包公在開封辦公後,很長時間沒有人來告狀。一次,閒溜達,發現:官府大門守衛十分森嚴,看門的人還要索要錢財才讓人進來,這就是所謂“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包公知道原因後,立即責罰了看門的人,並決定打開後門,任何人有公事都可以進來,由此便有了“走後門”的說法,當然這一個說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原來的辦好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