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想要走出原生家庭不如接受它

與其想要走出原生家庭不如接受它

最近被(都挺好)這部劇給刷新了三觀,劇中重男輕女的觀念讓人看了即同情又憤怒。今天我想聊一聊關於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雖然我本身的家庭裡沒有劇中那樣,但由於父母文化低,家庭孩子多,在教育方面也是深受影響的。

與其想要走出原生家庭不如接受它

我家三個孩子,我的父母雖然重男輕女沒有那麼嚴重,但因為老大是兒子從小寄託在奶奶身邊。我跟妹妹在父母身邊,小時候回家常被哥哥擠兌。他說是我們搶走了父母的愛,同時我跟妹妹又被奶奶嫌棄,嫌棄我們是女孩。在我眼裡父親是很嚴肅話也很少的人,印象裡他從來沒有笑過。父親從小對我們很嚴格,特別是對我報很大期望,但同時他也限制我很多選擇,不準看課外書,不準去玩,做錯事,考試不及格就會被罰跪; 這導致了我在面對選擇上猶豫不決,總是寄託於別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哥哥的打罵,跟母親的爭吵,不是動刀就是摔凳子;從而導致我一直對父親很恐懼,便開始慢慢討好這個家,他們說什麼我做什麼,努力把成績提高,當大人眼中的乖孩子。而父親的出軌,母親的哭訴抱怨徹底讓我對家庭失去溫暖,也讓我對感情蒙上了不信任。而長大以後我們該如何改變原生家庭給我們塑造的性格呢?

與其想要走出原生家庭不如接受它

想擺脫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首先我們必須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過去。在面對父母干預的選擇上面,我們要勇敢的跟父母討論,告訴他們你的想法,計劃。在有爭執時,多換位思考一下。儘量讓父母理解我們,即使不理解也找理由說服他們,父母的出發點都是愛孩子的。

在感情上面,要多給對方一點信任。不斷的學習,看一些書,讓自己的想法更加成熟,認知更廣。從而讓自己更加堅強,給自己更多的自信,在面對社交不自信,擔心自己不夠好。要給自己打氣,有時候可怕的不是別人說你不夠好,而是連你自己也覺得不夠好。

每當自卑的情緒在深夜來臨時,我們可以悲傷,但悲傷過後要反思自己。在受委屈時玻璃心跑出來作怪時,就在心裡告訴自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與其想要走出原生家庭不如接受它

雖然說一個人的性格很難改變,但要相信通過後天不斷的努力與學習,我們更能完善自己。所以不要害怕原生家庭的你,你要跟她握手言和,告訴她如今的你很安全,也相信自己今後能更好的處理生活上的事,負起該負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