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歷史看今朝,個人意識的重要性

思維意識的發展、變化、傳承,是幾千年社會歷史不斷髮展、積累、沉澱的結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統一天下,自認兼備三皇的德行,功業超過了五帝,變改稱號為皇帝。始有秦始皇焚書坑儒,短短几年後,秦朝滅。楚漢相爭,大漢天下,三國鼎立,南北對峙,隋唐盛世等等,歷朝歷代,均始於明君治世,亡於昏君執政。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朝代,康熙八歲登基,一生披荊斬棘、跌宕起伏,擒鰲拜、平三藩、臺灣,親征準噶爾,大敗沙俄侵略軍,一生功績可圈可點,可稱為歷史上最英明君主之一。康熙兒時的忍辱負重,也曾有過的年輕氣盛,成年的不可一世,造就了他一生的豐功偉績。上述看康熙好似輕描淡寫、一蹴而就,實為難以,多少心酸事不為人知。康熙取天下之英才盡歸我用,大膽採用漢將包括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等等,獎勵百官上書言事,一方面籠絡漢臣,一方面學習漢文化,也為削弱滿臣權利、集中皇權,曾遭眾滿臣不滿。從歷史回顧看當時的背景,康熙聖明之舉。而在當時朝臣眾說不一,康熙是否也有迷茫之時,對錯全在他一念之間。而後權臣明珠與索爾圖的黨爭,儲君之爭等等,都乃親信手足,何去何從,又在一念之間。歷史證明了他!後人對他褒獎有加:他在軍事、為政舉措、文化、吏治等等方面,都有其獨到見解。他的憂患意識、理智、冥冥之中的思維意識,成就了這位明君——“千古一帝”。

經歷地多了,對現在的我們來講也是難得積累的一份財富,不需抱怨,承受這一切的不如意。

當下很多人希望在人前顯貴,常言“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希望能通過金錢來彌補自己內心的空虛,可你是否知道富甲一方的權貴們背後鮮為人知的心酸經歷。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生於別人的“終點線”,不願輸於別人的“起跑線”。以炒股為例:股票有買有賣。買的人看漲,買股票心裡默默地對賣的人說一句愚人,此股必漲;賣的人看跌,賣股票心裡默默地對買的人說一句弱智,賠錢貨。可縱觀股海幾十年的潮起潮落,只要你不金盆洗手又有幾個人能說你是對的?你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物質決定上層建築。無論你身處何方,境地如何,古人尚且立詩明志: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具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真正值得上蒼眷戀的人是勇於拼搏、勵志勤奮的人!

順境中不無隱憂,逆境中不無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