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患意識一刻不能丟-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西漢文帝繼位時,大臣賈誼上了一道名聞後世的《陳政事疏》,開篇指出,很多人說天下已經大治,我卻覺得有些事讓人嘆息。他隨即列舉出諸多隱患,並提出解決方法。日後漢文帝施政,對其建議多有采納,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古今世事,雖早已發生巨大變化,但勢不同而理同,風險挑戰隨時存在,尤須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以更強烈的憂患意識警醒自己,增強應對風險的能力本領。會出現什麼樣的風險是不確定的,而有備無患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則是確定的,帶著這種辯證思維去認清大勢、直面問題,就不會被困難嚇倒、被各種干擾“帶節奏”,從而做到從容應對、積極化解。

  應對風險要善於未雨綢繆,下好防範的先手棋。市發改委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如果在建重大項目有1個,儲備項目就要有2個,謀劃項目就要達到3個,確保持續穩定推進。做任何工作,都需要這種“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的思維方式。“木桶”的“短板”有多短、“底板”是不是穩固,不能等事到臨頭髮現,多設想一些使用“木桶”的場景,就能提早判斷出承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就要堅持問題意識和底線思維,從最壞處著眼,去爭取最好的結果,牢牢把主動權握在手裡。

  爭取,就意味著實幹。宋代蘇軾一生憂民,兩次到杭州任職,始終關注當地缺水問題,通過多次實地踏勘、籌措資金、組織人力,終於疏浚西湖,不僅灌溉了田地,還留下美麗風景。讓憂患意識發揮作用,不能只停留在“意識”層面,必須要落實在行動中。危險不排不能除,難關不攻不能破,善於發現問題的同時,還要千方百計解決問題,用實效“強肌健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