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時期的第一次大合縱(中)

大家好,這裡是縱橫家夢天,歡迎關注我的頻道。

秦惠文王時期的第一次大合縱(中)

上期說道,陳軫為官場失意的犀首提供了出使燕趙兩國,以此來離間魏國與楚國的關係。

犀首聽了之後恍然大悟,連連稱讚。於是改日他便上朝見魏王,說:“大王啊,臣與燕國君、趙國君曾經有交情,現在您看,這兩國都爭著要臣下去訪他國。蒙王上厚恩,還請賜車馬三十輛,好讓臣去與趙燕交好。”

魏惠王聽從了他,犀首去了燕趙兩國,受到了兩國的國禮相待。

南面,獲悉的楚國頓時就發火了,你說你個魏國,先要和我結盟,這盟書上的墨印都還沒有幹,現在又去親密出使燕趙兩國,究竟是想幹甚麼?於是憤然解除了與魏國的友好關係。

魏楚聯盟就此成了泡影,田需被犀首打垮。而犀首又對魏王說田需的壞話,讓魏王任用齊國的孟嘗君田文為相,此舉可加固齊魏聯盟,亦是把田需給進一步排擠了出去。

秦惠文王時期的第一次大合縱(中)

孟嘗君田文的父親即從前主持魏齊彭城相王的田嬰,田嬰的政治傾向是加強鞏固齊魏聯盟,以此來抵抗楚國。

如若孟嘗君子承父業,這倒也是件好事。

但孟嘗君卻意外地與魏國親楚派大臣田需很要好,大約是因為孟嘗君主張齊楚聯合抗秦,想把魏韓拉向齊國,所以孟嘗君希望魏楚先聯盟,再找個機會把楚國統戰到齊國。聽起來孟嘗君的思路比較複雜,按照他的想法,眼下犀首一力促成齊魏聯盟,而拒不聯楚,很可能會導致楚國推動反魏立場,進而與齊國結仇,這是孟嘗君所不想看到的。所以孟嘗君希望田需當政,通過他的推演最終達成齊魏楚韓多國同盟。

秦惠文王時期的第一次大合縱(中)

孟嘗君

不料,犀首在陳軫的妙計下,率先把孟嘗君拉到魏國來當相國,身為齊國公族,又在魏國當相國,一開始施政就助魏聯楚一事顯然有點不靠譜,田文就這樣輕鬆地被犀首擊敗了,與之同敗的還有田需。

再說犀首,他北上燕趙後,迅速依靠他的名望把持了燕趙的國政,身兼三國的國權。這裡與蘇秦合縱時佩六國相印的場景如出一轍,沒錯,犀首馬上也要開始合縱了!

以上這些事情,都發生在秦惠文王十三年至後元元年間。

所謂的後元元年,指秦惠文王稱王后,對紀年進行改元,這件事魏惠王也幹過,讓太史公誤以為他於此年去世,所以在《史記》裡的魏襄王實指魏惠王后元,而後的所謂的魏哀王實指魏襄王,謹記。

秦惠文王時期的第一次大合縱(中)

蘇秦身兼六國國相

犀首主政三國,把戰國觀眾燕國終於拉進了戰國世界,至此,七強並立的局面才真正具有意義。

目前,就全局來看,秦韓楚由於互盟加聯姻的關係構成了軍事集團,與之對抗的,還有以魏齊聯盟為基礎,魏趙燕三國友好的軍事集團,另外中山,宋,巴,蜀,苴等多個二流國家採取了不結盟政策。談到合弱從約以制強,齊國於茲還尚有與秦國分庭抗禮的能力,不會與群弱國混在一起搞合縱,那麼其自身便已成了被“制強”的目標。

秦惠文王時期的第一次大合縱(中)

這便是犀首合縱的難度了,他若要將數個國家聯合在一起,必須有足夠的能力打散小國與大國的結盟,但縱然打散了,合縱仍會遭到大國的排擠和干預,並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但犀首做到了,他把魏趙燕三國拉攏後,跑去韓國,當上了韓國的國相。

究竟犀首會如何統戰韓國,完成合縱,且聽下期繼續嘮嗑。

秦惠文王時期的第一次大合縱(中)

關注縱橫家夢天,持續更新更多精彩的歷史文章,看縱橫史,就看縱橫家夢天,歡迎各位有想法的同學在下方留言討論,記得點贊轉發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