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

唐垂拱二年建置,自古人文璀璨。境內有東山島、漳州濱海火山公園、南靖土樓、雲洞巖等景點。

閩南這塊美麗的水土上,私藏有絕美古村落值得欣賞。

一起來看看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去你過幾個?

1 薌城區天寶鎮洪坑村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天寶鎮洪坑村(古稱“鴻湖村”), 佔地面積約130公頃,是明末清初古村落。主體是一字排開的7座三進、五進大屋,每座大屋的兩側各有兩排單層護厝。古屋牆基以大條石砌成,牆壁以青磚砌成,當地人稱“青磚石壁腳”。大屋與大屋、大屋與護厝、護厝與護厝之間都有小路相通。村內共有4條石板街道,18條排水溝,8口古井,村落的前後各有兩口池塘。整座村落格局完整,佈局奇特,錯落有致。

洪坑村內大小道路縱橫交錯,有如迷宮。洪坑村最具代表性的是“鴻湖樂居”圓土樓,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鴻湖樂居”是一座圓形的三屋石樓,窗、梁、壁上遍佈著圖案精美的石雕木雕,樓中央有一口八卦型石井,井深不可測,水清澈甘甜。

這口井有數百年曆史了,古井能供數百人生活,並且從未乾涸過。土樓內的每戶人家都住三層“樓中樓”,每間房的大小、結構造型完全一模一樣,不分尊卑。二樓牆壁上設有槍眼,能對外面射擊而外面卻打不進樓內,祖先們一旦遇到兵匪戰亂,就關上大門備足糧草,汲取井水生存,半年之內生命無虞。土樓作為普通民居也有其獨特的作用,冬暖夏涼是其重要的一個特點。

村內還保存著一塊刻於清康熙年間的“鴻湖社會禁牌”,堪稱漳州最早的鄉規民約石碑。碑上刻有族人禁止犯尊、欺弱,竊取財物,私自蓋屋作廁、私自放養雞鴨等內容。村民們一直把這條村規視為祖宗遺訓,牢記在心,很少有人擅自破壞這些規約。

2 龍海市東園鎮埭美村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埭美古村於明景泰年間(1450年)由開漳聖王陳元光第31代孫陳仕進在此開基,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全村共有保留完整的276座古民居,其中明清時期的古民居有49座。埭美古村是目前福建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閩南古民居建築群。硬山式曲線燕尾脊的屋頂,紅瓦屋面,紅磚牆體,石砌底基的閩系紅磚建築風格,規模宏大,佈局合理,整齊劃一,被譽為“閩南第一村”,福建省城鄉規劃界至今有著“一張規劃管五百年”的讚譽。

埭美古村四面環水,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埭美古村四周環水,內河水系長達3.2公里,環繞著整個村莊,從空中俯瞰,蜿蜒的河道就像一條銀龍盤踞在古村落,也因此獲得了水上古民居--“閩南的周莊”的美譽。明末清初,村民通過環村河這條黃金水道把農副產品運輸到外地貿易,也因此成為以“月港”為龍頭的“漳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村裡至今保留著明末清初的古碼頭遺址,是村民與外界聯繫的歷史見證。

埭美古村融合了“開漳聖王陳元光文化”、“朱熹高徒陳淳理學文化”、“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閩南本土特有文化”等四種文化,它的寶貴之處既在於保護完好的古厝、古樹、古廟等物質文化遺產,也在於悠遠深厚的歷史人文精神。

如今埭美古村已名揚海內外,天后宮、跨河古榕、前後祠堂、三王公廟、南溪古碼頭遺址和筆架倒影、家風堂等十多個景點伴隨著古老的傳說吸引著一批又一批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3 漳浦縣湖西鄉城內村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漳浦湖西鄉城內村最有代表性的要數詒安堡,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太常寺卿黃性震捐建,聚族而居的城堡,全城平面作鎖形,周長1200米,城牆以條石構築,中間填土,城牆內側每50米設登城石階,全城共二十四條,城轉角處建二座敵樓,樓深寬各3米,突出於城牆之外,全城設四座城門,正門南門稱“詒安”、東門稱“迎曦”、西門稱“毓秀”。城門石構,券頂,門洞內寬深均4米,上建城樓,單進單開間,內側木構,樓頂臺梁木結構。懸山頂,樓兩邊各設一組登城石階,其中北門沒有建城樓,且長期封死。於南門到西門前開鑿護城河,河寬30米。

詒安堡的規劃佈局是古代城池建設的典範,是封建大家族在建築觀念上的典型反映。詒安堡取“艮坤寅申”坐向,規劃了明確的中軸線,南門位於中軸線上,北門位北但略向西偏,為主樓的建造留出了位置,門內側中軸線上建大宗祠堂為明座、次座分列大房、二房的府第,稍座為東軒,西軒,前作大埕, 城形成了前低後高的穩定效果,主樓與大宗之間為大片空地,而小宗祠堂則設置在中軸線以西。為大宗祠後側留下了空間,保持了大宗祠堂作為一個對外的禮儀區的的莊嚴和氣派。以小宗祠堂為主座,受氣堂等為次座,以及頂埕大厝,貽燕堂等堂屋連為整體,前設大埕,泮池,周邊設勉求軒等,又有永福堂,侃庵堂以及園林、水面。

詒安堡於1984年4月經漳浦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3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雲霄縣和平鄉內洞村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內洞村處於虎鼻山鼻尖位置,背靠綿延的虎鼻,左右側為起伏的石筍山和大坪山,遠遠望去,地形地貌恰如一把金交椅,代表了先祖追求穩重的品格,美麗的西溪繞村而過,構成了山、水、村的和諧交融;另外一方面,內洞村處於大烏山山脈的腳下,山上居住的主要為客家語系,再往外居住的主要是閩南語系,內洞村正好處於客家人和閩南人的過渡地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兩大族群交往的一個結合點,建築風格、語言、服飾、飲食都體現了兩大族群的有機融合。

內洞村依山而建,處於虎鼻山的鼻尖位置。在鼻尖的中間部位有一塊平地,平地中有一口古井,吳氏先祖就以這個古井為中心,修建起了圓形土樓,土樓也逐步發展成為村眼,圍繞這圓形土樓,依託地形和山勢,逐級而上、錯落有致成輻射狀散開分佈著融合客家和閩南風格的排樓、長龍樓、石頭屋,形成眾星拱月的獨特景觀。數百年來,吳氏子孫在這個村落繁衍生息,民居保存完好,如今,也未受到現代建築的衝擊,村民們依然居住在各式老建築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靜祥和。

傳統文化包括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刀山過火海,至今保存連續性達100年以上,十二世祖為抗匪擾,習上刀山、過火海以彰顯勇氣宣揚武力,全村參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聖王巡安(參與),起源於1300多年前。抬開漳聖王陳元光塑像巡遊全村,祈求保境安民;以及搶伯公,每年春耕前在村裡水田裡爭搶土地伯公,寓意春耕開始,土地恢復生產,希望風調雨順。

5 詔安縣西潭鎮山河村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西潭鎮山河村坐落於詔安縣縣城西北十里處,村落總面積325畝,建村於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全村有781戶,現有人口3211多人,單姓沈氏。

源遠流長的歷史,造就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山河村內不僅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震山祖祠,以及震山大寨、大夫第祠堂、葉太恭人祠、沈氏家廟、文山祖祠、友敬祠、“五馬拖車”等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古建築群,更有乾隆皇帝聖旨、清代古字畫、“三世將軍”、“四世大夫”古牌匾等文物。2012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山河村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傳統古村落,2015年列入國家旅遊扶貧試點村。

山河村有史以來就以文化村、文明村而聞名。人口繁盛,物產豐富,文化昌熾,名人佳傳綿延不斷,傳統文物、宗祠古寨獨樹一幟,英賢慈孝典故、民俗風情名聞遐邇。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在山河村震山大寨前灰埕舉行的從乾隆年間流傳下來的習俗“遊火燭”更是納入了詔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下來的“上為國下為民,出盡忠入盡孝”的沈寶善名言也激勵著山河村歷代人承前啟後、以先賢為範,奮勉忠孝、自強不息。

山河人文歷史悠久,舊稱山寶雷。建村於清康熙年間。山河傳統村落中保留有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8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印跡厚重。

歷史的演進,形成了古村落多樣的風格。如,建築規模宏大的震山大寨是我省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居民最多的方形古寨。

6 平和縣霞寨鎮鍾騰村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鍾騰村是革命紅色老區重點村,距縣城24公里、鎮區6公里,國道357穿村而過。全村有18個村小組661戶2062人。近幾年,霞寨鎮充分調動全村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紮實全面開展新農村建設,充分保護和挖掘該村得天獨厚的環境與無可替代的文化積澱,使得該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成為省級生態村、漳州市十大最美鄉村之一,躋身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第一批中央財政支持中國傳統村落名單,併入選“福建省最美休閒鄉村”。平和鍾騰榜眼府也成為我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涉臺文物,其為清朝辛丑科(1781年)武進士、欽點榜眼黃國樑的府邸,至今已200多年,府第佔地總面積達10餘畝,以磚木結構為主,是漳州市民間僅存的具有清代中期建築風格的宮殿式府第。

近年來,該村以規劃著眼長期,聘請權威機構編制完成《平和縣霞寨鎮鍾騰村村莊規劃》和《平和縣霞寨鎮鍾騰村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積極申報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傾力古建築修復,全面搶修“一府三樓”(榜眼府、朝陽樓、餘慶樓、永平樓)及其附屬建築,已完成榜眼府、榜眼私塾、倒塌土樓27間房屋的修復以及家風家訓館的佈置等,目前正在實施榜眼府文化廣場及停車場項目以及“柚見榜眼”蜜柚觀光園項目,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榜眼勵志精神體驗館、土樓改造、江湖體驗街、榜眼武藝闖關園、榜眼文化勵志景觀道等,旨在打造獨具一格的武榜眼府文化大觀園。

7 南靖縣書洋鎮塔下村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塔下村位於書洋鎮西部,縣道 562(梅塔線)穿境而過。距書洋鎮約 15 公里,南靖縣城約 55 公里。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張氏先民到此開基後,沿溝谷兩岸陸續建造了50多座方圓土樓,這些土樓沿山溪呈長蛇形排布,整個村莊高大雄渾,氣勢恢宏。清朝末期,受地理環境之限,村人又在沿溪兩岸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單院式土木結構的吊角樓,形成大樓帶小樓、高低錯落佈局的山村“小橋流水人家”奇妙景觀。塔下村是漳州著名的僑鄉,也是首批 15 箇中國景觀村落之一。被譽為“閩南周莊”、“太極水鄉”。2003年入選福建省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2016年入選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

塔下村歷史悠久,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德遠堂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裕11處,不可移動文物8處,19處歷史建築。其中建於明朝弘治年間的殿堂式“張氏家廟”――德遠堂。宗祠前有半圓形池塘,塘邊分別豎立著23根高達10米的石龍旗,也稱石旗杆,最具文物價值。據考證,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一處石龍旗杆群。

塔下的傳統建築為土樓,南靖土樓始建於 13 世紀 50 年代,歷史悠久,以古老簡單的大牆板和木夯為工具夯築牆體,既能保證冬暖夏涼,又能保持寨內的溼度。

塔下土樓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衛、防風抗震、防火防潮、通風采光、冬暖夏涼、教化育人等功能,而且生活設施一應齊全,深刻地反應了塔下人的社會觀、道德觀、文化觀和家族意識、民系意識。

8 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田螺坑土樓群位於書洋鎮上坂村,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是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這曾被美國中央情報局誤認為是核裝置的田螺坑土樓群被日本建築學家茂木計一郎描繪成“天下掉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更絕的是上海同濟大學路秉傑教授這麼說“沒有看到田螺坑土樓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樓”。

田螺坑土樓群以“五行”方位進行佈局,方樓居中,三座圓樓和一座橢圓樓環繞四周。居中的方樓為步雲樓,右上方的圓形和昌樓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以後又在周邊相繼建起振昌樓、瑞雲樓、文昌樓,五座土樓依山勢錯落佈局,錯落有致,成為最精美的組合群體。

站立山腳仰望,土樓群橫空出世,巍峨聳立,莊嚴肅穆,奇異秀麗,美不勝收,成為福建土樓的標誌性建築,名揚中外,令人歎為觀止。清晨裡的田螺坑雲霧繚繞,五座土樓時隱時現,如夢似幻。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寫下了律詩《田螺坑土樓贊》:“田螺坑畔土樓家,霧散雲開映彩霞。俯視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達拉。或雲宇外飛來碟,亦說魯班墨斗花。似此樓形世罕見,環球建苑出奇葩。”它代表一種獨特的建築藝術成就和創造性的天才傑作,是民居建築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樓群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1月田螺坑村被列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2007年田螺坑村被列為首批中國景觀村落。2012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9 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山重村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山重村四面群山環繞,森林覆蓋率為80%。該村利用山區的資源優勢打造“梅李之鄉”品牌特色。每年春節前後,萬畝梅花、桃花、李花盛開,吸引廈漳泉等地的遊客到來觀賞。

千百年來,重重疊疊的大山阻礙了山重與外界的交通,村中因此保留了眾多風貌獨特的古建築和古樹,有宋代石佛塔、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的昭靈宮、薛氏家廟、盂寧堡、子龍廟、千年古樟、夫妻樹和水雲間古樹群。這裡還有被譽為“閩南第一瀑布群”的尋夢谷、瑪琪雅朵花海,還有福建省規模最大的文革實物展館-文革歷史展覽館。山重村也榮獲了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全國十大最具潛力鄉村旅遊點、福建省首批四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福建省鄉村旅遊示範點、福建省省級特色文藝創作攝影基地、福建省生態文化村、漳州市十大最美鄉村、2015年“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等稱號。

山重古村落核心區坐落於山重村的中心,方圓約1平方公里,類似小城堡,它是薛氏開基祖先的居所,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原有四個城門作為出入口。隨著社會的變遷,歷史滄桑,現僅存北門和西門遺址。村落中的民居都是土木結構或磚石結構,雙斜槽屋頂瓦片覆蓋,牆壁多是鵝卵石砌成的,巷道和庭院均採用鵝卵石鋪成。村落設計獨特,佈局巧妙,整個村落鵝卵石小道錯綜複雜、四通八達。古民居里共有20條古巷,尤其以清代古巷道保存較為完整。古巷道的結構特點是左右兩側房子的外牆與巷路都用不規則的鵝卵石疊砌,又窄又深,縱橫交錯,相互穿插極,極似迷宮。

10 長泰縣巖溪鎮珪後村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福建漳州10處靜美古村落,這些都是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巖溪鎮珪後村位於巖溪鎮的中心腹地,該村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村、中國傳統村落、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五穀豐登”示範點、漳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以及長泰縣“十佳優美村莊”等榮譽稱號。

村中現存有民居、祖厝、祠堂、宮廟、小學、供銷社、古井、古墓等建築類型,僅古民居就有100多處,多數是民國時期改建或擴建的,其中明清時期的民居有30餘座。各類建築類型齊全,每種形制均比較成熟完整,反映了來自久遠時代的充滿歲月的痕跡。

始建於唐朝的普濟巖,殿內的“三公”塑像,香火燎繞,每年農曆正月十七日、十八日,珪塘葉姓族親在這裡舉辦廟會祭祀活動,同時舉辦獨具特色的“三公下水操”、跑街等民俗紀念活動。葉氏族人在百名高擎火把青年的簇擁下,踏過炭火,抬著神像跑街繞過村莊,路過每一戶宗親家門,都擺上豐盛的供品祭拜,並鳴放煙花爆竹盛情迎接……這一跑街活動一直延續到深夜。“三公下水操” 被譽為珪塘葉氏宗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每年都吸引周邊數以千計遊客前來觀賞。葉氏族人以這種獨特方式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三君子”的抗元活動,表達族人對民族英雄的緬懷和崇敬之情以弘揚愛國愛家的凜然正氣。2008年6月,“三公爺下水操”被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如果說民俗活動是葉氏族人信仰的展現,那麼,這片獨特的閩南傳統建築群則凝結著葉氏族人的千古智慧與雄厚實力。

古村記轉載編輯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